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3回复

[日记]精彩和绚烂的摩洛哥、突尼斯 (2-1) [7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720
金币
53399
道行
38009
原创
2494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4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52



到达摩洛哥第一站我们去了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是非洲第二大、世界第十四大清真寺。 由哈桑二世国王提议修建,1987年8月动工,1993年8月30日建成,耗资5亿多美元。其建造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真主安拉指示“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同时也为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宣礼塔高达210米,是世界第二高的宣礼塔。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制品镶嵌其中。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可自动加热,夏季屋顶可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



















第二站来到了汹涌波涛的大西洋观景大道,摩洛哥迈阿密海滨大道是卡萨布兰卡一条濒临大西洋的观景大道。大道长约7.5公里,由宽阔的车行道和临海的木栈道组成。车行道可自驾赏景,木栈道则可供游客扶栏眺望蔚蓝的大西洋。在海滨大道往南几乎到尽头的转弯处,有一家当地知名的咖啡厅“迈阿密”,大道因此得名。栈道栏杆下伸向海滩的部分,是一排紧密连接的咖啡座、酒吧、泳池等,充满了悠闲的度假氛围。此外,大道上还有众多餐厅、购物场所等,游客可以在此品尝美食、享受悠闲时光。这里风光旖旎,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浪花朵朵、涛声阵阵的美景,尤其是日落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海面,水天一色,景色十分迷人。









第三站去了北非谍影拍摄地。电影《北非谍影》的主要拍摄地是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是电影中的经典场景,不过现在的里克咖啡馆是根据电影在原址复建的。此外,卡萨布兰卡的迈阿密海滨大道也因电影而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大道上有摩洛哥地图和《北非谍影》的剧照。





第四站去看了一下,穆罕默德五世广场是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重要地标。位于卡萨布兰卡市中心,是该市的行政中心和重要政治地标,也被称为“鸽子广场”。建于法国殖民时期,以领导摩洛哥独立的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命名,1956年摩洛哥在此宣布独立,使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广场周围建筑融合了装饰艺术和新摩尔式风格,如卡萨布兰卡市政厅、法院等,外墙有伊斯兰几何纹饰,部分建筑有优雅拱廊和白色外墙,还有金五色石装饰。中央有圆形喷水池,喷泉常饰有传统马赛克瓷砖和青铜雕塑,夜晚灯光照亮时十分迷人。广场上有大量鸽子,游客可喂食。

第二天驱车前往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老城,又称麦地那,是马拉喀什的中心区域,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马拉喀什老城建于公元1071-1073年,由穆拉比兑人建立。1147年,莫哈底斯人从穆拉比兑人手中夺走马拉喀什,并将其发展成都城。1269年,马里尼兹人占领马拉喀什。1510-1659年,萨阿迪王朝统治时期,马拉喀什再度繁荣。老城以红色建筑闻名,外墙多由赭红色岩石砌成,有“红色之城”的美誉。城区周围有长达10公里的城墙,城内建筑融合了伊斯兰、柏柏尔、安达卢西亚等多种风格。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的标志建筑,也是旧城的中心和至高点,建于公元11世纪,其尖塔高67米,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杰马艾夫纳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广场,白天是手工艺品市集,夜晚则成为美食街区,还有各种街头艺术表演。巴希亚宫建于19世纪末期,是马拉喀什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内部装饰精美,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老城内有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露天市场,狭窄的巷弄里遍布各种商铺,售卖着皮革制品、陶瓷、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













马若雷尔花园是摩洛哥马拉喀什的一座著名花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植物种类而闻名。 1917年,法籍画家雅克·马若雷尔为治疗肺结核来到马拉喀什,1924年开始动工兴建私人花园别墅,历时近40年打造完成。1962年马若雷尔去世后,花园逐渐破败。1980年,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和其事业伙伴皮埃尔·贝尔热买下花园并进行修复,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伊夫·圣罗兰去世后,他的一半骨灰撒在了花园里。花园融合了摩洛哥传统建筑和欧洲艺术风格,建筑大量使用一种独特的蓝色,被称为“马若雷勒蓝”,这种蓝色是马若雷尔从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炼出来的,并申请了专利。花园里种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种植物,其中仙人掌就有100多种,有的高达十余米,形态各异,此外还有莲花池塘、竹林等,宛如一座生态植物园。花园内有一座由法国建筑师保罗·西诺设计的立体主义别墅,现设有柏柏尔博物馆,展示了600多件与柏柏尔文化相关的藏品。此外,附近还有伊夫·圣罗兰博物馆,展示了这位时尚大师的设计作品和生平事迹。













阿伊特本哈杜是摩洛哥南部瓦尔扎扎特地区的一个筑垒村和古城,位于马拉喀什东南方约100公里处,地处阿特拉斯山脉之中。 阿伊特本哈杜始建于公元8世纪,12世纪时,柏柏尔人将其打造成乡村防御工事,这里曾是古代商队穿越阿特拉斯山脉通往撒哈拉的重要驿站。整个村落以红土和木材为材料,采用“干打垒”方式层层叠叠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卡斯巴建筑风格。建筑多为三层,底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墙壁厚实,隔热性能好,屋顶由带有苦味的柳木条编织而成,可驱逐昆虫。1987年,阿伊特本哈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摩洛哥黏土建筑的典范。阿伊特本哈杜是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二十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在此取景,包括《角斗士》《波斯王子:时之刃》《权力的游戏》等。如今,阿伊特本哈杜人烟稀少,只有少数柏柏尔家庭仍居住在古堡内。



















瓦尔扎扎特是摩洛哥德拉-塔菲拉勒特大区瓦尔扎扎特省的首府,被昵称为“沙漠之门” 。城区内有陶里尔特古堡,建于17世纪,是柏柏尔城寨建筑,也是《角斗士》等电影的取景地。此外,瓦尔扎扎特被誉为“非洲好莱坞”,拥有阿特拉斯影城等多个摄影棚,影城内保留了众多电影的拍摄场景和道具。城区周边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艾特·本·哈杜筑垒村,以及托德拉峡谷、玫瑰谷等景点。2023年11月1日,瓦尔扎扎特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

托德拉峡谷(Todra Gorge)位于摩洛哥的东南部,矗立于阿特拉斯山脉的东部,距离马拉喀什约350公里。峡谷长约16公里,最窄处仅10米,两侧峭壁高达300米,抬头仅见一线蓝天,棕红色的谷壁陡峭险峻,仿佛被巨斧劈开。谷底流淌着源自雪山融水的托德拉河。 它也是世界十大攀岩胜地之一,拥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多达400多条跨越各种难度等级的攀岩线路。此外,这里还有被当地人称为“送子泉”的神奇泉水,《花样姐姐》曾在此取景。长期以来,柏柏尔人居住在峡谷内,形成了小小的自然村落,保留着丰厚的柏柏尔人的历史文化和遗迹。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位于非洲北部,西临大西洋,北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濒红海,南连萨赫勒。其东西长度约为5600千米,南北宽度约1600千米,面积在900万平方千米以上,跨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多个国家。





















伊夫兰是摩洛哥北部中阿特拉斯地区的一个小镇,是伊夫兰省的省会,以其阿尔卑斯气候和“小瑞士”之称而闻名 。伊夫兰海拔1665米,受加那利海流影响,夏季短暂干燥温暖,冬季漫长凉爽潮湿,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1°C。小镇具有典型的阿尔卑斯风格,建筑多为尖尖的瑞士小屋、斜坡屋顶的度假木屋,搭配林荫道、绿地和公园,充满浓郁的欧洲风情。伊夫兰是热门的度假和滑雪胜地,其标志性景点“石狮子”位于中心广场,由二战时的德军战俘雕刻。此外,伊夫兰国家公园适合徒步旅行,Michlifen滑雪场是摩洛哥第二大滑雪场 。



















非斯(Fez) 是摩洛哥历史最悠久的四大皇城之一,也是摩洛哥北部重要的文化、宗教与学术中心,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老城(非斯麦地那)闻名,其老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与文化:曾是摩洛哥多个王朝的都城,拥有超过1200年历史,城内遍布清真寺、古兰经学校、传统市集,是体验摩洛哥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城市。全球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阿拉伯聚居区之一,手工制造业(如皮革、铜器)是当地特色,其中“皮革染坊”是著名观光景点。拥有摩洛哥最古老的大学——卡鲁因大学(University of Al-Karaouine),该校始建于公元859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现存最古老的学位授予大学”。















2条评分原创+2金币+38
huozm32831 原创 +2 - 昨天 20:18
huozm32831 金币 +38 - 昨天 20: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90898
金币
12254
道行
12767
原创
922
奖券
1460
斑龄
0
道券
117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78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10-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5:23
比个埃及强太多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588
金币
494734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7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17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造背景与耗资情况

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位于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是非洲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仅次于麦加大清真寺和先知清真寺。它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一座融合现代工程技术与传统伊斯兰艺术的建筑杰作。其建造背景深刻反映了国家政治、宗教与民族认同的多重诉求。

---

一、建造背景:国家象征与王权神圣化的体现

1. 国王哈桑二世的宏大愿景  
   哈桑二世清真寺由摩洛哥前国王哈桑二世于1987年下令兴建,旨在纪念其登基30周年,并作为其政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传,哈桑二世声称自己曾梦见先知穆罕默德指示他在“大西洋的波浪之上建立一座清真寺”,这一梦境被广泛宣传,赋予了清真寺神圣的宗教合法性。这种“神启叙事”强化了君主的宗教权威,使清真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王权与神意结合的象征。

2. 巩固君主制与国家统一  
   20世纪80年代,摩洛哥面临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压力。通过建造一座举世瞩目的清真寺,哈桑二世试图唤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宗教认同,以巩固阿拉维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清真寺选址于卡萨布兰卡——摩洛哥经济中心,而非首都拉巴特,也体现了将宗教影响力渗透至现代化都市的战略意图。

3. 展现摩洛哥的文化自信与伊斯兰身份  
   在全球化与西方文化冲击加剧的背景下,该清真寺成为摩洛哥向世界展示其伊斯兰传统与建筑艺术的窗口。其设计融合了安达卢西亚、马格里布与摩尔式风格,使用大量手工雕刻的雪松木、大理石、马赛克瓷砖和阿拉伯书法,彰显了北非伊斯兰文明的独特魅力。

---

二、耗资情况:巨额投入与全民参与的筹资模式

1. 总造价约5.4亿至6亿美元(1993年币值)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设耗资巨大,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资金主要用于进口意大利大理石、法国钢铁结构、德国电梯系统以及最先进的防水与抗震技术。清真寺部分建于大西洋海上延伸平台之上,需特殊工程处理海浪侵蚀与地基稳固问题,进一步推高成本。

2. 全国性的“信仰税”筹资机制  
   尽管政府承担主要支出,但该项目也通过一种名为“国家团结基金”的方式向全体国民募捐。普通民众每月自愿缴纳相当于几迪拉姆的小额捐款,形成“全民共建”的社会动员。这种模式不仅缓解财政压力,更增强了民众对项目的归属感与精神认同,使清真寺成为“人民的清真寺”。

3. 国际技术支持与本土工匠结合  
   工程由法国建筑师 Michel Pinseau 设计,并由摩洛哥本土工匠团队执行施工。超过3.5万名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参与雕刻、镶嵌与装饰工作,确保传统工艺得以传承。这种“西方设计+本地实施”的模式既保证了工程效率,也维护了文化自主性。

---

三、竣工与意义:超越宗教的国家地标

清真寺于1993年8月30日正式落成,正值哈桑二世74岁生日,成为其统治巅峰的象征。尽管国王在两年后去世,未能长期享受这一杰作,但该建筑已成为摩洛哥国家形象的核心符号之一。

- 它是唯一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参观的大型清真寺之一,体现了摩洛哥相对开放的宗教政策;
- 其高达210米的宣礼塔是世界最高,配备激光指向麦加方向;
- 建筑群可容纳2.5万人在室内祈祷,室外广场另可容纳8万人,兼具宗教集会与公共空间功能。

---

总结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造,远非单纯的宗教工程,而是一场融合政治象征、民族认同、宗教神圣性与国家现代化 ambitions的宏大叙事。其巨额投资背后,是对国家软实力的深远布局;其建筑之美,则是对千年伊斯兰艺术传统的致敬与复兴。今天,它不仅是一座清真寺,更是摩洛哥在20世纪末向世界宣告自身文化主体性的丰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330
金币
420157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6小时前
哈桑二世清真寺:建造背景与耗资情况研究备忘录

一、主要子主题划分
历史动因:国王的愿景与梦境触发
宗教与文化意义: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精神地标
资金来源:举国捐赠与政府支持的组合
工程实施:海上建造的技术挑战与规模
二、各子主题详细分析
1. 历史动因:国王的愿景与梦境触发
定义:哈桑二世国王(1961-1999在位)推动建造清真寺的核心意图与直接触发事件。
关键事实:
国王认为摩洛哥“国泰民安”归功于真主的指引,希望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建造大清真寺,以感谢真主并命名为“哈桑二世清真寺”。
触发事件:国王的梦境——梦中接获安拉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因此决定将清真寺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
数据:无争议性数据,均为官方记载的国王个人经历与决策。
2. 宗教与文化意义: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精神地标
定义:清真寺建造的宗教象征与文化定位,体现摩洛哥“非洲根、欧洲风”的国家特色。
关键事实:
宗教象征:作为“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连接“真主的天空与海洋”(国王原话),象征对真主的敬仰;三分之一建在海上,纪念摩洛哥阿拉伯祖先“自海上来”的历史。
文化定位:融合传统伊斯兰建筑(如大理石精雕、马赛克拼图)与现代科技(如可开合屋顶、钛合金门),成为摩洛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符号。
不同观点:
质疑者:认为在摩洛哥(当时仍属发展中国家)花巨资建清真寺,应优先于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
支持者:认为清真寺是国家身份的象征,提升了摩洛哥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
3. 资金来源:举国捐赠与政府出资的组合
定义:建造清真寺的资金筹集方式,体现摩洛哥全国的参与。
关键事实:
总耗资:约5亿多美元(部分资料提到“近6亿美元”,但主流资料如1313均为5亿多)。
资金构成:3/5来自国内外捐款(包括摩洛哥民众、海外侨民及伊斯兰国家捐赠),2/5由政府出资。
数据:
捐款占比:60%(3/5);政府出资占比:40%(2/5);
总耗资:≈5亿美元(按1993年汇率,约合今10亿美元以上)。
4. 工程实施:海上建造的技术挑战与规模
定义:清真寺建设的工程过程、技术特点与规模。
关键事实:
工期:1987年8月动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历时5年。
工程规模:
占地面积:9公顷;
建筑材料: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6.5万吨大理石;
容量:主体大殿可容纳2.5万人,露天广场可容纳8万人,总计10万人(世界第三,仅次于麦加、麦地那清真寺);
宣礼塔:高210米,世界最高。
技术特点:
海上建设:三分之一面积建在填海地基上,采用防腐蚀材料(如25扇钛合金自动门,抗海水腐蚀);
现代科技:可开合屋顶(5分钟内打开,用于散热)、大理石地面自动供暖(冬季)、正门密码开启(35吨重。
三、高质量资源推荐
《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详细介绍建造背景、宗教意义与工程细节,数据准确。
《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海上的精神地标》:包含开放时间、参观注意事项等实用信息,适合 general readers。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深入分析建筑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有设计师米歇尔·潘索的信息。
《卡萨布兰卡的新地标:哈桑二世清真寺》:有现场参观描述,提到对建造合理性的质疑,提供不同视角。
四、智能总结(高管风格简报)
建造动因:哈桑二世国王为感谢真主“指引国泰民安”,并遵循梦境“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推动建造清真寺。
宗教意义:作为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地标,三分之一建在海上,纪念阿拉伯祖先,融合传统与现代,成为摩洛哥文化符号。
资金来源:总耗资约5亿美元,60%来自国内外捐款,40%由政府出资,体现全国参与。
工程规模:历时5年,用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6.5万吨大理石,可容纳10万人祈祷,宣礼塔高210米(世界最高)。
争议点:有人质疑在发展中国家花巨资建清真寺是否合理,但支持者认为是国家身份的象征,提升了摩洛哥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10-24 10:23重新编辑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