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盖开发:高效利用土地与优化城市空间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地铁上盖开发”模式逐渐成熟,成为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土地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地铁上盖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地铁车辆段这类占据城市大片土地的城市宗地,进行以社区开发为主的盖上复合业态开发成为市场的一大趋势。这不仅是为了探索和实践开发技术的新高度,更是为了满足城市扩容的实际生活居住需求,缝合被车辆段割裂的城市肌理,激活城市大宗用地的发展活力。
地铁车辆段盖上社区开发的定义与难点
地铁车辆段盖上社区开发是指在已建成或在建的地铁车辆段上方进行综合性的社区开发,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文化设施等多种功能。这种开发模式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
1. 结构安全:需要确保在地铁车辆段上方建设建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地铁运营造成影响。
2. 交通组织:如何合理组织盖上社区的交通流线,确保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 空间利用: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4. 环境融合:如何将盖上社区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提升整体的城市品质。
UA尤安设计的设计思路
UA尤安设计在地铁车辆段盖上社区开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效、宜居、可持续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UA认为,此类项目的设计解决之道在于引入“营造城市”的思维——将地铁车辆段盖上社区开发视为一个“微型城市单元”进行规划和设计。具体来说,UA总结了四大主要设计系统:
1. 立体交通系统:通过立体交通组织,实现地铁、市政交通和归家动线的无缝衔接。
2. 公共空间系统:通过多层次的公共空间设计,提升社区的宜居性和生态性。
3. 复合商业系统:通过多样化的商业业态布局,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4. 全龄生活系统:通过全龄化的生活设施配置,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
案例分析
中国电建·重庆之丘
重庆之丘项目地处拥有“水陆驿站”之称的悦来文化板块,设计用地是一片连绵的小山丘,包含已建成使用的地铁车辆段基地。项目通过TOD模式,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设施等业态围绕轨交站点集中布局,形成“站城一体”的高效生活场景。
- 立体交通系统:项目紧邻轨道交通10号线王家庄站,通过立体交通系统实现“下楼即达”的便捷出行。
- 公共空间系统:项目依托场地的山丘之形,布置涵盖三个渐进层级的7个广场节点,形成立体公园广场。
- 复合商业系统:项目设计错层式商业动线、空中连廊、观景平台,营造多彩打卡场景。
- 全龄生活系统:项目基于对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前瞻性洞察,形成了独特的亲子空间亮点。
上海保利·光合上城
光合上城项目上盖基地的地铁盖板已建成,存在0m、10m、17m三种场地标高。项目提出了和自然共生的“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全公园联动大城概念,构建一座容纳滨水、会所、水岸、生活、居住等功能的三层立体城市。
- 立体交通系统:项目高效组织盖上居民的人行、车行等便捷归家流线,通过多模块组合形成完整微生态。
- 公共空间系统:项目结合展示区形成面向城市开放的外广场,融合社交、休闲功能。
- 复合商业系统:项目服务商业以“光合里”为概念,聚拢五大主题轴线。
结语
地铁上盖开发模式不仅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土地效益。通过引入“营造城市”的思维,将地铁车辆段盖上社区开发视为一个“微型城市单元”进行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扩容的实际生活居住需求,缝合被车辆段割裂的城市肌理,激活城市大宗用地的发展活力。UA尤安设计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设计思路为未来的地铁上盖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