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6阅读
  • 3回复

[娱乐八卦]一个大厂员工的夜生活,被全网点赞 [5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288
金币
2737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9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7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6) —


92年的江苏男生闫家成,
现在生活在广州。
白天,他在大厂上班,
下班后,他背上相机出门拍照,
8年来,雷打不动。
他曾被一份朝九晚九的工作“消耗殆尽”,
是业余创作帮他找回生活的节奏。
他从未接受专业摄影训练,
却拍下无数普通人的真实困境,
作品多次入围国际摄影节和艺术周。


《15分钟内从路口经过的外卖骑手》










《围观看跳交际舞的人们》
他拍摄的对象,就是社会现实里最普通的人:
外卖骑手、清洁工、务工人员、
晚高峰地铁里的打工人、
在景点打卡的拍照者……
他曾因一条收集素材的
“58同城上的失业笔记”的帖子,
获得40万点赞,引起全网关注。


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现场,上海Fotografiska
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打⼯⼈,
但他认为,人不应该被工作消耗掉,
“做一点事情出来,
会让自己感觉更有价值。”
比起爱抽象的人,
他更想记录下生活半径里
具体的人,具体的困惑。
5月,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在上海开幕,
他与一条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与生活。
编辑:马诗韵
责编:陈子文




《清洁工人的休息角落》
今年有不少“给清洁⼯设置休息间”的讨论上了热搜,挺多⼈转发了我拍的这组《清洁工人的休息角落》。现在有些地⽅真的开始考虑给清洁工人设⽴休息空间了。


这组作品其实蛮偶然的。去年六⽉我要搬家,之前在那个⼩区住了三年多了,我每天上下楼都会遇到清洁⼯阿姨,有时候还会聊⼏句。但直到搬家那天,才意识到这个她休息的角落。


楼里没有专门给清洁工人休息的区域,她们只能捡来一把破椅子,在楼梯间休息。


我把整个小区转了个遍,发现每一栋楼都有这样一个角落。它就在我的⽣活⾥,只是我之前没有真正看到它。


楼梯间十分昏暗,拍摄时我带了一支手电筒,没想到形成了一种舞台般的效果。


她们平时的随身物件,就装在一个袋子里,挂在休息间的椅子上。还经常会备一把伞。


《城郊之夜》,一位卖气球的老奶奶
《城郊之夜》曾入围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以色列国际摄影节和罗马艺术周。
2021年我搬到了广州郊区,这是一个建设中的睡城,周围几乎什么都没有,晚上人们不知道去哪里,都在一条河边散步,这里渐渐成了社区的公共场所,人们喜欢在这里运动、遛狗、放烟花,有时候还会烧纸。


有大人带着小孩一起点燃烟花


大哥躺在摩托车上听张学友的歌,《想和你去吹吹风》


有一对夫妻一起在唱歌


两位散步的阿姨


跳舞的一家人
他们都不是在工作的人,而是处在⼀种很放松的状态,这在当下这个节奏很快、压⼒很⼤的社会⾥,是挺难得的。有人给这组作品起名为“生活的临时舞台”。




《1/125s》
外卖员这个群体我也一直想拍,之前拍过⼀些,⽐如那张《瘟疫时期15分钟内从路⼝经过的外卖骑⼿》,但总觉得还不够。
《1/125s》这个想法酝酿了很久,这是我拍照最常⽤的快⻔速度,⽤这个固定参数去拍外卖员。拍完后把照片从清晰到模糊排列,越往后越难看清楚他们的身影,到最后连轮胎都从圆形变成橄榄形了。
这种模糊刚好对上我对外卖员的感受——他们像城市⾥流动的影⼦,很少被真正看到。


其实我这几年的创作主题,很多都是关于劳动工人的。之前,我曾把58同城社区里打动我的失业笔记截图收集起来,收获了40万点赞,官方也出来回应,“这也是大家努力生活的证据。”










《春运的人,2022》
另外这⼏年的春运,我基本上都会去⽕⻋站拍照,最早是出于⼀个朴素的疑问:现在还有⼈坐⽕⻋吗?尤其是绿⽪⽕⻋。我⽣活⾥已经很少听到有⼈谈论这个。
去了广州火车站之后才发现,还是有⾮常⾮常多⼈,⼤多数是务⼯者。你会看到真实的返乡场景,不是短视频里那种“回家过年”的轻松状态,⽽是拖着⼤⾏李箱,提着泡⾯和热⽔壶,表情疲惫的⼈。
现在的交通⼯具在某种程度上把不同阶层的⼈隔开了。坐⾼铁、坐⻜机的⼈,不太会看到这些⼈,也不会了解他们的迁徙路径。








《春运的人(局部),2023》
我每年拍春运都会选择不太一样的角度,有一年拍了他们的行李,有一年拍了赶火车的人,还有一年拍了一整列火车。
我拍这些劳动者不是为了猎奇或苦难叙事,我真的觉得他们和我没什么不同。我也是一个劳动者,我们只是活在不同的结构⾥、做着不同的事。我在他们⾝上看到的是复杂的现实,⽽不是标签。
他们的⽣活没有太多被放⼤、被呈现的机会,如果我通过摄影,让某个劳动瞬间被看到、被讨论,那可能就有了⼀点点意义。




《万家灯火》
我⼀直对群像很着迷,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在某个时刻、某个空间,会有这么多⾝份背景完全不同的⼈聚集在⼀起?
对我来说,群像是城市肌理中最动⼈的⼀部分,拍摄群像也是在记录这个时代的样⼦。
但是相机取景框只有那么⼤,限制了我们观看世界的⽅式。于是我开始做“长图系列”,突破边框,呈现更⼤的场景,把原本不在⼀个时空⾥的人物“拼贴”在⼀起,跟电影⾥的蒙太奇挺像的。












《2025年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局部)》












《春运的行李,2021》
上面这张图是⽬前为⽌我⾃⼰最满意的⼀张长图,从行李的角度切入,记录下了这群流动的人。
那次拍得很轻松,我⼀直在⽕⻋站⾥⾯转,看到有⼈在等⻋或休息,就会上前问能不能拍⼀下他们的⾏李。⼤家都蛮热情的,有的⼈还跟我聊起⾏李⾥带了什么。
我以前⼤学时也是从⼴州⽕⻋站坐⻋的,那⾥⾯可能真的有某⼀帧,是当年的我。这种时间叠加的感觉,还蛮动⼈的。


《每个⼈都是摄影师 i》,摄于重庆李子坝
这是在⼀次旅⾏中拍的,当时我跟着⼤家⼀起去⼀个特别热⻔的打卡点,下⻋之后就看到对⾯的观景平台上站满了⼈,⼤家都举着⼿机在拍照。
那⼀刻我突然有点触动,意识到:现在每个⼈都是摄影师了。⼿机让我们习惯了⽤拍照来记录⽣活,但因为打卡变得流⾏,很多⼈拍的内容其实⾮常相似。我也站进去,像⼤家⼀样拍了⼀张属于“游客”的纪念照。












《夜晚乘坐地铁回家的人们》
这是在我每天都去的地铁站拍的。我发现不管⼏点下班,地铁站⾥都有很多⼈。既然这样,⼤家会不会都默认⾃⼰的下班时间是正常的,是社会常态?这时候的地铁⻋厢就很像一座信息茧房。








《给栏杆做清洁的工人们》
这张照片得到了3万点赞,很多人因此关注到清洁工人这个群体。
当时大家都被要求居家办公,我回公司拿电脑,在街上看见一群清洁工正在给栏杆做清洁,当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些基层的劳动岗位在关键时刻依然发挥着作用。有网友甚至留言说,他的父母都是清洁工人,特殊时期也还在继续劳动。
我希望呈现⼀种“你我都可能出现在这⾥”的⽇常舞台感。哪怕只是⼀瞬间,每个⼈也可以⾃然地站在⽣活的光线⾥。




不论上班多忙,闫家成都保持了创作的习惯
我目前在大厂工作,是一名UI设计师。我本科学的是中⽂,毕业时特别迷茫,觉得自己不太适合文字工作,只好随着就业大军找工作,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
⼤概是2017年底到2018年初,我开始⽤相机拍照。
那时候经常加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整个人都被消耗掉了。总觉得憋着一股劲儿,想做点“⾃⼰的东西”。于是我⽩天上班,晚上⼀个⼈拿着相机出去拍夜景⸺那是我唯⼀有空的时间。不管下班多晚,我还是坚持创作。
拍完发到网络上,偶尔会被⼈转发评论,就⼀点点有了继续拍下去的动⼒。这种“拍——发——被看到”的过程很简单,但对我来说很重要。


空白广告灯箱犹如舞台上的补光灯,一位路过的阿姨正拿着鸡蛋


有人正在锻炼


一位妈妈正载着孩子,孩子给妈妈撑伞


一个女人拿着一束花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我就是⼀个普通的打⼯⼈。我没有学过摄影,技术也很糟糕——很多相机参数我都不太了解,而我最在意的是我到底想记录什么内容。
身边的朋友不太会聊艺术,同事们聊的更多的也是社保、买房这类现实话题,身处这样的环境,让我对社会议题更加敏感,我知道普通人真正想了解、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在边缘生活》,闫家成在居住地附近拍下的照片
上班对我来说有两个实际好处。第⼀是稳定的收⼊让我对创作没那么焦虑——我不太需要考虑商业回报,能更专注做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第⼆是它“强迫”我出⻔。我挺宅的,如果不是每天通勤,可能那些细碎而微妙的日常,我都不会注意到了,很多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
一直创作的动力,可能是因为我问题挺多的吧。我总是对很多现象感到困惑,尤其是大家觉得理所当然,不再深究的“社会惯性”,比如我为什么要上班?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结婚?
当你追问一个人为什么要加班,对方可能给出各种理由,“⼈太多了”“吃苦是美德”之类的,这些回答反⽽让我继续往下想,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这就是我创作的过程。


《等火车来的人们》




















《中关村骑自行车下班的人》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但我还是最喜欢观察人。前几年流行一句话,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具体的人。远方的哭声或⽂化奇观值得被记录,但是我更希望关注在我生活半径里面的人。
我们太熟悉⾃⼰的⽣活了,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觉得不值得记录。但恰恰是这些看似⽆趣的⽇常,才最需要被看⻅。哪怕是重复的⽣活,也不会真的⽆聊,只要你还在问“为什么”,总能从⾥⾯挖出⼀些东西。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06-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288
金币
2737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9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6
大厂员工独特夜生活与摄影创作
主角信息
这位被全网关注的是92年的江苏男生闫家成,他目前在大厂担任UI设计师,本科学的是中文,毕业时因觉得自己不适合文字工作,便随就业大军找工作,最终成为一名大厂UI设计师。

夜生活摄影经历
开启摄影之路
大概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闫家成开始用相机拍照。当时他经常加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整个人状态不佳。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一个人拿着相机出去拍夜景,这是他唯一有空的时间。拍完照片发到网络上,偶尔会有人转发评论,这让他有了继续拍下去的动力。

摄影作品及意义
《清洁工人的休息角落》:该作品拍摄起因很偶然,搬家时他才意识到小区里清洁工人休息的角落。楼里没有专门给清洁工人休息的区域,她们只能在楼梯间用破椅子休息。这组作品引发了社会对于给清洁工人设立休息空间的讨论,现在有些地方真的开始考虑此事了。这张照片还得到了3万点赞,很多人因此关注到清洁工人这个群体。
《城郊之夜》:2021年他搬到广州郊区,这里是建设中的睡城,晚上人们在河边散步、运动、遛狗等,处于放松状态。该作品曾入围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以色列国际摄影节和罗马艺术周,有人给这组作品起名为“生活的临时舞台”。
外卖员相关作品:他一直想拍外卖员群体,之前拍过《瘟疫时期15分钟内从路口经过的外卖骑手》,后来用固定快门速度参数拍摄外卖员,这种模糊的效果正对应他对外卖员像城市里流动的影子,很少被真正看到的感受。
春运火车站作品:出于朴素疑问,他连续几年春运去火车站拍照,拍摄角度多样,有拍行李、赶火车的人、整列火车等。他发现坐火车尤其是绿皮火车的大多是务工者,现在不同交通工具在某种程度上隔开了不同阶层的人,他希望通过摄影让这些劳动者的生活被看到、被讨论25。
长图系列作品:相机取景框有限,于是他开始做“长图系列”,突破边框,呈现更大的场景,把原本不在一个时空里的人物“拼贴”在一起,类似电影里的蒙太奇,以此记录时代的样子。
摄影创作动力
工作的影响
一方面,稳定的收入让他对创作没那么焦虑,不需要考虑商业回报,能更专注做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工作“强迫”他出门,让他注意到很多细碎而微妙的日常,为创作提供了灵感。

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他总是对很多现象感到困惑,尤其是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社会惯性”,如上班、读大学、结婚、加班等行为背后的原因。追问这些问题的过程促使他进行摄影创作。

不过,关于《中关村骑自行车下班的人》在给定搜索结果中未提及相关内容,若想了解更多可能需要补充其他资料或换个方向进一步探索。

一个大厂员工夜生活被全网点赞背后的故事
近期,一则“一个大厂员工的夜生活,被全网点赞”的内容引发关注,下面从员工背景、工作状态、创作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员工背景与工作初期迷茫
这位员工目前是大厂的一名UI设计师,本科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时他十分迷茫,觉得自己不太适合文字工作,只能跟随就业大军盲目找工作,完全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

工作状态与压力
早期他工作压力巨大,经常加班,每天工作时长高达十几个小时,整个人的精力被严重消耗。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他身心俱疲,感觉自己仿佛被工作“吞噬”了。

创作开启与动力
大约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他开始用相机拍照,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持续创作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

经济基础带来的创作自由:稳定的收入使他无需过度考虑商业回报,从而能更专注于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创作内容,没有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在创作时更加自由和纯粹。
通勤带来的创作灵感:他本身比较宅,如果不是每天通勤出门,可能会错过许多细碎而微妙的日常场景。而这些日常恰恰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通勤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创作思考的源泉
他总是对很多现象感到困惑,尤其是大家习以为常、不再深究的“社会惯性”。比如为什么要上班、读大学、结婚,为什么会有加班观念等问题。他会不断追问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这种思考过程就融入到了他的创作当中。

这位大厂员工在忙碌工作之余,凭借着对生活的观察、对问题的思考进行创作,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创作方式或许是他的夜生活被全网点赞的原因。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382
金币
285771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7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6

  对闫家成摄影作品的深度解读与他的创作历程

  闫家成的摄影世界:平凡中的不凡

  闫家成,一个92年的江苏男生,现在在广州生活。他的白天属于大厂,夜晚则属于摄影。8年来,他坚持用镜头捕捉社会现实中最普通的人与事,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入围国际摄影节和艺术周,更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无数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困境

  闫家成的作品,如《15分钟内从路口经过的外卖骑手》、《围观看跳交际舞的人们》等,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摄影训练,但正是这份“业余”与“真实”,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关怀。他拍摄的外卖骑手、清洁工、务工人员等,都是社会现实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但他通过镜头,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用摄影找回生活的节奏

  闫家成曾坦言,自己曾被一份朝九晚九的工作“消耗殆尽”,是业余创作帮他找回了生活的节奏。摄影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他通过镜头去观察、去思考,从而找到了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社会中的定位和价值。

  记录具体的人,具体的困惑

  在闫家成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宏大的叙事和抽象的概念,只有具体的人和他们的困惑。他关注的是那些在我们身边却往往被忽视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存状态。如《清洁工人的休息角落》中,他通过手电筒的光影效果,展现了清洁工人在昏暗楼梯间休息的瞬间,让人感受到这份平凡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创作的动力与灵感

  闫家成的创作动力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他坦言自己问题很多,总是对很多社会现象感到困惑,并试图通过摄影去探寻背后的原因。他的灵感则来源于日常生活,那些细碎而微妙的瞬间,都可能成为他镜头下的主角。如《城郊之夜》中,他记录了人们在河边散步、放烟花、唱歌等放松的场景,展现了当下社会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抹温馨与宁静。

  从打工者到摄影师

  闫家成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但正是这份普通,让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创作出更加真实、动人的作品。他的摄影之路,也是一段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迷茫到找到摄影这个出口,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结语

  闫家成的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人性光辉的深情颂歌。他用镜头捕捉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瞬间,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像闫家成这样的摄影师,用他们的镜头去捕捉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和温暖。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97
金币
40
道行
331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6-06
怎么样拍摄的,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