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3回复

[猎奇]村民曾砍来盖猪圈,云南深山藏3万多株无人知,专家繁育10年成功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513
金币
73098
道行
38009
原创
2554
奖券
3213
斑龄
138
道券
127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5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34



不被在意的蒜头果

你知道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 S. K. Lee)吗?就叫这个名字,俗称还有山桐果、蒜头木、马兰后等等。名字的来由就是科学家认为其果肉形态有点像是蒜头,虽然我觉得其实不太像,更像山竹就是了。



不过蒜头果跟蒜头跟山竹都是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蒜头果是海檀木科蒜头果属的品种,是只分布于我国的特有物种!



顺口提一嘴,有些资料写蒜头果是铁青树科,这这么说也没错,只是最新的研究分类倾向于将铁青树科拆分为多个更小的科,海檀木科就是更小的科。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足够大了,但蒜头果仅分布于广西西部、云南东部等地,还是比较狭窄的。分布地的居民对这种植物并不陌生,他们对蒜头果果实很嫌弃,吃起来酸酸、油油的,亚热带地区能选的水果太多了!谁吃这玩意儿啊!



不过居民们老早就意识到这种树木高大通直,木质很硬而且不怎么招虫,他祖祖辈辈就将蒜头果木当成常规的建造材料,建猪圈鸡圈、做家具啥的,都很好用。

分布狭窄加上长期的砍伐,在1987年,蒜头果毫不意外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国际保护组织也将其列为濒危保护物种。



当地居民还真不太在意,可替代的选项太多了。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种会被砍去盖猪圈的树木,居然在不久后带领他们致富了。

摇身变成“金钱树”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盯上蒜头果,但是当1997年浙江大学的神经学专家侯镜德从文山的蒜头果油中发现了一种名为“神经酸”的物质后,这种植物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所谓的神经酸(nervonic acid)听名字就知道其对人体的脑神经肯定是有些啥效果。根据资料显示,神经酸能有效地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等老年性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这真的非常夸张,要知道这些疾病患上后治不了的。



曾经神经酸只能从鲨鱼的脑子里分离出来,所以产量相当有限,价格高得离谱。后来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这种获取方式被完全禁止,于是科学家们开始试着从其他途径去获取该物种,侯镜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盯上蒜头果的。

蒜头果的神经酸含量远超当时已知的所有其他能产出神经酸的东西,蒜头果种仁油中含有47%以上的神经酸!所以其价值一夜之间水涨船高!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透露了神经酸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说是纯度95%的神经酸每公斤价格可以达到10万美元以上!这种纯度肯定是要提纯一下的。



蒜头果的价值被发现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下沉和信息传播,这种无人在意的野果子突然就在当地变成了香饽饽了!2007年的时候,蒜头果种子一斤就2~4元,名气传开后,现在一公斤能卖32元,翻了8倍有余!

专家10年繁育

蒜头果的商业价值被发现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福及其团队开始着手进行人工繁育,这下才发现这种植物还真的是很难种植啊!难怪会这么濒危!

蒜头果的自然繁殖能力极低,它们的种子含油量太高了,太阳太晒了,种子直接油化罢工,不发芽了;下雨太久种子又容易发霉,也没法发芽!而且很多害虫跟啮齿动物都喜欢啃蒜头果果实,啃得碎碎的自然就没办法传播,导致发芽率进一步降低。



就算没有这些威胁的侵扰,蒜头果种子也得4~5个月才能发芽,非常磨叽。

不过这些东西都可以在人工控制的情况下避免,按理说人工繁育应该不难?不是的!关键在于蒜头果存在一种奇特的“自毒现象”,如果它们觉得种群密度过高,就会自动分泌毒素抑制种子发育。这又限制了种植的密度。



难怪科研人员得花费10年才能攻克这个技术难关。

但是当时培育的十万株幼苗移植到野外后几乎全部死亡了!说明新的问题出现了。

不过还好这个问题被很快被解决了,原来是蒜头果的幼苗需要跟合适的寄主植物建立共生关系才能正常生长。这源于蒜头果根部半寄生的生物学特性,它的根系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吸器结构,能够穿透寄主植物的根部,从中吸取水分和养分。据说油茶是最适合被寄生的植物。



人工繁育问题搞定!于是蒜头果的保护与商业化都得到了推进。

目前广南县是云南全省唯一的蒜头果种质资源库所在地,其境内胸径5厘米以上的野生蒜头果数量高达38215株!



这些珍贵的植物就这么默默生长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完全不知道那边拥有这么珍贵的植物。

人工种植

当地政府着力发展蒜头果产业,他们没有忘记当地的老百姓,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老百姓们主动种植蒜头果,当然是会传授技术的。截至目前,蒜头果的人工种植面积达到了4.4万余亩!当地老百姓一年最多能光靠卖蒜头果收入5万多元!不要嫌少,比之前务农的收入翻了好几倍了!



能赚钱就好东西!老百姓还自发地投入了野生蒜头果的保护工作中,使得该物种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据说人工种植的蒜头果比野生种群还厉害,其油脂含量达到60%至65%。高纯神经酸提取生产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试图开拓更多的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按照这种势头,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还能增加。



这种案例就非常正面了,获得成果后回馈到了老百姓身上,带动老百姓致富也推动了他们保护的积极性,建议全国推广这样的模式。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959
金币
558721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2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35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 S. K. Lee)之所以得名,正是因其果实的形态特征与“蒜”有显著相似之处。这种植物属于铁青树科(Olacaceae),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喀斯特地貌区域。其名称中的“蒜头”并非指其气味或化学成分与大蒜(*Allium sativum*)相关,而是对其果实整体外形与结构的形象化描述。具体而言,蒜头果的果肉及果实构造在以下几个方面被认为与蒜相似:

---

一、果实整体呈鳞球状聚合,形似蒜头  
蒜头果为核果,成熟时多个果实常聚生于短枝上,形成近球状的聚合果序。这种密集排列、层层包裹的外观,与大蒜的鳞茎(即日常所称的“蒜头”)极为相似——大蒜由多个蒜瓣围绕中心花茎螺旋排列成球,而蒜头果的果实也以类似方式簇生,远观如一颗颗“植物蒜头”,因而得名。

---

二、单个果实具多层结构,类比“蒜瓣”的分瓣感  
尽管蒜头果并非真正分瓣,但其果皮在成熟过程中常出现不规则开裂或褶皱,加之果肉厚实、质地致密,剖开后可见明显的层次感,视觉上易使人联想到剥开的大蒜瓣。尤其在干燥状态下,果皮收缩形成的沟壑更增强了“瓣状”错觉,进一步强化了与蒜的形态关联。

---

三、颜色与质感的联想:黄褐果皮呼应蒜瓣外膜  
新鲜蒜头果外皮呈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略带蜡质光泽,脱水后颜色加深,接近干蒜外层薄衣的色泽。这种色彩上的相似性,在民间命名中极易激发直观联想。此外,果肉富含油脂,触感柔韧,虽无辛辣味,但在手感与咀嚼质感上与熟蒜有一定心理通感,尤其对长期接触传统食材的采集者而言,易于产生类比认知。

---

四、命名的文化逻辑:以常见物喻稀有物  
在中国传统植物命名体系中,“以形命名”是常见方式(如“马蹄莲”“猫爪草”)。蒜作为广泛食用的作物,其“头状多瓣”的形象深入人心。当人们首次发现这一罕见植物时,借用“蒜头”来描述其独特果序,既直观又便于传播。这种命名本质上是一种民间认知图式投射,即用熟悉事物解释陌生对象,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互动中的语言建构智慧。

---

五、科学命名与民间俗称的耦合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蒜头果”既是俗名,也被正式采纳为中文标准名称(《中国植物志》收录),说明其形态类比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虽然其系统发育与百合科的大蒜毫无关联(一为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一为单子叶植物),但趋同演化的形态结果却促成了跨类群的视觉隐喻。这也提示我们:植物命名不仅是分类行为,更是文化感知与自然形态交织的产物。

---

综上所述,蒜头果之所以被认为与蒜相似,核心在于其果实簇生形成的球状结构、外观色泽、表皮纹理及文化联想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命名既体现了中国人观察自然的细腻直觉,也揭示了语言如何通过比喻桥接未知与已知。即便从现代植物学角度看,二者并无亲缘关系,但“形似”这一朴素判断,依然在科学传播与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名字生动易记,蒜头果这一濒危物种才更易引起公众关注,进而推动对其生态价值与保育研究的深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629
金币
504
道行
195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5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11-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4小时前
蒜头果含神经酸拯救了蒜头果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fzw999

UID: 162224

精华: 8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158622
金币
36
道行
18159
原创
2255
奖券
0
斑龄
1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佳能80D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161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2-20
最后登录: 2025-11-23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小时前
油料作物,大量栽培的话,油不缺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