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阅读
  • 1回复

[饮食常识]从街边摊到“餐饮刺客”:月薪过万吃不起的麻辣烫! [3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704
金币
4529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28元1斤豆芽!麻辣烫涨价背后:加盟商60万投入赚18%净利,餐饮盈利困局如何破?
深圳华强北的写字楼底商,刚下班的白领李冉拿起餐盘夹了5根油麦菜、3个鱼丸和半斤豆芽,称重时电子屏显示“28元”的瞬间,她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视频。
“以前15块能吃饱,现在半斤豆芽就占了一半钱”,这条吐槽很快冲上热搜,#麻辣烫为什么越来越贵#的话题下,2.3万条评论里满是相似的抱怨。
这不是个例。北京朝阳路的某连锁麻辣烫门店,计价牌标注“33.8元/斤”;深圳某麻辣烫的单价定格在28.8元;就连西北县城的连锁加盟店,价格也涨到了25.8元/斤。


曾经的“平价快餐王者”,如今单价直逼火锅,餐饮开店的定价争议背后,藏着消费者、加盟商与品牌方的三方博弈,更暴露了小餐饮店运营中的深层痛点。
在大众认知里,麻辣烫始终是“低价饱腹”的代名词。
2010年前后,10元能买一大碗的街边店随处可见,菜品种类简单但分量充足,是学生党和上班族的首选。这种固有印象,让如今的高价显得格外刺眼。
北京消费者王琳的体验很有代表性。她在某连锁品牌门店夹了少量荤菜和一些蔬菜,称重后付款36元,“相当于每口菜要1块多,比吃一顿简餐还贵”。
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模糊定价——多数门店只在收银台摆放计价牌,选菜区没有单价提示,部分门店甚至不提供免费续汤,加汤需额外付费。


网友整理的“麻辣烫价格对比表”在社交平台流传:2018年,连锁品牌均价约18.8元/斤,2021年涨到21.8元/斤,2024年已普遍突破28元/斤。
涨幅超50%的背后,是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严重脱节。“如果是火锅定价,会主动控制分量,但麻辣烫的消费场景就是随便选,结账时才发现超预算”,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上万点赞。
这种认知错位,让不少消费者转向个体小店。
北京施新宇开的个体麻辣烫店,坚持16元/斤的低价,“每天能卖50斤菜,都是回头客”。他的门店里,选菜区显眼位置贴着单价标签,“明码标价才能留住人,餐饮避坑的关键就是不玩价格套路”。


深圳华强北某连锁麻辣烫加盟店的老板,算了一笔细账。
45㎡的门店,月租金2.8万元,6名员工加上夫妻两人轮班,人工成本每月2.3万元。装修按品牌要求统一施工,花了21万元,比本地自主装修贵了11万。
设备必须从品牌指定供应商采购,六头灶4300元加3200元运费,泡发柜3000元,光厨房设备就投入超5万元。


食材成本同样居高不下。
品牌要求食材从指定供应链采购,同款豆芽比本地批发市场贵20%,底料和调味料每碗成本合计4元。
他的门店日营收理想状态下5000元,食材成本占比40%,再扣除房租、人工、水电,净利润仅18%左右。
“每天要处理60斤菜品,凌晨4点就要备货,员工流动性大,小时工工资涨到25元/时还难招人”,他坦言,开业一年多,还没收回30万的前期投入。
西北县城的某连锁加盟商小强,处境更为艰难。
门店月流水仅2万出头,房租每月8000元,7名员工的工资支出占比超30%。
品牌强制要求的“管家”岗位,每月额外支付3000元,却只提供7天的开业培训,后续缺乏精细化运营指导。


“单碗食材成本8-10元,加上其他开支,卖25.8元/斤几乎没利润”,她的门店最终因持续亏损闭店,闭店时还被要求拆除品牌Logo,前期40万投入打了水漂。
外卖抽成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某连锁麻辣烫的加盟商透露,外卖订单到手价仅为消费者支付价的50%,“一份30元的订单,平台抽成后到手15元,扣除食材和包装成本,每单赚2块钱都难”。
为了生存,不少加盟商只能减少菜品分量,或悄悄提高单价,陷入“涨价丢客、不涨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在加盟商抱怨成本高企的同时,品牌方却在品类升级中获利颇丰。
杨国福提出“麻辣烫是火锅平替”的定位,在成都建立研发中心,扩充毛肚、黄喉等高价食材,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食材自产自销。
张亮麻辣烫更是开出超1500㎡的哈尔滨海鲜旗舰店,客单价突破100元。
品牌的盈利重心早已不在加盟费。


以某连锁为例,加盟商需支付的加盟费约5万元,但强制采购的设备、食材、辅料才是利润核心。
同款泡发柜,品牌供应价比市场价高30%;底料采购价是成本价的2倍以上。
通过供应链垄断,品牌从每个加盟商身上每年可赚取数万元的物料溢价。
连锁化的规模优势,并未传导至终端。
理论上,连锁品牌通过集中采购能降低食材成本,但实际情况是,品牌将规模效应转化为自身利润,并未让利于加盟商和消费者。
数据显示,头部麻辣烫品牌的营收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加盟商的平均净利润仅18%,远低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


品牌对加盟商的支持严重不足。多数品牌仅提供7天的基础培训,涉及选址、运营、营销的精细化指导几乎为零。
深圳一位某连锁加盟商表示,开业后遇到客流下滑问题,向品牌方求助时,得到的回复只是“建议做促销活动”,没有任何实质性支持。
加盟商沦为品牌的“打工者”,承担所有经营风险,却只能赚取微薄利润。


品牌主导的“轻奢化”升级,与大众消费需求严重脱节。
杨国福、张亮等品牌将麻辣烫定位为“小火锅”,试图抢占中高端市场,但消费者对麻辣烫的核心需求仍是“平价、便捷、饱腹”。
这种定位错位,导致菜品优化方向偏离市场,高价食材点单率极低,反而增加了加盟商的库存损耗。
北京某连锁麻辣烫门店的销售数据显示,毛肚、黄喉等高价食材的点单率不足5%,大部分消费者仍选择蔬菜、丸子等平价食材。


但品牌方强制要求门店配备高价食材,“每天要准备10斤毛肚,卖不出去只能扔掉,单店日损耗汤最多70斤”,加盟商无奈表示,这些损耗最终都要摊入成本,进一步推高定价。
选址失误加剧经营困境。
不少加盟商盲目跟风,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或景区开店,房租成本占比超40%。
某景区连锁加盟店,前期投入60万元,月租金3万元,因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大,回本周期长达3-4年,最终因资金链断裂闭店。


相比之下,开在社区周边的个体麻辣烫店,房租成本低,客流稳定,反而能通过低价策略实现盈利。
个体店的突围给出新方向。
北京施新宇的门店选址在居民区,坚持16元/斤的低价,采用“荤素分区计价”模式,蔬菜12元/斤,荤菜25元/斤,既满足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又保证自身利润。
他还通过社群营销积累回头客,每天在社群发布特价菜品和优惠活动,月流水稳定在3万元以上,净利润达25%,远超连锁加盟店。


如今的麻辣烫市场,呈现出诡异的失衡状态:消费者觉得吃不起,加盟商赚不到钱,品牌方却盈利丰厚。这种失衡的根源,在于品牌方忽视终端生态,将连锁化视为圈钱工具,而非共赢模式。


部分加盟商开始反抗。
有的偷偷从本地市场采购食材,降低成本;有的私下修改计价模式,采用“荤素分区”或“按份计价”;还有的直接退出连锁体系,转型为个体店。
但这些行为面临品牌方的处罚风险,一位加盟商因采购非品牌食材,被罚款2万元,最终只能闭店。
消费降级背景下,平价餐饮更具市场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单价15-20元的个体麻辣烫店数量增长30%,而单价超28元的连锁品牌门店,客流量平均下滑15%。


这说明,餐饮开店的核心仍在于性价比,脱离大众消费能力的品类升级,最终会被市场抛弃。
对于想要进入餐饮行业的创业者来说,麻辣烫行业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避坑经验:选址时要避开高房租区域,优先选择社区、学校周边等客流稳定的位置;成本控制要精细化,避免加盟强制采购的品牌,尽量自主选择供应商;菜品优化要贴合市场需求,不要盲目追求高端化;定价要透明,明码标价才能建立消费者信任。





今天强推 4 种应季饺子馅,食材贴合冬日时令,鲜味儿十足不腻口。不管是家人聚餐还是独自暖锅,这几款馅都能满足味蕾,还带着吉祥好寓意,让你在寒冬里吃得满足又舒心,赶紧跟着往下看~


玉米木耳猪肉饺子馅


食材:前腿肉、玉米、黑木耳、葱姜、花椒、盐、生抽、胡椒粉、松茸鲜、老抽、芝麻油。
做法:
1. 制作葱姜水:碗中放葱姜、花椒,加开水晾凉。
2. 处理配料:玉米切粒,加盐炒熟晾凉;木耳焯水后过凉切碎。
3. 调肉馅:前腿肉剁成馅,加适量盐、生抽、胡椒粉、松茸鲜、少许老抽搅拌,分三次倒入葱姜水拌匀。
4. 混合馅料:加入玉米粒、木耳碎、葱末、芝麻油,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冷藏 30 分钟即可。


酸豆角猪肉饺子馅


食材:酸豆角、前腿肉(3 肥 7 瘦)、葱姜、胡椒粉、老抽、蚝油、盐、松茸鲜、鸡蛋、芝麻油、葱花。
做法:
1. 酸豆角提前泡 1 小时,清洗干净切碎;前腿肉剁成馅。
2. 肉馅中加葱姜、胡椒粉、老抽、蚝油、少许盐、松茸鲜、一个鸡蛋、芝麻油,搅拌上劲。
3. 加入酸豆角碎、葱花,浇少许热油在酸豆角和葱花上,先拌豆角再与肉馅混合均匀即可。


洋葱猪肉饺子馅


食材:前腿肉 500g、葱姜、花椒、盐 6g、松茸鲜 3g、胡椒粉 2g、生抽 15g、老抽 7g、蚝油 10g、姜末 5g、葱白 5g、熟油 30g、洋葱、香油 10g、葱花。
做法:
1. 葱姜花椒用温水泡 10 分钟制成葱姜花椒水。
2. 前腿肉加调料(盐、松茸鲜、胡椒粉、生抽、老抽、蚝油、姜末、葱白)顺时针搅拌上劲,分多次加葱姜花椒水,放熟油搅拌后冷藏半小时。
3. 洋葱切丁,加香油拌匀后与肉馅混合,放入葱花拌匀即可。


莲藕猪肉饺子馅


食材:前腿肉、莲藕、花椒、葱姜、蚝油、生抽、胡椒粉、盐、松茸鲜、葱花、熟油。
做法:
1. 花椒、葱姜加开水泡成葱姜水,晾凉过滤;前腿肉剁碎,莲藕削皮切碎挤干水分。
2. 肉馅加蚝油、生抽、胡椒粉、盐、葱姜末、松茸鲜搅拌,分多次加葱姜水搅至上劲,放入莲藕碎,加凉熟油拌匀。
3. 葱花浇热油拌匀,与肉馅混合均匀即可。



乌鸡比普通鸡肉更滋补,能滋阴养血、补肾益精,搭配健脾养胃的山药和补气安神的红枣,冬季喝既补气血又不燥热。适合气血虚弱、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的女生。做法:乌鸡焯水后与去皮山药块、红枣(5-6 颗,去核)、姜片一起放入砂锅,慢炖1.5小时,出锅前加少许枸杞和盐,汤清味鲜,山药软糯,喝完气色肉眼可见变好。
冬季吃多了油腻食物,这道汤能解腻又暖身!排骨补充蛋白质,玉米清甜开胃,萝卜消食化积、顺气化痰,三者搭配营养均衡,还能避免冬季积食上火。做法:排骨焯水后与切段的玉米、滚刀块的白萝卜、姜片一起炖 1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汤味清甜,萝卜吸满肉香,清淡又暖胃,全家都适合喝。


比普通胡椒猪肚汤更滋补!鸡肉温补,猪肚养胃,再加上白胡椒的辛辣驱寒,冬季喝能驱散肠胃寒气,改善胃寒、腹泻的情况。适合肠胃虚寒、吃凉食容易不适的女生。做法:猪肚清洗干净焯水切块,鸡肉切块焯水,一起放入砂锅,加白胡椒粒、姜片、红枣,慢炖 2 小时,出锅前撒葱花,汤味辛辣鲜香,喝完整个人都暖融融的,肠胃也特别舒服。
冬季容易失眠、心神不宁的女生,一定要试试这道甜汤!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莲子健脾止泻、固肾益精,百合润肺清心,三者搭配温补不燥,还能改善冬季干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做法:桂圆去壳,莲子去芯,与干百合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和适量冰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煮到莲子软糯即可。温热饮用,睡前喝一碗,助眠效果超棒。


冬季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女生,靠这道汤就能 “补回来”!黄芪补气升阳,党参健脾益肺,搭配乌鸡滋阴养血,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抗寒能力。做法:乌鸡焯水后与黄芪(10 克)、党参(10 克)、姜片、红枣一起炖 2 小时,加盐调味,汤味醇厚,喝起来不苦不涩,坚持喝能明显感觉手脚不那么凉了。
怕胖又想暖身的女生,这道日式风味汤品太合适了!海带利水消肿,豆腐补充植物蛋白,味噌自带咸鲜口感,低脂又营养,还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改善冬季水肿。做法:锅中加水烧开,放入海带结和切块的嫩豆腐,煮 5 分钟后转小火,加入 1-2 勺味噌搅拌至融化,最后撒葱花,热乎乎一碗,暖身又无负担。


牛肉是冬季 “能量补给站”,能补脾胃、强筋骨,搭配红枣、桂圆补气养血,适合体质虚弱、冬季特别怕冷的女生。做法:牛肉切小块焯水,与红枣、桂圆、姜片一起放入砂锅,慢炖 2 小时,加盐调味,牛肉软烂入味,汤味香甜,喝了能明显感觉身体更抗冻,出门不怕寒风了。
冬季暖气房干燥,女生容易口干、皮肤缺水,这道甜汤能润燥补水!银耳富含植物胶质,能滋润皮肤,雪梨润肺止咳,莲子安神,喝起来清甜爽口,还能改善冬季皮肤干燥。做法:银耳泡发撕小块,与莲子、去皮切块的雪梨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和适量冰糖,慢炖 1 小时,煮到银耳出胶即可,温热喝滋润又舒服。


阿胶是 “补血圣品”,能滋阴补血、调经养颜,尤其适合冬季气血亏虚、面色萎黄的女生;海参补肾益精、润燥生津,搭配乌鸡的滋阴养血,三者强强联合,既能补气血、暖子宫,又能通过胶原蛋白和优质蛋白改善肌肤状态,是冬季高端食补的 “天花板”。
做法:提前将海参泡发洗净切段;乌鸡焯水后取半只(或鸡腿肉)切块,与海参、姜片、红枣一起放入隔水炖盅,加足量清水,隔水炖 2.5 小时;最后取 10-15 克阿胶敲碎,用炖盅内的热汤分次融化(避免阿胶直接煮糊),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汤色醇厚温润,乌鸡软烂脱骨,海参 Q 弹入味,阿胶的甘香融入汤中,喝起来不腥不腻,坚持喝能让气血更足,冬天也能保持红润气色。
女生冬季喝汤小提醒:
1.冬季汤品以 “温补” 为主,避免喝寒凉的汤(如冬瓜汤),体寒女生可多放生姜、桂圆、红枣等温性食材。
2.煲汤时别放太多盐和调味料,保持食材本味,更利于营养吸收,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3.每天喝一碗即可,无需过量,搭配主食和蔬菜,营养更均衡,避免补过头上火。
4.阿胶需最后融化加入,避免长时间高温炖煮破坏营养;海参泡发后可焯水去腥味,口感更清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704
金币
45292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麻辣烫价格翻倍背后,是品牌化升级与克重计价模式的“双重收割”。

📌 背景:从街边平价到品牌溢价
连锁品牌将麻辣烫从“按串计价”改为“按斤称重”,看似自由选择,实际单价远超市场水平(如豆芽28.8元/斤,比超市有机豆芽贵3倍)。
一线城市连锁店人均消费达31.4元,比传统街边摊高出35%。
🧮 定价套路:看似自由选择,实则暗藏玄机
项目    市场价(超市)    麻辣烫店价格    差异倍数

豆芽    8.25元/斤2    28.8元/斤2    3.5倍
潮汕牛肉丸    10元/斤(速冻)11    59.6元/斤(2个5.96元)    6倍
荤素同价策略模糊了食材成本差异,消费者易因心理错觉多拿菜。
加盟商可自主调价,导致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圈价格差异显著。

🚨 行业困境:扩张与品控的失衡
杨国福、张亮等品牌频陷食安问题(如老鼠、虫子、缺斤少两),暴露出加盟模式管理漏洞。
麻辣烫、麻辣香锅、小火锅等新旧赛道混战,消费者对“模糊定价”容忍度降低。

✅ 建议:如何避开“克重刺客”?
选择明码标价的街边摊:部分摊主仍按传统“论串计价”,单价透明。
警惕称重陷阱:拿菜前先换算单位,避免因“50克单价”误判总价。
优先社区食堂:均价15-25元,菜品新鲜且无称重误导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