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企业家围绕AI与未来的核心思考聚焦于以下方向,体现了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
一、人机关系:AI定位为“智能副驾”
辅助而非替代人类
腾讯郭凯天强调“AI应是人类副驾,而非取代驾驶员”,其价值在于解放创造力而非削弱人的主体性。
京东刘强东指出,自动化技术(如无人仓、无人配送站)将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放,未来或可实现“每周工作一天”,同时催生艺术、旅游等领域的新职业。
构建信任机制
腾讯提出建立“责任与透明”的AI治理体系,通过开源模型打破技术黑箱,确保AI开发安全可控。
二、技术普惠:让AI温暖落地
关爱弱势群体
阿里巴巴吴泳铭主张“技术普惠”,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降低使用门槛,帮助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跨越数字鸿沟。
喜马拉雅余建军推出AI亲子产品《爸爸妈妈讲故事》,用声音复刻技术实现异地亲子互动,传递“科技的温度”。
推动全民共享优质服务
蚂蚁集团韩歆毅提出“数智普惠”,在医疗、理财等领域打造个性化AI管家,破解专业服务覆盖率不足的难题(如7.2亿理财用户中仅10%能获得专业服务)。
三、产业变革:AI驱动效率革命
重塑生产链条
快手“可灵AI”将视频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方法的1/10,周期缩短60%,覆盖影视、广告等产业,从工具进化为“新质生产力引擎”。
荣耀李健布局AI终端生态,计划推出集成手机、具身智能的“RobotPhone”,以终端为桥梁连接虚实世界。
破解行业痛点
一智科技刘俊杰通过“安心筑平台”改造建筑业,用数据驱动解决欠薪纠纷(下降95%)、工程质量等问题,实现“让靠谱项目找到靠谱工人”。
四、未来挑战:创新与治理并重
深耕核心技术
荣耀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推进“阿尔法战略”,腾讯自研星脉算力网络与混元大模型,夯实技术底座。
防范技术风险
企业家普遍呼吁建立AI伦理框架,腾讯设立科技伦理委员会,蚂蚁密算通过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数据流通安全,回应“AI向善”命题。
五、生态共建:开放协作是关键
开源共享:阿里巴巴开源超百个模型,降低30万家企业AI使用门槛;腾讯、深度求索(DeepSeek)等企业通过开源推动全球技术协作。
跨域融合:荣耀推出“HONOR AI Connect”平台,实现鸿蒙、安卓、iOS全系统智联,构建智慧家居、出行等产业集群。
企业家共识在于:AI的终极使命是以人为本——既需突破技术边界重塑产业,更需坚守普惠初心,让创新成果惠及每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