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一句话
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人形元年」——销量一年暴涨25倍只是序章;接下来谁能先跑出可复制场景+可持续商业模式+可控成本曲线,“谁就能把大哥大变成iPhone”。
──────────────────
一图看懂当前战局
| | 2024年实绩 | 2025年预计 | 关键卡点 |
|----------------|-------------------------|----------------------|------------------------|
|销量 | ≈800台 | ≈20,000台 | C端仍未打开 |
|主力场景 | 科研教育 & B端二次开发 | B端巡检/搬运先行 | ROI<1 |
|成本压力 | BOM≈50万元 | “卷到接近底板价” |价格战先于标准体系 |
|技术成熟度 | “散装模块各自秀肌肉” | “轮式+双臂→双足渐进式迁移”|缺少统一接口&测试标准 |
|远期杀手级场景 | —— |养老陪护 |伦理&监管空白 |
──────────────────
给不同角色的行动清单
① CEO / CTO
短期把赌注押在「RaaS租赁+巡检/搬运」两条线;中长期必须自建核心算法栈并锁定关键供应链(电机+减速器+IMU)。
② VC / PE
别只看PPT里的「后空翻」,重点审三件事:①订单是否真实预付款②BOM成本下降曲线③是否拿到国标接口草案投票权;否则估值直接打三折起谈。
③ HR / Training
立即启动「轮式底盘调试工程师」「双臂协同工艺师」两个新岗位储备;明年Q2开始抢人。
④ C端消费者
再等两年——2027年左右会出现6-8万元的「经济型家用双足」,届时再考虑买不买;现在先关注社区/养老院试点体验即可。
──────────────────
一句话总结行业走向
谁先同时完成「场景验证×成本控制×标准制定」三件事,“谁就能把人形从展区搬进客厅”;否则大家继续在实验室里翻跟头卖门票——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与未来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