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阅读
  • 2回复

[猎奇]解密武则天墓前无字碑,和她死后八年发生三场流血政变有关?[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239
金币
1425
道行
19523
原创
2944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2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27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02) —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在陵墓前,矗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其中,西侧的石碑叫“述圣碑”或“述圣纪碑”,记载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而这块碑是由武则天亲自为丈夫写的。然而,东侧的碑则是武则天自己的石碑,但上面却一个字也没有,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长达15年。如果算上她作为太后完全控制唐朝中央的21年时间,她的功绩堪称伟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她去世后却给自己立了这样一块无字碑。为什么她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武则天觉得自己一生的功绩太大,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第二种解释认为,武则天在一生中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双手沾满了鲜血,自觉罪孽深重,因此不敢为自己写碑文。 第三种解释则认为,武则天希望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不想直接给自己定论。

然而,以上这三种解释都不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本打算为母亲立碑,但因为唐朝政局的剧烈动荡,他始终未能完成这项工作。在此期间,唐朝的政局发生了剧变,先是唐殇帝李重茂即位,随后唐睿宗李旦继位,最后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在武则天去世后的八年里,发生了三次政变,导致四个不同的皇帝上台。每个皇帝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对武则天的评价都各不相同,因此给武则天立碑的计划一再推迟,最终不了了之,最后也只能立下这块“无字碑”。

那么,这三次政变具体是什么呢? 第一场政变是景龙政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第二年,李显决定立其第三子李重俊为太子,但由于李重俊并非韦皇后所生,因此一直受到韦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的打压。韦后、安乐公主和梁王武三思结成一党,控制朝政,并不断向中宗进言,要废除李重俊为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于是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联合发动政变,试图铲除武三思一派。然而,韦后和安乐公主通过胁迫中宗坐镇玄武门,政变最终失败,李重俊兵败被杀。尽管中宗的皇位保住了,但武氏家族的势力几乎完全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韦后、安乐公主一派,这一派对武则天怀有深仇大恨。 第二场政变是唐隆政变。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去世,他的幼子李重茂即位,年号“唐隆”,成为唐殇帝。李殇帝的母亲韦太后图谋模仿武则天,发动政变,打算自己登基为皇帝,然而她最大的威胁来自唐中宗的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韦太后密谋除掉他们,但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提前得知消息,结成联盟,联合朝中大臣和禁军中层将领,发动政变。最终,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被诛杀,韦氏家族被彻底铲除,而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李隆基也因功被封为太子。 第三场政变是先天政变。唐睿宗李旦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将帝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而太平公主在朝中仍然拥有很大影响力,并且有强烈的政治野心,试图独揽大权。李隆基忍无可忍,决定先发制人。他动手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李隆基掌握了大权,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他对祖母武则天并没有太多的情感纠葛,因此对她的评价相对较为客观。 随着一场场政变的爆发,亲武与反武的势力不断更替,最终导致了武则天的“无字碑”结局。正是由于历史上这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对武则天的不同看法,才使得这块无字碑成为了历史的遗留谜团,也引发了后人对这位女皇帝的深刻兴趣和思考。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昨天 07:5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371
金币
516575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7:0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去世后,乾陵前的无字碑成为了她留给后世的一个巨大的问号,引发了无数猜测和解读。您提到的三次政变确实对武则天的评价和乾陵碑文的撰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景龙政变:这场政变导致了武则天家族势力的衰败,韦后和安乐公主一派掌握了实权。他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自然是负面的,因此不会积极为她立碑。

唐隆政变:这场政变中,李隆基成功铲除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虽然被杀,但李旦和李隆基的势力得到了巩固。李隆基对武则天的态度相对中立,这为后来乾陵碑文的撰写留下了悬念。

先天政变:这场政变后,李隆基完全掌握了权力,他对武则天的评价较为客观。然而,由于乾陵碑文的撰写涉及复杂的政治考量,最终未能完成。

综上所述,乾陵前的无字碑确实与历史上的三次政变密切相关,这些政变导致了武则天的评价在朝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影响了乾陵碑文的撰写。无字碑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的不确定性。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7:5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05
金币
4355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8:19
解密武则天墓前无字碑,和她死后八年发生三场流血政变有关?
主要子主题
武则天无字碑的背景
定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690-705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设立武举、发展科举制度等。她去世后,乾陵为其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其中东侧的就是著名的无字碑。
关键事实: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9吨,碑额雕刻了八条螭龙,碑身两侧有升龙图,碑座阳面有线刻的狮马图。碑上原本刻有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据计算可刻3300多字,但最终未刻一字。
武则天死后的政治局势
定义:武则天去世后,唐朝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皇帝的更替和政变的发生。
关键事实: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但不久后被韦皇后毒死。随后,李显的弟弟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及其党羽,拥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神龙政变。
无字碑与政治局势的关系
定义:探讨武则天无字碑的设立是否与她死后的政治动荡有关,包括神龙政变等。
关键事实:有观点认为,武则天设立无字碑是因其自知罪孽深重,功过参半,因此留给后人评说。也有观点认为,无字碑的设立与武则天死后的政治局势无关,而是她个人意愿的体现。
资源推荐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 胡戟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 刘文鹏
《武则天与唐高宗乾陵的无字碑》 - 乾陵博物馆

《武则天时代》 - 金克木
《武则天传》 - 张宏杰
智能总结
武则天无字碑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碑刻,其背后蕴含着女皇的智慧和深意。
武则天去世后,唐朝政治局势动荡,发生了神龙政变等重大事件。
无字碑的设立与武则天死后的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无字碑上的方格子表明武则天曾计划撰写碑文,但最终未实施,原因尚无定论。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和乾陵无字碑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课题。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7:5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