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阅读
  • 0回复

[纯水]做人,要有良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985
金币
5662
道行
19523
原创
29428
奖券
18117
斑龄
201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0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有些东西不用人教,自己天生就会的,那就是良知。
良心这东西,其实不是谁强加给你的,是长在人心里的一杆秤。
做人做事之前摸摸心口,问一句该不该,能不能,这就是良知。
01
守住底线,不做亏心事
人活一辈子,总得有个底线。
啥叫底线?就是哪怕自己再穷再难,有些事也坚决不能干。
但凡干了,心里那道关就过不去。
东汉时有个小官叫钟离意,当时朝廷下令把一批官员贪污的财物分给群臣,大家都高高兴兴领了。
唯独他,非但不领,还把分到的珠宝上奏退还,他说:“这是赃物,摸了都嫌脏,怎能收?”
在人人争抢的利益面前,他守住了自己的心。
古希腊第欧根尼说:
“我不害怕坏人,却害怕那些容忍坏人的人。”
确实,容忍眼前的恶行,其实就是在给恶让路。
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变成恶的一部分。
所以说,守住心中的良知,首先就要从自己勇敢拒绝开始,而不是从同流合污开始。

02
将心比心,是为仁心
有良知的人,不光是管好自己,还要能体谅别人。
遇到事情,别光想着“我怎么样”,多想想“别人会怎样”。
如此,学会推己及人,站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那么世间里就会少很多纷争。
元朝地方官耶律伯坚在有一次的断案里,两家人为争一把好镰刀,搞得大家面红耳赤,都说自己是主人。
他没急着判,而是让两人分别说这把刀平时都割什么草、怎么磨的。
其中有一人对答如流,另一人则支支吾吾,真相立刻大白,事后耶律伯坚说:“断案不是比谁声高,是要看到人心深处去。”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自己都不想遭遇的东西,也别强加给别人,这便是良知。
如果一个人做人做事能做到这一点,许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其实,良知也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当你在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着想。
最后,大家相安无事,反而容易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获。

03
持守良知,方得长久
一个人或许能靠一时的小聪明得一时之利,但想走得远,靠的还是良知。
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觉得你靠谱,值得信任。
但是这人做人没了良心,就算一开始得到再多,心里也是空的,要么睡不踏实,要么就容易被人惦记。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小吏叫曹鼐。有一次他抓获了一名绝色女贼,夜宿破庙时,女子屡屡以色相诱之。
尽管他一时心绪动摇,但是为了克制自己,他在纸上连写“曹鼐不可”四字,写满一张又写一张。
就这样反复写下了数十次,直至天明,终保清白,后来他考中进士,成为一代名臣。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那一夜的坚守,守住了人格,守住了良知,也守住了未来的路。
哲学家康德说过: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星空璀璨夺目,就像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那种道德一样庄严,而这种光辉从不因没人看见而失去光芒。
始终持守它,便是我们为人最大的尊严和力量。
说到底,良知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做事之前,心里那个声音。
然后,靠这种声音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人生路长,守住良心,才能走得稳当,活得踏实,最后俯仰无愧,一生心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