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直肠癌看大便就知?提醒:上厕所时发现4个异象,尽早做下肠镜[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92
金币
258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85
奖券
18047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7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4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02) —

“你这一天跑八趟厕所,马桶都要坐穿了!”
妻子又一次敲响厕所门,老王才尴尬地提上裤子,这半年来他总感觉排便不净,刚出厕所又想来第二次。
起初以为是痔疮发作,他用了几支药膏不见好转。有时腹泻如水,有时又便秘如羊粪,老伴劝他去医院,他却摆手说“肠胃老毛病,歇歇就好”。
直到在城里工作的儿子硬拉他体检,肠镜刚进入15厘米,医生就发现了直肠肿瘤,活检确诊为中期直肠癌,医生了解完生活细节后表示,其实早在一年前那一次次的“厕所奔赴”里就已有肿瘤信号了!

一、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
肠癌早期其实就有症状,但易和痔疮、肠胃炎等病混淆,人们也不会和肠癌联系在一起,加上肠镜检查时尴尬不适的刻板印象,会让人感到麻烦和抗拒。
相关研究指出,肠癌与肠道息肉有关,肠道息肉发展成肠癌要几年乃至数十年,但人们对症状误判和对肠镜拒绝,都可能耽误肠癌确诊和治疗。部分患者即使查出息肉也不及时处理,这种疏忽大意导致患者在确诊肠癌时后悔不已。

肠癌早期会排便频繁,那么到底多少次才算频繁?是排便次数多危险,还是排便间隔时间长危险?案例中老王每日排便三四次,但也有人三天才排便一次,这又如何判断呢?
其实,正常人在身体无不适情况下,每日三次或是三日一次排便都是正常的,不能仅靠排便次数来判断肠道健康与否,而是要综合考量的。
比如正常大便为棕褐色,偶尔颜色异常,想想是不是和饮食或药物有关;正常大便为不黏连软便,水冲即净,偶尔大便成块或糊状,也要考虑是不是碳水或高蛋白食物摄入过量;正常大便微臭,但如果近期吃肉太多,大便臭味就会浓一些。
简单来说,短期内大便情况没有不明原因的改变,那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排便都问题不大。

对于排便次数怎么才健康,肛肠科医生也有公认的标准:
• 每周大便次数>3次,量正常,不是便秘,那属于正常
• 每天大便次数≤3次,没有明显的拉稀,也算正常
换言之,每周三次到每天三次排便,量正常,不是腹泻也不是便秘,都属于正常范围。

二、上厕所时有4个怪象,小心肠癌已经盯上你!
前文也说过,肠癌早期症状易和普通胃肠道疾病混淆,但其实有四个现象千万不要大意,有可能是肠癌的信号!
1、形状改变
正常大便应该是粗细适宜,若发现原来粗大便变细大便,一定要警惕肠道内可能出现肿瘤了。这是因为肠道肿瘤不断增大,会直接挤压大便,大便为了排泄而变得越来越细,还常常伴随排不净之感。

2、出现血便
肠癌便血易被误诊为痔疮,但两者出血情况有差异。肠癌便血多为大便内混杂鲜血和粘液,病情发展后便血量会增多;而痔疮便血多覆盖在大便表面,不和大便混合,擦拭纸巾上也会有少量鲜血。
当然除了这两种情况,下消化道出血、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等也会有便血症状,一旦发生最好及时就诊。

3、排便习惯改变
健康人排便次数和间隔时间相对固定,但若肠道内有肿瘤物,则会刺激肠道壁感受器而引起排便反射异常。
比如从每日排便一次变成每日三四次,或规律排便变成每2-3天一次,且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又或者原本每日固定的排便时间却不排便了,常常感觉里急后重,这时都要警惕肠癌来袭。
4、腹痛腹胀
早期肠癌会有相对固定位置的腹痛不适,餐后加重,间歇性发作,病情发展后可变为持续性疼痛,伴腹胀感,偶尔少量进食也会感觉饱了。和一般胃胀气不同,肠癌胀气难以缓解,肿瘤恶病质还会导致患者体重骤减。

三、 容易得大肠癌的人,大多有这4个习惯
近些年,我国肠癌发病人数不断增高,而且越发的年轻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也许和四个坏习惯脱不开关系!
1、久坐不动
来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的主任医师王文玲表示,久坐不动会减缓减弱肠道如东,大便中的有害物就会滞留并刺激肠粘膜,加之久坐不利于下身血循环,使肠道免疫功能减退,从而提高了肠癌发病风险。
建议大家避免久坐,每周尽量能保持3次30分钟以上运动。

2、无肉不欢
肉类富含蛋白质,但过量摄入并不好,多余营养往往会成为细菌温床,损伤肠道粘膜健康,肠粘膜在“炎症-坏死-再生”中不断反复,也就更容易恶变,最终导致肠癌发生。
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肉类和蔬果要合理摄入,尤其是红肉、烟熏肉、烧烤肉最好少吃。

3、三餐不定
调查发现不规律饮食导致32%白领有肝脏、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压力大+经常三餐补丁,大肠癌风险甚至是正常人的2-3倍。
要知道,过饱会增加胃肠道压力,过饿则会导致胃肠道长期萎缩,降低肠道免疫功能,即三餐不规律都是在损害胃肠道健康,为肠癌的发生埋下伏笔。

4、烟酒不离身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肠癌风险提高18%-20%;吸烟者每日增加10支香烟,肠癌风险提高7.8%,吸烟时间每增加10年,肠癌风险提高4.4%
也有研究发现肠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存在正相关性。高浓度酒精导致消化道粘膜蛋白质变性,最终会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年轻肠癌患者”的新闻频频上热搜,我们不能再小瞧这个疾病了!一定要正确认识肠癌早期症状,同时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习惯,定期胃肠镜,都能让我们离肠癌远一些。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前天 16: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1032
金币
452900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5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3:03
警惕肠癌的早期信号:从频繁排便到生活习惯

你分享的故事和信息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特别是关于肠癌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解读和补充:

一、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

1.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 误判症状:肠癌早期的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等,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肠胃炎等常见疾病。
- 抗拒检查:很多人因为对肠镜检查的尴尬和不适感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2. 肠道息肉的发展
- 息肉到癌症的时间:肠道息肉发展成肠癌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但很多人对早期症状的误判和对检查的抗拒,导致病情恶化。
- 及时处理息肉:即使查出息肉,也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其发展成癌症。

二、上厕所时有4个怪象,小心肠癌已经盯上你!

1. 形状改变
- 大便变细:正常大便应该是粗细适宜,如果发现大便变细,可能是肠道内有肿瘤,肿瘤增大后会挤压大便,使其变细。

2. 出现血便
- 便血的区别:肠癌便血多为大便内混杂鲜血和粘液,而痔疮便血多覆盖在大便表面,不与大便混合。一旦出现便血,应及时就诊。

3. 排便习惯改变
- 排便次数变化: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和间隔时间相对固定,如果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并持续两周以上,应警惕肠癌的可能性。
- 里急后重:感觉排便不净,常常感觉里急后重,也是肠癌的早期信号。

4. 腹痛腹胀
- 腹痛特点:早期肠癌会有相对固定位置的腹痛不适,餐后加重,间歇性发作。病情发展后可变为持续性疼痛,伴腹胀感。

三、容易得大肠癌的人,大多有这4个习惯

1. 久坐不动
- 影响肠道蠕动:久坐会减缓肠道蠕动,导致大便中的有害物质滞留并刺激肠粘膜,增加肠癌风险。
- 建议:每周至少保持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2. 无肉不欢
- 饮食不均衡:过量摄入肉类会损伤肠道粘膜健康,增加肠癌风险。应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摄入肉类和蔬果。

3. 三餐不定
- 饮食规律的重要性:不规律饮食会增加胃肠道压力,降低肠道免疫功能,增加肠癌风险。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4. 烟酒不离身
- 吸烟的危害:吸烟者的肠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8%-20%。每日增加10支香烟,肠癌风险提高7.8%。
- 饮酒的危害:高浓度酒精会导致消化道粘膜蛋白质变性,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结语

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肠癌的威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疾病。通过正确认识肠癌的早期症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肠癌。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