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清山
01.
缘起
2023 年冬,末广建筑接到一处项目委托:为已规划好的民宿区设计一栋公共配套建筑,建筑需要涵盖简餐、厨房、咖啡厅及会议等多项服务功能。建筑的选址在湖北十堰市龙王沟村里,此地毗邻丹江口水库区的一处小山谷,距丹江口的水坝约莫一小时的车程。水库的沿岸多是浅山丘陵,溪谷交织纵横。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在我们抵达之前,施工队伍已经完成了修路与场地平整的工作。初次踏勘时,眼前景象略显意外:原本自然衔接至谷地、水稻的地貌,已被削切为数级人工台地和停车场,与最初基于丘陵水系地貌的设想相去甚远。在许多乡村振兴项目中,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往往先行,建筑师在项目的后期才得以介入。于是出现在道路与场地的营造阶段,建筑设计得在既有条件下作出被动调整,整体建造的空间品质与自然的延续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建筑、地形与水岸线 © 末广建筑

(图 1,2)临时的永久性,既是工程设施,又在无意间成为荒诞的“景观界线” © 末广建筑
(图 3.4)"Valley Curtin, Rifle, Colorado" © CHRISTO & JEANNE-CLAUDE
02.
用混凝土重塑地平线
在现场,我们被施工方搭建的临时围挡触发了灵感:远观,这道蓝色围挡以一道纯色横切山谷,仿若数码图像中的涂抹笔触;近看,彩涂金属板的波纹、螺钉与人工痕迹将抽象的形态拉回到现实的自然中。这令我们联想到大地艺术家 Christo 与 Jeanne-Claude 所创作的巨大的、震撼人心的瞬时地景介入装置。不同于艺术家作品中以轻盈布料顺势与山体对话,这道金属直线并不顺应地形,而是冷硬地划定施工场域。由于台地由削坡而成,这条工业蓝线反而强化了人工切口,将两侧山体并置,生成一种带荒诞幽默的“人工山谷”。
© 吴清山

© 吴清山
蓝色金属围挡 —— 这条精准的水平线恰好落在台地边缘,横向延伸,将两侧山体在视觉上连缀,又意外生成上下分割的景观界线。我们延续这种介入,将建筑以一道直线切入地形:保留远景的抽象感,也将其转化为承载功能的景观长廊。

© 吴清山

© 吴清山
施工预算的约束下,以 150mm 宽的标准成品木地板替代传统小木模板,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更强的纹理节奏与方向感,同时木地板的肌理融入几何的构图,消解了混凝土的抽象。

© 末广建筑
03.
在实体之间的虚空
建筑构建了服务于活动内容的第二地平面和边界,通过“水平”与“垂直”的形体来组合:在混凝土实体筒内插入三个与交通动线相连的光庭,一系列开洞将光线、大地、树影与天空引入并加以框定,重置使用者的视线与身体感受,确立人在自然中新的定位。

虚实关系 © 末广建筑

概念轴测图 © 末广建筑
“垂直光庭”是一处通高、半室外的、7.5m×7.5m×7.5m 的立方体:横向联通餐厅、开敞厨房与会议室;竖向以光的变化连接人、天空与大地。原本单纯内向的室内空间有了虚实节奏与进退转折,三间功能房相互联系又各展其貌。“光庭”通过光线的流动表达时间的挪移,同时也在调控着人的视线,建筑片段地被人感知,呈现出一定的丰富感。室内地面采用质感与色值接近混凝土的环氧地坪,强化内外一体的秩序。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04.
悬浮在风景中
为使空间呈现“悬停”姿态并实现无柱大跨度,建筑顶面与地面均采用密肋混凝土板,构成三维筒体受力体系。竖向荷载由两端的楼梯、其侧墙及纵向交错片墙传递至底部整体筏板;非受力区尽可能通高开设长向大窗,两端配电动开启窗形成对流通风,从而弱化结构体量,提升室内通透度。顶板混凝土反梁整合机电管线,顶面保留清水混凝土肌理。
建筑屋面覆以超薄镜面水池,以削弱反梁的厚重感,使体量更为轻盈、抽象;其水平反射既与山体的复杂肌理形成对照,亦呼应远处水库。混凝土筒体为一次整体浇筑;为平衡主梁中跨弯矩,顶板与地面经计算均作微起拱,以降低早期应力与变形,保证了混凝土不会在硬化凝固的过程中开裂。在自然界的杂乱无章之中,一座桥梁就是一处几何学的领地。
结构计算模型 © 末广建筑

© 吴清山
横向木纹顺着水平的台地展开;悬挑和留空像是把地形做了一个微缩版:平台上更轻,剖面间更透。与蓝色围挡的偶然、粗糙不同,建筑把人工的痕迹变成了精确、克制的极简雕塑。在同一片场地里,粗与细、无意与有意、临时与恒久并排呈现。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 吴清山
项目图纸

平面图 © 末广建筑
剖面图 © 末广建筑
剖面图 © 末广建筑
剖面图 © 末广建筑
项目信息
规划/建筑/室内/景观 整体设计:上海末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龙王沟村武当山山麓
设计时间:2023 年 12 月
竣工时间:2024 年 5 月
建筑面积:450 ㎡
设计团队:李佳颖、冯昕
结构设计:马智刚
机电团队:何春会、刘红菲、魏天亮
平面摄影:吴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