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猎奇]老照片:清朝末年老北京城墙的1张照片,80年代进行严打时的一幕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769
金币
31720
道行
38009
原创
2424
奖券
4995
斑龄
136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1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24



这是一张充满怀旧气息的珍贵老照片,定格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特有的时代风貌。画面中,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都骑着自行车匆匆赶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前排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她骑着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在当时可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位女士身着素雅得体的服装,手腕上佩戴着一块精致的上海牌手表,整体打扮既大方又显品味。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辆凤凰自行车的售价高达180-200元,而普通工人的月薪仅有30元左右,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足以说明她的家庭条件相当优渥。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下了清朝末年北京城墙的雄伟身姿。高耸入云的城墙巍然矗立,其恢弘气势令人叹为观止,用壮观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它的雄伟。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郭沫若、吴晗等文化名人的主张下,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墙最终难逃被彻底拆除的命运。这一决定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痛心疾首。林徽因女士当时就预言:五十年后,人们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后悔。这句预言如今看来,确实令人深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大量知青返城和社会就业压力剧增,社会治安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作乱,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照片中记录的是公安干警押解犯罪分子的场景,其中一名被五花大绑的犯人虽然已被制服,但仍面露凶光,试图反抗。经验丰富的民警立即采取行动,一个干净利落的锁喉动作,迅速将其制服,展现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八十年代初的严打期间,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执法场景。全副武装的公安干警正押解着一长串犯罪分子进行游街示众,这种公开惩戒的方式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除了游街之外,这些犯罪分子还要接受公开审判和公开宣判。当时的司法政策强调从重从快处理,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照片中每个犯人都被牢牢控制,周围群众驻足观看,整个场面既严肃又具有教育意义。



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记录了八十年代严打期间武警执行死刑的瞬间。画面中,一名武警战士手持我国自主研发的81式步枪,神情肃穆地准备执行任务。另外两名武警战士分别站在犯人两侧,牢牢固定住这个被五花大绑的死刑犯。子弹将从后脑勺精准射入,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场面提醒着人们:法律的红线绝不可触碰。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时刻,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警示人们必须遵纪守法。



1983年,29岁的夏德有被押解到公审公判大会现场接受审判。事件的起因是6月23日这天,因对生产队长心怀不满,他竟丧心病狂地纵火烧毁了集体粮仓,导致23900斤小麦化为灰烬。按当时小麦每斤0.2-0.35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这次纵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元之巨。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破坏行为性质极其恶劣。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夏德有死刑,这个判决既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也反映了当时对破坏集体财产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整饬社会风气,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采取从快从重从严的方针惩治违法犯罪。照片中的罗军、张春晓等人就是因触犯流氓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乃至死刑的典型案例。虽然这些惩罚是他们罪有应得,但以今天的法治视角来看,流氓罪这个罪名确实存在界定模糊、容易被滥用的问题。正如古语所云: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过于笼统的法律条文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引发我们对法治建设的思考。 这是杨贤国在法庭受审时的照片。他原本是南昌某菜市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因在经营中擅自提高猪肉售价被工商部门查处并罚款。心怀怨恨的杨贤国竟持砍肉刀袭击执法人员,造成两人受伤。最终,法院以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用现在的司法标准来看,这样的量刑确实显得过重。但在八十年代严打的特殊背景下,这样的判决却并不令人意外。这张照片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司法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步历程。



这张拍摄于1948年的老照片,记录了北平莲花别墅内一对男女用餐的场景。从装束来看,男子身着笔挺的军装,显然是一位国民党军官;而对面的女子则穿着时髦的旗袍,妆容精致,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不过这张照片最值得玩味的并非这对璧人,而是背景中悬挂的那块古色古香的匾额。匾额上的题字笔力遒劲,落款处清晰可见当时社会名流的署名,为这张照片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6530
金币
417414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7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23
怀旧照片中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风貌

一张老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衣着、出行方式以及社会秩序都在经历着转型。这张照片中,街道上骑自行车匆匆赶路的人群,以及那位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的女士,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

北京城墙的历史变迁

北京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北京城墙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郭沫若、吴晗等文化名人的主张,北京城墙最终被拆除。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林徽因女士的预言,让人们开始反思这一决策的长远影响。

严打行动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治安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这张照片记录了公安干警押解犯罪分子的场景,展现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当时的司法政策。严打行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到了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律执行中的某些问题。

法治建设的进步历程

历史照片不仅记录了过去,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进步的空间。从这张记录杨贤国受审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司法判决的严苛,以及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这些照片提醒我们,法治建设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法治成果,同时不断推动法治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老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反思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资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