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或将“吃掉”全球五分之一电力,唯有“人造太阳”能喂饱它[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583
金币
891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3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3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20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相信不少人听过这么一句话:AI(人工智能)的终点是能源,能源的终点是聚变。” 9月11日,在上海世博园区举行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星能玄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玄在演讲中重申了这一业界重要共识——核聚变是开启下一代文明的关键科技。
孙玄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难遇的大时代,人工智能的崛起正指数级推高全球能源消耗,而解决这一终极需求的答案便是核聚变。核聚变一旦实现,不仅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并引发工业革命,更是迈向利用宇宙中最普遍能源、跨越到更高阶文明的关键一步。
当下,驱动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关注的核心力量,正来自于其最大的需求方——人工智能。孙玄在演讲中援引数据称:“AI目前用电量占地球的1.5%,如果我们把AI比喻成‘地球大脑’的话,人的大脑能耗占人体的20%,因此有人预测,AI的耗电量也将占地球总数的20%以上。”这意味着,仅人工智能一个领域,就将产生巨大的能源缺口。
核聚变正是满足未来AI技术发展所需的能源供给的解决之道。聚变指的是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孙玄指出,核聚变拥有极高的能量密度:1克核聚变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吨石油。
实际上,对前沿科技嗅觉敏锐的资本已有动作,纷纷积极布局这条终极能源赛道。孙玄指出,从2020年起,资本对于核聚变的投入增长显著,英伟达、谷歌、OpenAI等头部国际科技企业均已入局核聚变领域,押注这一终极能源成为业界共识。
然而,终极能源伴随终极挑战,通往“人造太阳”的道路上仍存技术难点。孙玄解释道,实现核聚变的核心科学难点在于约束温度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有点像我们试图用笼子捆住一个脾气暴躁的野兽,很难”。目前,追逐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技术分为激光惯性约束与磁约束两大方向,二者的实现条件均对工程建造要求极高。无论是研制精密无比的巨型激光器,还是建造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级别的庞然大物,均存在价格昂贵、工期长的问题。
为此,科学家提出名为“磁惯性约束”的混合路径,它能大幅降低造价和建造时间并提升迭代效率。但这一新聚变途径带来“人类智力的挑战”,有赖于人类理解其中的物理过程,而这正是AI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对此,孙玄提出了突破性的展望:“我们可否产生或者创造一个可以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它不需要我们已有的实验数据,而是自己基于物理规则进行探索,就像以前的围棋软件AlphaZero一样,自己学习、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聚变堆?”
在AI技术的助力之下,核聚变领域被视为已处于商业化落地的黎明前夕。据美国聚变工业协会(FIA)2024年7月发布的报告,全球核聚变商业公司累计获得总投资额达71亿美元,同比增加9亿美元,资本市场融资屡创新高;受访的35家企业中,89%的企业看好在2030年代末之前实现并网发电。
中国核聚变领域也在快速发展。孙玄指出,中国从早期单一的托卡马克聚变,到现在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聚变,很多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在核聚变领域已经取得众多突破。
“人工智能的进步代表人类的智力从碳基到硅基的演化,聚变代表的是人类从利用地球上已有的能源形式到宇宙能源形式的一个转变。这两者分别实现,都可以说是代表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果两者能够携手起来,或许可以加速这个大时代的来临。”孙玄表示,“当未来到临时,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5003
金币
405310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32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37
核聚变与AI:开启下一代文明的关键科技

在2025年9月11日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星能玄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玄发表了关于核聚变与人工智能(AI)关系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核聚变是开启下一代文明的关键科技,并强调了AI在推动核聚变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AI与能源消耗

孙玄提到,AI的发展正指数级推高全球能源消耗。目前,AI用电量占地球总用电量的1.5%,而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比例可能会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仅AI一个领域,就将产生巨大的能源缺口。因此,寻找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核聚变的优势

核聚变作为一种潜在的终极能源,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1克核聚变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吨石油。这种高效的能源形式不仅可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还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挑战与资本投入

尽管核聚变前景广阔,但其实现仍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核心难题在于如何约束温度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目前,主流的技术路径包括激光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造价高昂、工期长等问题。

然而,资本已经开始积极布局这一领域。自2020年以来,英伟达、谷歌、OpenAI等头部国际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核聚变领域。据美国聚变工业协会(FIA)的数据,全球核聚变商业公司累计获得的投资总额已达71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AI在核聚变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磁惯性约束”的混合路径。这种方法能够大幅降低造价和建造时间,并提高迭代效率。然而,这一新途径带来了“人类智力的挑战”,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物理过程。孙玄提出了一种突破性的展望:是否可以创造一个能够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基于物理规则进行探索,设计出全新的聚变堆?这种类似于AlphaZero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望加速核聚变技术的突破。

商业化前景

在AI技术的助力下,核聚变领域被认为已经处于商业化落地的黎明前夕。根据FIA的报告,89%的受访企业看好在2030年代末之前实现并网发电。中国的核聚变研究也在快速发展,从早期单一的托卡马克聚变到现在多种形式的聚变技术并存,许多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结语

孙玄总结道:“人工智能的进步代表人类的智力从碳基到硅基的演化,聚变代表的是人类从利用地球上已有的能源形式到宇宙能源形式的一个转变。这两者分别实现,都可以说是代表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果两者能够携手起来,或许可以加速这个大时代的来临。” 当未来真正到来时,也许我们并不会意识到它的到来,但它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AI与核聚变的结合,我们有望迎来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