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一号码头项目深度解析 
 
一、项目背景与起源 
 
滴水湖一号码头项目,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滴水湖80米环湖绿化带的西北段,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一个简单的湖边绿地“点缀”发展成为一个融入滨水环境、提供丰富公共空间体验的建筑物。滴水湖作为一个人工开挖的圆形湖泊,象征着新城的崛起与发展,而一号码头的设计则是对这一新城愿景的具体体现。 
 
二、设计理念与策略 
 
1. 地景化设计策略: 
   - 建筑师面对滨水码头驳岸的限制,通过地景化的设计策略,将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立体交错”,既保障了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又释放了公共活动场地的潜力。 
   - 这种设计使得码头建筑与绿化景观充分融合,营造出超越日常性、包容多重功能与行为活动的滨水空间体验。 
 
2. 行为模式与场所营造: 
   - 建筑师放弃了从“外观形体”出发的设计,转而以行为模式和场所营造为思考的切入点。 
   - 通过覆盖场地的伞状结构多孔弧形种植屋架,将码头建筑和绿地景观统合起来,形成具有丰富光影、绿树及空间体验的“空腔”。 
 
三、多元场景的叠合 
 
- 建筑在场地短边方向起坡,长边方向形成双曲线,形成“绿坡”。 
- 地面广场、通道、二层平台、台阶、屋面坡道等公共空间系统彼此连接并嵌入“绿坡”,构成建筑本身。 
- 最贴近水面的通道连接环湖自行车道,使游人能够轻松抵达码头与水岸。 
- 中心位置的大台阶成为公共活动的核心,每周的音乐会、日常休息都在此进行。 
- 伞状混凝土结构撑开的多孔种植屋架,为整个码头空间提供遮阳雨棚,营造舒适的小气候。 
 
四、意向与结构的实现 
 
1. 连续屋架结构: 
   - 选择6m*6m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局部弧线段调整,形成丰富的变化。 
   - 统一的单元结构下,通过室内外的空间组合增加天窗和开洞位置,实现光影的流动。 
 
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 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和表面材料,裸露呈现整体结构和空间效果。 
   - 省去表面装饰材料和立面龙骨,降低维护成本,抵御海风侵蚀。 
 
3. 盐碱土壤的处理: 
   - 整体起坡的场地与绿化屋架满足换土需求,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五、持续变化中的风景 
 
- 建筑师对滨水环境的身体经验启发了一号码头的设计。 
- 绿化逐渐茂盛,建筑隐匿于绿树与光影之中。 
- 大台阶、平台、树池等构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容纳骑行、闲坐、唱歌等多种场景。 
- 从湖面及对岸观看,一号码头成为一座微微隆起的弧线,成为码头的标识。 
 
六、总结 
 
滴水湖一号码头项目不仅是一个建筑设计,更是一个城市空间设计的典范。它通过地景化的设计策略、行为模式与场所营造的思考、多元场景的叠合以及精细的意向与结构实现,创造了一个既融入自然环境又充满人文气息的公共空间。这里不仅是临港新城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新城发展与城市变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