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难免会有委屈、遭遇不公,也会遇到背叛与伤害。年轻时,我们往往把怨恨紧紧攥在心里,觉得这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可时间久了才发现:怨恨,就像心里的毒药,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留下许多至理名言,提醒后人:怨恨不可常存,心宽才能路宽。

怨恨如毒,伤人先伤己
《庄子》有句话:“怒者,逆理也。”
意思是,愤怒与怨恨,往往违背了人生的正道。你以为是在对抗别人,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样。年轻时,丈夫出过一次轨,她虽然没有离婚,但心里的怨气从没散过。三十年过去了,她逢人就提起这段往事,仿佛那是她一生最沉重的枷锁。结果呢?丈夫早已老老实实陪伴在身边,她却郁郁寡欢,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怨恨,就像抱着炭火过日子。炭火烧的,是自己的心。

古人说: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增广贤文》里有句老话:“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意思是,凡事能忍让一点,就能避免很多麻烦。

有个故事:苏东坡曾被政敌多次陷害,仕途跌宕起伏。但他却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意思是,别在意那些风言风语,就当下雨天里的风声一样,依旧可以悠然前行。
正因为这种心态,他即便被贬黄州,仍能写出豪放不羁的诗篇,留下千古名句。
放下怨恨,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格局。

怨恨不如忘怀,记挂只是负累
《菜根谭》有言:“操存要澄澈,心地要光明。”
心若常被怨恨蒙蔽,就像屋子里拉上厚重的帘子,永远见不到光。
村里有个刘叔,年轻时做生意被朋友骗了钱,从此怀恨在心,整天想着报复。几十年过去了,他的钱没追回来,身体却被气坏了,老伴常常叹息:“他的一生,都活在那口怨气里。”

而另一位张大爷,也曾被人骗过,但他只是笑笑:“钱没了,就当给自己上了一课。”后来,他安心种地,过得平静而自在,晚年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同样的经历,不同的心态,决定了截然不同的晚年。

古人的智慧,教我们如何放下怨恨用时间化解
《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些气,不必当下就爆发。等过段时间再回头看,往往就没那么重要了。用胸怀释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学水的胸怀,遇到障碍,绕过去就行了,不必硬碰硬。用行动转移
古人讲“以动解忧”。种花、写字、画画、行走,都能让怨恨慢慢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