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要说住得宽敞是真奢侈,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样一个高压的居住环境下,这代年轻人,对“家”的渴望特别简单:只要能有个自己的窝,哪怕再小,那也是心理上的一块踏实地儿。
正因为这种“刚需”,市面上就冒出了不少“劏房式”的新公寓。
就比如90后的rose,靠自己买了一套94平方英尺,换算过来也就差不多8平方米的小房子。
别看地方小,设计师可真是超强改造,该有的功能一个不少,而且还藏着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小心思”。
阳台就设置在进门的正对面,阳光能直接照进来,整个屋子立马就显得通透敞亮。
虽然一眼就能把整个家看个大概,但这份“一览无余”反而带着一种开阔的小清新,丝毫没有小空间常有的那种憋闷。
整个家的主色调是蓝白搭配,让这么小的房子也散发出了那么点“高级感”。
玄关区域其实并没有独立的空间,就是进门的一小块地面。
但设计师也没放过,一个窄窄的换衣镜,方便出门前整理仪容。
镜子旁边紧挨着的就是这个家唯一的衣柜。
让这个小小的区域显得不那么拥挤和沉重,反而多了几分轻盈和通透。
厨房肯定只能是开放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空间被隔断切碎,让整体显得更连贯,不憋闷。
这个厨房的布局,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墙面空间,吊柜和底柜上下配合,把各种家电都“藏”了起来。不占一丁点儿地面空间,表面看起来清爽干净。
厨房台面的一角,还摆放了一个自带补光灯的小梳妆镜。
原本是切菜洗碗的台面,瞬间就拥有了梳妆台的功能。
别看厨房迷你,它把一个家最基础的家电都给配齐了。
整体面积确实不大,但该有的功能一个都没少。
除了马桶规规矩矩地靠墙安放,洗手池和下方的地柜都特意选了“小一号”的设计。
在这么小的空间里,还能把淋浴区独立出来。
有了干湿分离,洗完澡地面就不会湿漉漉的,打扫起来也方便多了,大幅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为了把空间榨干,设计师也是下足了功夫。
连水龙头都选择了嵌入式的,洗手池底下和镜子后面还藏着各种柜子,用来收纳清洁用品和洗漱用品。
这里没有摆放传统的沙发和茶几,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L型的定制卡座沙发。
这个卡座直接和墙体融合,既节省了地面空间,又能坐下几个人,功能性十足。
沙发垫用了清爽的蓝色,和墙面的白色呼应,整个空间看着就活泼不呆板。
卡座下方暗藏玄机,打开就是一排小抽屉和储物柜。
在卡座的对面,墙上挂着一台尺寸迷你的电视机。
下方的电视柜也做得小巧玲珑。
电视柜前还摆着一张同样迷你的小茶几。
虽然简单,但客厅该有的功能,从休闲娱乐到用餐办公,都在这点地方里一一实现了。
设计师在架高床铺的同时,并没有让它显得压抑。
他降低了床板的高度,让整个床体不至于太笨重。
针对床铺上方区域,对天花板做了“削高”处理,或者说做了局部挑高设计,这样就争取到了更多的垂直空间。
连空调的安装位置也考虑在内,避免了空调直吹或者占用顶部宝贵的空间。
躺在上面再半坐起来,会发现头部距离天花板居然还有一定的高度。
床头还特意设计了一盏小小的嵌入式夜灯,整个卧室虽然就是一张床,但通过巧妙的设计,兼顾了功能性和舒适感。
宝贵的大概1.3平方米,给了这个小小的阳台。
虽然面积不大,也就够摆一两盆吊盆绿植,但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透气的地方。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可以把窗户完全打开,或者简单地站在阳台边,眺望一下窗外,真的很享受。
这间小房子面积确实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紧凑。
但在这里头,一个家的基本功能设想都被一一实现了。
在香港,这种居住问题如此严峻的大城市里,能有这样一间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落脚,哪怕只有8平方米,又何尝不是一件真真切切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