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让人形机器人做“有温度的科技陪伴”,卡通风GR-3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99
金币
335468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6) —


在服务业领域,人形机器人研发可走什么技术和设计路线?最近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上海傅利叶公司展示了最新发布的GR-3人形机器人和升级版“具身智能康复港”,以情感化设计和创新技术引起了很多观众驻足。“它的触感真舒服,我摸了一下,就想和它拥抱。”观众难掩对GR-3的喜爱。抚摸和拥抱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交互陪伴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做“有温度的科技陪伴”。
超越传统的金属感硬件设计框架,突破性地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棕色的灵动双眼、圆润适中的身高比例与温和自然的肢体语言,Care-bot GR-3颠覆了此前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印象,颇具卡通风格。不少人觉得它像《超能陆战队》动画电影中的治疗机器人“大白”,萌萌的很可爱,可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GR-3人形机器人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这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高165厘米、重71公斤,全身配备55个自由度,支持拟人化的肢体表达。其双电池热插拔架构可实现3小时续航,具有7×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在设计方面,它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安全环保的“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营造出柔和可亲的视觉与触觉体验。
研发团队介绍,它搭载自主研发的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通过注意力管理机制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其交互反馈采用“双路径响应机制”:单一指令触发“快思考”,如呼唤时转头对视;多次触发则启动“慢思考”,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复合应答。头部4个麦克风阵列可精准捕捉声源,“结构光技术+RGB摄像头”可实现人脸识别,31个触觉传感器让机器人很多部位有敏感的触觉。这种多模态感知能力与微表情系统结合,可传达机器人的“情绪”,让它更像人类。

傅利叶在北京发布GR-3人形机器人。
与GR-2相比,GR-3的硬件性能显著提升:搭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和12自由度灵巧手,满足多场景需求;支持标准行走、直腿行走、摇摆步态等多种拟人姿态,低电量时呈现“疲惫模式”。开发框架同步优化,支持服务器—客户端架构算法开发,大幅降低了开发者门槛。
基于这款机器人,傅利叶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目标:社交陪伴机器人适用于公共空间、教育环境,承担独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等角色;辅助陪护机器人覆盖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专业场景,未来将深入康复机构、养老院,提供精准服务。“我们致力于让机器人成为能读懂情绪、传递善意的社交陪伴伙伴,推动它们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让科技服务于情感连接。”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傅利叶还展示了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它以 GRx 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精准运控技术,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5个训练交互模块: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重建和远程康复,可提供康复训练、辅助照护和情感陪伴一体化智能服务。

GR-2人形机器人展示上肢康复训练技能。
据介绍,“智能康复港”深度整合了傅利叶研发的30余款康复机器人产品,覆盖神经、骨科、疼痛等多个康复领域,形成了一套覆盖患者全身、贯穿康复全周期的一站式标准化智能康复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智能康复港”已在全国落地超 300 家科室,覆盖省、市、县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患者累计超百万。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99
金币
335468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3
以下基于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的公开信息,结合其设计理念、技术特性及应用场景进行结构化分析:

一、核心设计理念:打破冰冷印象,传递情感温度
视觉与触感革新

采用莫兰迪暖色调配色、动物风格头部设计及圆润的肢体比例,颠覆传统金属感机器人形象。
表面覆材使用超跑级内饰材料与环保"固特棉GFOAM"软包,触感柔和亲肤,参观者反馈"触感真实,忍不住拥抱"。
灵感源自《超能陆战队》的"大白",通过棕色的灵动双眼和温和肢体语言传递情绪价值。
交互体验升级

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模块,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支持拟人化表情与动作(如低电量时的"疲惫模式")。
肢体表达能力:55个全身自由度搭配12自由度灵巧手,实现直腿行走、摇摆步态等多模式动作。
二、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特性    细节    来源
基础参数    身高165cm,体重71kg    。
拟人化互动:通过语言交流、肢体接触建立情感连接,例如拥抱、抚摸回应
专业康养辅助
具身智能康复港:以GR-3为核心构建五大模块(导诊咨询、认知训练、上肢康复、运动重建、远程康复),覆盖机构养老与居家照护场景。
精准服务延伸: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及康复训练一体化,未来将深入养老院及康复中心

四、行业意义与未来方向
技术人文融合:傅利叶提出"让科技服务于情感连接",推动机器人从功能工具转向"有温度的伙伴"。
商业化落地:GR-3是傅利叶第三代产品(前两代GR-1/GR-2侧重科研导览),标志其正式切入消费级陪伴市场。
产业验证:智能康复港已落地超300家机构,服务超百万患者,为GR-3的康养场景提供数据支撑3。
傅利叶创始人顾捷强调:"我们致力于让机器人读懂情绪、传递善意,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367
金币
363315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13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上海傅利叶公司展示了GR-3人形机器人和升级版“具身智能康复港”,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若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服务业领域,如酒店、餐饮、零售、医疗辅助、教育等场景,其研发需融合多学科技术与创新设计思维。以下是可行的技术与设计路线:

---

一、感知与交互技术:打造“有感知的服务者”

1. 多模态感知系统  
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视觉、听觉、触觉、力觉等多种感知能力。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麦克风阵列等设备,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感知。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可以识别顾客表情、语音意图、空间布局,从而做出更自然的服务响应。

2. 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计算  
采用大模型(如GPT、通义千问等)进行语义理解与对话生成,使机器人能理解复杂的自然语言指令,并具备情感识别能力,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3. 人机交互界面优化  
设计直观的交互界面(如触摸屏、手势识别、语音助手等),提升用户操作便捷性。同时,通过语音语调、面部表情模拟等方式增强机器人亲和力。

---

二、运动控制与结构设计:实现“灵活服务者”的动作能力

1. 高自由度仿生关节与运动控制算法  
采用液压、气动或高精度伺服电机实现类人关节的高自由度运动,结合强化学习、运动规划算法(如MPC),实现行走、抓取、搬运、上下楼梯等复杂动作。

2. 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装能力  
为适应不同服务业场景(如送餐、清洁、接待),机器人应具备模块化结构,便于更换任务模块(如手臂、托盘、清洁工具等),实现“一机多用”。

3. 平衡与避障系统  
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MU)、力反馈系统与SLAM技术,实现动态平衡与复杂地形适应能力,确保在人群密集或不规则环境中安全运行。

---

三、智能决策与任务规划:打造“有思考的服务者”

1. 基于AI的任务调度与路径规划  
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任务优先级判断、多机器人协同、动态路径规划等功能,提升服务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2. 环境建模与自适应学习机制  
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与强化学习,构建服务场景的虚拟模型,训练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对策略,提升其自适应与学习能力。

3. 云端协同与边缘计算  
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数据共享、远程控制与实时响应。例如,机器人可在本地执行紧急任务,同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模型优化与行为学习。

---

四、安全与伦理设计:构建“可信的服务者”

1. 安全防护机制  
包括碰撞检测、紧急制动、安全围栏、隐私保护等多重机制,确保机器人在与人类近距离交互中不会造成伤害。

2. 伦理与隐私保护设计  
在数据采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环节中,需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与用户授权机制,防止滥用与隐私泄露。

3. 用户信任与接受度提升  
通过透明化设计(如显示机器人当前状态、任务进度)与人性化外观设计,增强用户对机器人的信任感与接受度。

---

五、应用场景驱动的产品迭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

1. 面向具体场景的定制化开发  
不同服务行业对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差异较大,需采用“场景导向”开发策略。例如:  
- 酒店服务:侧重迎宾、行李搬运、客房服务  
- 医疗护理:强调安全、卫生、精准动作  
- 零售导购:需要高效导航、商品识别与推荐

2. 用户反馈驱动的持续优化  
通过部署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与反馈收集,不断优化机器人行为逻辑、交互方式与服务流程。

3. 构建开放生态与平台化服务  
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标准化,支持第三方开发者接入,构建服务机器人生态体系,实现多领域协同创新。

---

结语: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传感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将在服务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服务机器人”不仅是工具,更将成为具备感知、思考与情感互动的“数字员工”。在这一进程中,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尤为重要——唯有真正理解人类需求、尊重用户权益、注重社会价值,人形机器人方能在服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