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7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肺不好还锻炼?医生提醒:肺不好的人,这4种锻炼还是少做为妙[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75
金币
171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3

“我查出来肺功能有点差,医生让我注意锻炼,但我到底能做哪些,哪些又不能做?”这是一位健身教练在一次例行体检之后问出的问题。
他的体型结实,皮肤略黑,说话直接,但语气中带了点迟疑。这个问题来自一个习惯用力量和速度表达健康的人,他原本以为只要锻炼就是对的,从来没想过,某些运动对肺可能是消耗,不是提升。
在大众印象里, 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万能钥匙,尤其是对于身体某部分功能下降的群体,锻炼成了他们最优先选择的恢复方式。

看起来很合理—— 多运动增强心肺功能,血氧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好像所有事都能顺着这个逻辑推下去。
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肺部具备足够的耐力和恢复能力。真要肺功能不全,强行按这个思路锻炼,结果可能是越练越差。
有些运动表面上对体能要求不高,但实际上对呼吸系统的压力极大。 尤其是高强度间歇训练,它让人在极短时间内反复进入呼吸极限区间。

这类运动需要肺持续输出较高的气体交换量,每一组动作之间间歇时间又不够身体恢复,这对本身肺活量下降、换气能力变差的人群来说,是一种过载。
肺部不是肌肉,不能靠冲刺和超量训练来“激活”。它的功能依赖于毛细血管密度、肺泡弹性和气道通畅程度,这些因素一旦出现问题,是没法靠训练硬撑过去的。
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会察觉什么异常,只觉得喘得比以前快、恢复慢一点。 但在连续训练几天后,可能会出现夜间咳嗽、晨起气短、胸口发闷等表现。

这些不是训练的正常反应,而是肺部负荷超过能力后的微型损伤。 如果这个状态持续存在,炎症反应会慢慢累积,肺泡壁结构可能变薄、弹性降低,换气效率越来越低。到这个阶段,想要靠锻炼补回来,已经变得困难。
憋气类运动,是另一个被高估的危险选项。不少人认为憋气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训练呼吸耐力。但这个逻辑忽略了一点:肺活量的提高并不是靠憋气获得的。
憋气只能延长短时间内的呼吸暂停状态,却无法提升肺泡的有效交换效率。

憋气过程中,血氧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这种状态对大脑和心脏的影响也很大,而肺部的实际负担却没有被合理训练,反而可能因为过度张力导致肺泡扩张能力下降。
特别是原本就有支气管敏感、气道狭窄、慢性咽炎史的人群,在憋气过程中容易出现咽喉收缩、气管反射增强,甚至诱发痉挛。
长期憋气训练还可能导致肺部微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反复出现轻度缺氧状态,对整体耐力是削弱,不是增强。很多人会错把训练时的“憋得慌”当作锻炼效果,其实那是身体在求救,不是适应。

长时间无氧运动,也是肺功能不佳者应避免的一类。长时间负重、持续用力、呼吸模式不变的训练,比如负重深蹲、登山负重快走等,都会让身体进入高乳酸代谢状态。
在这个阶段,呼吸系统无法依靠正常气体交换维持供氧,乳酸堆积、肌肉疲劳、血氧下降同时发生。
健康人可以通过有氧无氧交替训练来缓解这种状态,但肺不好的人没有这个调节能力,气体交换的窗口被压缩,身体迅速进入代偿状态,呼吸变浅、频率上升,最终是肺换气效率进一步下降。

这类训练过程中,很多人忽视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身体需要足够的氧气将乳酸转化为能量,但如果肺换气能力不足,氧气供应跟不上,血液变得酸化。
久而久之, 这种状态会影响肾脏调节能力、心率变异性,甚至导致低氧性头痛、注意力下降等问题。
肺的功能不是“练出来”的,而是靠保护性使用、循序改善。无氧运动对肺的要求过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压垮整个系统的点。

很多人完全想不到,仰卧类腹肌训练对肺其实也有影响。 做这类运动时,横膈膜运动幅度受到限制,腹腔压力升高,会影响肺扩张的空间。
对肺健康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但对肺弹性下降、气道黏液增多、慢性炎症未愈的人群,仰卧时肺底部分气体交换会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在训练过程中屏气用力,会进一步加剧肺泡张力的不均衡。
这些人在训练后可能会感到呼吸不畅、有压迫感,甚至有些人会在训练中突然胸闷,误以为是心脏问题。其实那是一种肺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暂时性肺部张力紊乱。

这类训练方式如果反复进行,会在肺下叶形成负压区,久之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也让肺的储备功能逐步下降。 而肺的储备功能,正是抵抗外界刺激和慢性损伤的最后一道防线。
很多人习惯把肺的问题交给呼吸科医生解决,却没想过,日常的锻炼方式才是影响肺功能变化的关键。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提供结构保护。
只有合理使用肺、不过度压榨肺,才能真正延缓肺功能衰退。 锻炼是好事,但错误的锻炼方式,反而会成为隐性负担。

真正适合肺不好人群的锻炼方式,应该是低强度、高频率、有氧为主、姿势舒展的运动,比如散步、慢骑、扩胸运动、轻度太极。
这些看似温和的方式,其实最能锻炼肺的调节能力。肺不是靠冲击,而是靠节奏。节奏对了,肺能一点点适应、恢复;节奏乱了,哪怕再强的训练,也只是消耗。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216
金币
277476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3
对于肺功能不佳的健身教练来说,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合和不适合的运动建议:

适合的运动:
1. 散步: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肺功能不佳的人。
2. 慢跑:慢跑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但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3. 瑜伽:瑜伽可以帮助放松身心,提高呼吸深度和频率,对改善肺功能有益。
4.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同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压力。
5. 太极:太极是一种温和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呼吸控制和身体的平衡。

不适合的运动:
1.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种训练需要肺持续输出较高的气体交换量,对肺功能不佳的人来说是一种过载。
2. 憋气类运动:憋气训练无法提升肺泡的有效交换效率,反而可能因为过度张力导致肺泡扩张能力下降。
3. 长时间无氧运动:如负重深蹲、登山负重快走等,会让身体进入高乳酸代谢状态,对肺功能不佳者不利。
4. 仰卧类腹肌训练:这类运动时横膈膜运动幅度受到限制,腹腔压力升高,会影响肺扩张的空间。

总之,肺功能不佳的人应该选择低强度、高频率、有氧为主的运动,并避免那些对呼吸系统压力极大的高强度或憋气类运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开始任何锻炼计划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身教练,以确保运动方式和强度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