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近几年老了,血糖控制得不太好,尤其是晚上睡不好,早上醒来一测,血糖又高了?”
年长的阿姨在家里和邻居聊起了自己的血糖问题。她觉得随着年龄增长,血糖波动越来越大,尤其是晚上睡得不好,早晨醒来时血糖总是比平时高。
她开始怀疑是不是与自己的作息有关。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睡眠质量的下降、晚睡或睡懒觉,似乎是她目前健康状况的潜在原因之一。

糖尿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中的糖尿病,早已不是单纯的饮食问题。医生提醒,糖尿病与作息的关系密不可分。血糖不稳定的老人,作息上必须要有一定的“分寸”。
良好的睡眠、规律的作息不仅仅是为了让身体得到休息,更是稳定血糖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作息时间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远超一般人想象。
一个不规律的作息,可能导致人体内的激素波动,从而引发血糖波动,使得糖尿病更加难以控制。

更糟的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也会让血糖控制陷入困境,增加老年人并发症的风险。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规律的作息意味着每天都要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这样能帮助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保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尤其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的变化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研究发现,规律的睡眠能够帮助保持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避免过度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在早晨自然升高,有助于身体清晨活动时的能量需求,但如果夜间休息不好,体内的应激反应会加剧,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另一个影响糖尿病控制的重要作息习惯是避免睡懒觉。很多人认为,假期或者周末睡懒觉是解压的好方式,尤其是年长的人群。
睡懒觉确实可以暂时缓解身体的疲劳,但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方式实际上会破坏体内的生物钟,影响到体内激素和代谢的正常运作。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过多的睡眠往往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加大。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睡懒觉的人群,其血糖波动要大于那些有规律作息的患者,且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几率也更高。
因此,医生强烈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周末或者节假日的过度睡眠,保持与平日相对一致的作息时间,能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另一项不可忽视的要素。老年人尤其容易面临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常常因为一些健康问题而导致失眠,或者频繁夜醒。
睡眠不好,尤其是进入深度睡眠的时间不足,容易导致体内修复和代谢过程的障碍,影响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卧室环境,避免噪音和过强的光线干扰。
医生建议,睡前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以免加重胰岛的负担。

此外,适当的放松活动,比如冥想、深呼吸等,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让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糖尿病与作息的关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医学研究的证明。良好的作息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波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除了饮食控制和运动,作息的调整同样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许多人可能会疑问,除了作息时间的规律,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整其他生活方式,避免血糖的不稳定呢?
除了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睡懒觉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生活方式调整,以更好地稳定血糖。
饮食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的关键不仅在于避免高糖食物,还要关注食物的GI。

低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等能够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快速升高。而过度摄入高GI食物,如精制糖、白面包等,容易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低GI食物,并确保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适量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身体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血糖。

此外,结合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量,进一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分为几次进行,这样既能避免运动过度带来的负担,也能获得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减轻压力也对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长期的压力状态会促使体内应激激素的分泌,尤其是皮质醇的增多,这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长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适度的压力管理,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作息、饮食、运动和压力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跟作息关系大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