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1回复

[猎奇]二战,德国打败苏联的可能性有多大?[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237
金币
824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2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27) —

二战迷都知道,苏联和德国的成败取决于苏德战场,但大多数人对苏德战争认识过于片面,比如德国人少、资源少,苏联人多,工业强大等,说白了就是德国必败,但背后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在苏德战争一半时间里,德国其实有很多方面优势,其实是有可能赢得。接下来(我)笔者以客观角度,多个方面讲一讲德国打败苏联的可能性有多大。

土地面积方面
苏德战争前,德国已经占领土地247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500万左右,德国把整个欧洲最富庶国家收入囊中,而德国盟国有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7,800万人口。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与德国共同瓜分波兰,重新并入波罗的海三国,达到1亿9,300万人,同时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人力资源方面
在人力资源方面,不算其他民族,德国拥有1,550万29岁—39岁男性人口。同时期,苏联拥有3,150万29岁—39岁男性人口,但同年龄层男性俄罗斯族人口只有1,500万,当然德国人口不可能完全利用,但德国人力资源情况没有那么糟糕,在占领区各国人力或多或少被德国人使用。

工业资源方面
1941年德国占领欧洲后,德国在工业体系规模和主要工业指标远超苏联,德国煤钢优势最为明显。
苏德开战前,德国直接统治区域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000万吨煤、1,790万吨钢。
充足的煤炭让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只有480亿度。德国有126万台金属切割工具,苏联只有58.4万台。德国制造工人超苏联一倍,同时整个西欧也为德国生产,有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多辆载重汽车、100多万发炮弹。
话说回来,德国缺乏稀有金属和石油,从1941年来看,德国和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此外还获得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储备880万吨,石油基本够用。

占领区方面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在占领区的占领费也是一笔巨大收入,这笔收入可以为战争支持,比如1943年德国从西欧占领国运走物资42.3亿吨。
作为德国对手苏联,在凝聚力上有些问题。开战前,苏联内部矛盾尖锐,当时苏联内部的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哥萨克人等,仍对斯大林1928年—1938年快速集体化政策心怀不满。还有肃反运动(大清洗运动)造成的恶劣影响,政权基础极其不稳定。

军事层面
德军可以说身经百战,在对欧洲征战过程中,德军的闪电战和主兵种配合达到巅峰,入侵苏联前是全胜期。
反观苏联,在经历恐怖的肃反运动后,苏联红军5名元帅里的3名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全部11名副国防人民委员、军区司令员、海军、空军司令员、参谋长,16名集团司令员中的14名等军官被开除现役或处以死刑,基本上所有军事指挥官全被清洗,缺乏经验的菜鸟指挥官被推到不胜任的位置上。

军事理论方面
因为处死了图哈切夫斯基,他的大纵深理论机械化部队编制名声扫地,许多公开发行的图哈切夫斯基理论著作被销毁。
反观德国,德国战前除了以上相对优势外,还有一个巨大优势被长期忽视,那就是先发制人。
德国突然开战,再加上苏联红军初期混乱,使德军势如破竹。德军在进攻的四个月时间里,苏联西部广阔领土,全苏联钢产量58%、63%的煤、42%的电力、38%粮食产量,大量储备燃料、粮食、牲畜、矿产,以及整整7,500万人口全部送给德国,有色金属等关键武器材料生产陷入停顿。
开战半年,工业总产值跌至战前48%,苏联战斗减员804万,死亡250万,被俘434万,伤残120万。
这样的损失让苏联原本落后于德国的工业更加落后,单单人口方面,苏联只剩下1亿2000多万,德国占领区有整整2亿8,000万。

在1941年5月开战前,德国已经有175万外国工人、127万战俘作为劳动力,更别提开战后又获得苏联占领区7,500万人口,以及几百万苏联战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4年苏联发动反攻夺回乌克兰、俄罗斯后才有所缓解。

德国失败的原因
德国有如此诸多优势,最后为何还会失败?
德国失败很多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德国内部问题。
德国在人力资源利用和动员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德国在1944年的兵源动员上才达到苏联1941年标准,在兵力构成上也十分浪费,比如1943年9月,德军兵力达到巅峰时,陆军正规军共980万人里,野战陆军只有450万人,而空军除去飞行中队和地勤,竟然也有地面部队,空军野战师,这个野战师有15万人规模,战斗力极差。
当年德国海陆空三军一共有213万后备军,后备军不承担作战任务,加上德国非野战党卫军和盖世太保规模也非常大,纸面上德国武装力量虽然在1943年达到1,300万,但在前线和苏联交战部队只有300多万左右。在工业生产领域动员方面,德国也是漫不经心。

二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工人每周仅工作47小时,甚至比如今的上班族还幸福。到了1944年,劳动时长也没超过49个小时。相比之下,苏联在战争爆发前一年,工人每周工作时长达到56个小时。
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把每周工作时长延长1—3小时,取消一切休假,妇女同样如此。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妇女就业率始终保持最低水平。
直到1944年5月31日,德国全社会农业外的妇女就业率只有35%,大多数德国妇女还在家里照顾小孩。

战争后期,希特勒装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回忆:德国不但没有增加妇女就业人数弥补缺口,反而为了减轻德国家庭主妇负担,德国政府专门从乌克兰招来50万妇女当保姆。
1943年德国虽然进行总动员,但当时德国军事工业仅占德国工业产能31%,只有不到50%钢材生产军火,民用消费品生产严重制阻碍德国军火工业,这种局面和德国体制密不可分。
德国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希特勒振臂一呼,全体德国人纷纷打鸡血,希特勒要让德国运转起来,必须得平衡各方利益,地主、资本家、工业巨头、官僚、中产市民等。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从来就没有做到过真正一呼百应,希特勒本人见到工业巨头,也得客客气气。希特勒不能强制要求企业生产,也不能强制市民加班,更不能强迫地方大员交出富余人力资源。

德国打败苏联的可能性大不大?
首先,德国想要打败苏联,就要在各方势力、核心利益诉求最低限度下,竭尽全力动员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起码做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的动员标准,在武装力量、人员领域尽可能加大野战军比重,限制空军、野战师和后备军规模,这样就不会产生劣势。
苏联其实也是用尽最后一口气打赢战争,据战后数据统计:苏联在人力、工业、农业都已经达到濒临崩溃。战争后期,苏军把新解放区,没有经过受训的平民直接加入军队,只要德国提前动员,胜利的天平可能就会倾向德国。
其次,在政治上,德国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说过:“只有内部分裂才能征服俄国。”

要想瓦解苏联,德国只能以“解放者”身份进入苏联境内,终止其集体化政策,恢复民众私有财产,这样做不仅能赢得白俄罗斯、乌克兰人拥护,甚至可能动摇斯大林军队,因为斯大林军队大部分是由集体化农民组成,德国人让他们重新获得的土地和私有财产,他们还会和德国人交战吗?
这就是斯大林害怕德国入侵根本原因,斯大林也不相信德国人会傻到只用军队进行战争,苏联在开战初期积极展开攻势,亦在于此。
开战之初,德国前线士兵明显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乌克兰大妈拿着鸡蛋、面包、牛奶欢迎德国军队,很多德军士兵回忆:当地苏联农民会拦下战车,让他们喝完牛奶再走。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曾说:“如果德国把类似1918年威尔逊总统十四点计划带入苏联,苏联也会像当时一战时期的德国崩溃投降。”

之所以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大量投降,不仅是战术问题,也有苏联内部矛盾,但是后来德国却采取了相反做法,希特勒宣布俄国斯拉夫人是劣等 民族,准备进行一场灭种战争。
随着德军进入苏联国土,党卫军也紧随其后,疯狂对占领区进行压榨、掠夺,使俄国占领区成为人间地狱,占领区各民族又重新回到斯大林怀抱。
德军这样做其实非常愚蠢,不仅降低占领区利用价值,维持治安也浪费德军大量人手,进一步削弱德军前线兵力,从而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

对苏联来说,德国如此血腥残暴,让斯大林抵抗德国有了正当性,苏联各民族也团结在一起,困扰德国内部问题在苏联这里不复存在,德国为何要这么做呢?
主要是因为纳粹意识形态就是建立在种族优越基础上,再加上盲目自信,造成对苏联占领区压榨和掠夺。
只要德国暂时放下种族优越政策,取得占领区民心,占领区治安情况会很大好转,甚至可以将占领区人力、物力、财力为己用,空余出来的其他部队可以部署在更重要地段,德国或许不用费力进行这场战争,胜利的天平或许又会向德国倾斜。

1条评分金币+16
wowoni 金币 +16 - 昨天 17:0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7183
金币
109287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2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09
  从多个角度来看,德国在苏德战争中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并有可能赢得战争。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土地和人口:德国及其盟国在战争初期占领了大量土地和人口,这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源。

  2. 人力资源:德国拥有大量适合服兵役的男性人口,同时在占领区也动员了一定数量的人力。

  3. 工业资源:德国在煤钢等主要工业指标上远超苏联,这为其军事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占领区:德国从占领区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收入,这为其战争提供了支持。

  5. 军事层面:德军在战争初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先进的战术,而苏联红军则因肃反运动损失了大量的有经验的指挥官。

  6. 军事理论:德国拥有先发制人的优势,而苏联则因内部清洗导致军事理论发展受阻。

  然而,尽管德国拥有这些优势,最终还是失败了。主要原因包括:

  1. 人力资源动员不足:德国在兵力动员和构成上存在浪费,许多兵力并未投入到前线作战。

  2. 工业生产动员不足:德国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动员也不够充分,导致军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 内部利益平衡:希特勒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无法像苏联那样进行彻底的动员。

  4. 对占领区的压榨和掠夺:德国的种族政策和对占领区的残酷统治导致占领区民众反抗,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虽然德国在苏德战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在人力资源、工业生产、内部利益平衡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对占领区的残酷统治,最终导致其失败。如果德国能够更好地动员资源、改善对占领区的治理,并利用苏联内部矛盾,或许有可能赢得战争。但历史没有如果,德国最终还是败给了苏联。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