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喝茶与健康有什么关系?医生提醒:过了60岁后,喝茶要注意这3点[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237
金币
824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9

“我爸今年六十六了,喝茶比吃饭还准时,你说这个年纪还天天喝浓茶到底好不好?”
这个问题出现在一次家庭聚会后,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出来的,他看着桌边长辈泡的茶水颜色深得像中药,又想到老人常年早起喝茶的习惯,多少有些疑虑。
这类问题很多人心里都有过,可一听到“茶”这字,总觉得它是好东西,不会出问题,可真的到了某个年纪,身体的反应已经开始变得敏感,喝茶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成不变地继续套用老经验。

茶并不是简单的饮品,它含有茶碱、咖啡因、多酚类、氨基酸、氟、鞣酸等多种成分,能兴奋神经、利尿、抗氧化、降脂清血。
看上去似乎都是好处,但每一种成分在人体内作用的背后,其实都依赖于一个前提:体内的调控系统正常,而年纪一上来,器官功能开始下滑,原本能轻松代谢掉的成分,也许变成了负担。

空腹喝茶,是很多老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这其实是一种常见但不太好的习惯,空腹时胃酸分泌本就偏高,喝入茶水后,茶多酚会刺激胃壁,产生轻微的收缩反应。
年轻人胃动力强,可能没什么明显不适,但六十岁以后,胃黏膜变薄、胃酸调节能力下降,长期空腹喝茶会导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
研究指出,年龄在60岁以上且有喝茶习惯的人群中,空腹饮茶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的比例高出未空腹者近18%,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后的必然反应。

茶叶里的鞣酸在空腹状态下还可能和体内的铁元素结合,影响铁的吸收,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特别是本身饮食结构就不太合理的老年人,若再搭配空腹喝浓茶,很容易在几年之后出现慢性贫血的表现,轻则乏力气短,重则心功能下降,而一旦体力差了,哪怕只是喝茶这么小的事,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是茶水温度,很多人认为喝热茶暖胃,是传统养生里的一种说法,但“热”不能过头,茶水超过65℃,会损伤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
时间久了,黏膜上皮反复受损、修复、再受损,这种循环过程容易诱发局部细胞增生异常,研究指出,经常饮用高温饮品的人,其食道癌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在亚洲地区,患病率更是高出约2.5倍。

年纪越大,身体黏膜的恢复能力越差,喝太烫的茶,只会加速这些损伤,很多人习惯现烧水现喝茶,认为这是“新鲜”,但不知这种高温行为,其实是以牺牲身体缓冲能力为代价。

茶叶种类的选择,也是个常被忽略的点,不少老人图劲道,喜欢喝发酵程度高的黑茶、普洱,或者干脆泡浓绿茶,但不同种类的茶,其化学成分差异非常大。
发酵类茶含有更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对肝脏代谢有更高的要求,而绿茶中儿茶素含量高,刺激性更强。若肝功能下降或肾功能偏弱,长期饮用这些茶叶,会加重代谢负担。
特别是有基础慢病的人群,长期喝重口味的茶,还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使治疗效果打折。

调查指出,在60岁以上的饮茶人群中,合理搭配茶类(例如低咖啡因白茶、淡绿茶)的人群,其胃肠不适、自主神经紊乱等症状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喜浓茶、重茶的人。
这说明,不是不能喝茶,而是到了这个年龄,选茶也得“看体质”,不再是哪个品牌贵、哪个味道好喝这么简单,而是要根据自身状态来搭配,哪怕是淡茶,只要合适,也能带来好处。

很多人觉得喝茶和喝水差不多,只要补充水分就行,其实不然,茶的成分对身体的刺激与调节,是一种复杂的作用过程,水是纯载体,茶则是活性的综合体,特别是老人,身体对刺激的耐受力下降,一点点茶碱的兴奋作用,也可能带来睡眠障碍。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再好,喝得太多也会引起肠胃不适,真正对身体有益的,永远是“适量”和“合适”,不是“越多越好”。

而最常被误解的是,“喝茶养生”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也不是所有年纪的喝法都能通用,很多老人在年轻时喝茶无碍,年纪大了也照旧,但身体状态早已变了,只是很多变化未必能被及时察觉。
比如起夜次数增多、午后乏力、食欲不振,这些都可能是茶叶选择不当或饮茶方式出问题的信号。

而茶本来可以成为身体节律调控的一部分,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喝一杯温茶,有助于缓解夜间代谢残留,启动消化系统运转,午后14点前饮用少量绿茶,有助于提升脑部清醒度。
晚餐之后则不宜再饮茶,避免兴奋神经,如果能按照这样的节律去安排,不但不会扰乱代谢,还能反过来稳住节奏,这才是“喝茶养生”的真义。

不过还有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市面上很多袋泡茶、花草茶、拼配茶,到底是否适合老年人?这些茶虽然打着“清脂、抗糖、明目、降压”的旗号。
但其中含有不明成分,有的添加了调味剂、脱咖啡因处理物质,长期喝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真正适合老年人的茶,是干净、单纯、温和,最好能追溯原产地,避免污染残留。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0550
金币
138587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1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5:32
喝茶与健康的关系及60岁后喝茶注意事项
喝茶与健康的关系
有助于延缓衰老
一些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喝茶对延缓衰老具有一定帮助,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它们富含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天然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的老化过程。例如有一位常年坚持喝绿茶的七十多岁女性,皮肤状态好,面色红润,精神状态佳,血脂、血糖等指标正常,体内自由基水平较低。

帮助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调节血糖,并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从而达到帮助控制血糖和胆固醇的效果。茶中的咖啡因也能刺激脂肪的分解,对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曾有一位七十岁的2型糖尿病且有高胆固醇困扰的男性患者,每天喝茶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

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适量饮茶能够起到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纤维成分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减少便秘问题。一位受便秘困扰的老年患者,尝试喝绿茶和普洱茶后,便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60岁后喝茶要注意的3点
避免饭后立即喝茶
饭后立即喝茶不健康,茶中的单宁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降低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而且,茶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的负担,容易引发胃肠不适,甚至是胃食管反流。60岁以上的朋友饭后最好等30分钟到1小时再喝茶,让胃内的食物基本消化完,胃酸的分泌趋于正常,避免胃肠不适。

避免喝过热的茶
过热的茶水,尤其是频繁饮用的热茶,可能对老年人的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饮用过热的茶水会刺激血管和心脏的血流,使血流速度增快,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过热的茶水会对口腔、胃肠造成热刺激,导致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心脏需要加快血液循环来调节体温,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

避免茶水过浓
茶水过浓会影响钙吸收,茶叶中的物质在肠道中与钙发生反应,降低钙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老年人来说,钙是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元素。长时间饮用浓茶,可能会导致骨骼的钙流失加速,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问题。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喝茶时,要适量控制茶叶的用量,茶水不要泡得过浓

不同茶类对健康的差异
茶叶根据发酵程度等可分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绿茶
营养成分
绿茶是零发酵茶,儿茶素含量最高,达到100%,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氟等。儿茶素是茶叶中主要抗氧化成分,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氟对骨骼和牙齿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健康功效
降火防癌:以预防恶性问题、改善心血管健康、抵御电离辐射等多种功能而闻名,其含有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具有抗癌、抗诱变剂和抗氧化的生物活性作用。
减肥美容: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抵抗自由基,热量低,还能帮助燃烧脂肪,具有减肥、美容和保护心脏血管的功效。
适宜人群
适合燥热体质者、需要减肥、排毒和保持健康的人群饮用。

乌龙茶(青茶)
营养成分
属于部分发酵茶,儿茶素含量为70%,还含有乌龙茶多酚、“甲基化儿茶素成分”等。

健康功效
润燥减肥:“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在减肥方面相对更为有效。此外,能清除体内积热,适合秋天饮用。
适宜人群
适合需要减肥以及体内有积热的人群在秋季饮用。

红茶
营养成分
是完全发酵茶,儿茶素含量最低,仅为10%,但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咖啡因含量较高。

健康功效
暖胃护心:有助于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还具有暖胃的作用。
促进消化: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提高免疫力: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适宜人群
适合年长者、寒性体质的人以及肠胃不好需要暖胃的人群饮用。

白茶
营养成分
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等。

健康功效
抑菌抗辐射: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同时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辐射特性。
性凉降火:从中医角度看,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
适宜人群
适合燥热体质者饮用。

黄茶
营养成分
与绿茶、红茶等有一定差异,具体成分研究相对较少,但也含有一些有益的活性成分。

健康功效
抗辐射效果显著:被广泛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其性味特征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几乎人人皆宜。
适宜人群
适合大多数人群饮用。

黑茶
营养成分
以普洱茶、茯砖茶为代表,含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成分。

健康功效
御寒降脂: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保健功能,茯砖茶有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效果较强,还有助于御寒。
适宜人群
适合虚寒体质者饮

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大多数茶叶确实含有咖啡因,但不同种类的茶叶咖啡因含量有所不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情况
绿茶:咖啡因含量相对较高,但相较于咖啡,其含量仍然较低。同时,一些绿茶的制作过程能够进一步降低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红茶: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且属于完全发酵茶,发酵时叶子结构改变使咖啡因更易渗入水中,加上冲泡温度比绿茶高、浸泡时间久,所以其咖啡因含量较绿茶略高。每1000毫升浓红茶中约含咖啡因0.12毫克,含量高达12%。
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其咖啡因含量也介于两者之间1。
黑茶:如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部分咖啡因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黑茶需要更长时间的发酵,会导致更高的咖啡因含量,总体而言其咖啡因含量相对情况较复杂,但通常认为相对较低。
白茶:采摘部位较为嫩,咖啡因含量相对较高,但也因制作工艺独特而具有一定的差异。
影响茶叶咖啡因含量的因素
茶叶自身相关因素
品种:不同品种的茶树,其茶叶中咖啡因含量本身就存在差异,这是由茶树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生长部位:咖啡因主要存在于茶叶的嫩叶和芽中,茶叶新稍生长旺盛的部位咖啡碱含量更多。

生长季节:茶树哪个季节长得快,那个季节采摘的茶叶咖啡碱含量就多。
外部因素
生长环境:茶树种植时日照条件等不断变化,与快速生长的咖啡树相比,茶树生长速度较慢,需要更长时间收获成熟茶叶,这也影响了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一般来说,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下生长的茶叶咖啡因含量可能相对高一些。
加工方法:茶叶制作过程对咖啡因含量影响较大。如绿茶通常摘下后立即处理,水分流失可降低咖啡因含量;而黑茶长时间发酵,其咖啡因含量变化情况有不同观点,部分认为发酵使部分咖啡因减少,也有认为会导致含量升高。
茶叶与咖啡咖啡因含量对比
茶叶中咖啡因含量比咖啡低得多,通常每个茶包中的咖啡因含量仅为20至70毫克,而咖啡每杯含有50至100毫克或更多的咖啡因。这种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茶树和咖啡树生长特性不同以及茶叶制作过程对咖啡因含量的影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7180
金币
109281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2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5:58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老年人喝茶的问题,确实需要综合考虑。喝茶对于老年人来说,既有益处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适量饮用:老年人喝茶应适量,每天2-5杯为宜,避免过量饮茶导致身体负担。

  2. 避免空腹饮茶:空腹饮茶可能刺激胃壁,长期可能导致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建议饭后适量饮用。

  3. 控制茶水温度:茶水温度不宜过高,超过65℃可能损伤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风险。建议控制在60-70度。

  4. 选择合适的茶类:不同茶类对老年人的影响不同。绿茶和乌龙茶咖啡因含量较高,适合白天饮用;白茶和普洱熟茶咖啡因含量较低,适合晚上饮用。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茶类。

  5. 注意铁吸收问题:茶叶中的鞣酸可能影响铁的吸收,老年人尤其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应避免空腹喝浓茶,以免引起缺铁性贫血。

  6. 避免高温饮茶:高温饮茶会损伤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风险。老年人身体黏膜恢复能力差,应避免喝过热的茶。

  7. 考虑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有慢性病,喝茶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使治疗效果打折。特别是喝浓茶时更应注意。

  8. 选择纯净的茶叶:市面上很多袋泡茶、花草茶、拼配茶成分不明,可能添加了调味剂等,长期饮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建议选择干净、单纯、温和的茶叶,最好追溯原产地。

  总之,老年人喝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量饮用,选择合适的茶类和饮用时间,并注意饮茶的温度和方式。喝茶可以成为养生的一部分,但需要合理安排,避免不当饮茶带来的健康风险。适量、适时、适宜地喝茶,才能真正发挥其对身体的益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