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研究发现爱喝茶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率,比同龄人低[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237
金币
824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8

医生在分析了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后,发现一件特别扎眼的事情。
长期坚持喝茶的人,在同龄群体中,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这些慢性病的发生率明显低,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呈现出系统性优势。
这种结果一开始也让人怀疑是不是其他生活因素作祟,可反复控制了变量,比如运动、饮食、吸烟史、遗传背景,喝茶带来的健康保护效应依然稳稳存在。

这不是个例。中国、英国、日本、美国的大型队列研究给出过类似结论。
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里,茶几乎成了天然的护身符。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只不过是生活习惯好带来的附加效应。
但医学界已经把问题拆解得很细,发现茶叶本身,确确实实在生物学层面发挥了作用。
茶叶富含的茶多酚,是一类天然抗氧化物质。
不同茶类里含量有差异,但共同点是,都可以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保护血管内皮。

自由基攻击是慢性病的核心推手,从血压升高到血糖紊乱,再到血脂异常,自由基的破坏贯穿始终。
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提高血管一氧化氮生成,促进血管舒张,降低动脉僵硬度。这种机制,直接打在了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靶心上。
更直接的数据是,常喝茶的人,收缩压平均低2-4mmHg。
单看数字不大,但在大样本人群里,意味着卒中风险降低8%-14%,心肌梗死风险降低6%-10%。
这些数字不是靠药物硬压出来的,是靠生活方式自然调节出来的,副作用小,长期效果稳定。

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饮茶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项研究追踪了7万多名日本成年人,发现每天喝茶超过3杯的人,2型糖尿病发生率比很少喝茶的人低了34%。
机制主要在于,茶多酚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异生过程,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绿茶中EGCG这种成分,能促进葡萄糖摄取,改善肝脏和肌肉的葡萄糖代谢,防止胰岛β细胞过早衰竭。
茶的种类不同,功能也有细微差异。

绿茶未经发酵,茶多酚保留量最多,在抗氧化、降血糖以及降脂方面效果颇为卓著。
适合代谢综合征早期、中老年高血脂、高血压倾向的人群,这类人群可以多加尝试。
绿茶还能轻微促进脂肪氧化,对控制体重也有帮助,对肥胖人群也是个好选择。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多酚经过部分氧化,生成了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对血脂异常有更好干预作用。
乌龙茶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且对高密度脂蛋白并无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坚持喝乌龙茶的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比不喝的人低了20%。
适合已经有轻度血管硬化或者胆固醇偏高的人。
红茶发酵程度高,茶多酚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这些成分对心血管保护也有独特作用。
红茶可以稳定血管内皮,减少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适合寒冷地区或肠胃功能偏弱的中老年人,既能暖胃,也能护心。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2杯红茶的人,他们卒中风险降低了12%。

白茶发酵程度最低,加工最轻,保留了丰富的茶氨酸成分,能调节神经系统,舒缓压力,改善睡眠。
适合神经紧张、情绪波动大的老年人,帮助稳定自主神经,间接降低血压波动。
福建医科大学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显示,白茶饮用8周后,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评分提高了15%。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经过微生物转化,生成了丰富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比如普洱多糖,这些物质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云南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普洱熟茶可以显著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双歧杆菌数量。

对中老年群体的肥胖、高脂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有着颇为良好的辅助干预功效,维护身体的健康。
还有人担心茶叶中的咖啡因影响睡眠。实际上,选择不同茶类,控制饮用时间和量,可以把这个影响降到很小。
绿茶、红茶含咖啡因偏高,适合白天饮用;乌龙、白茶、普洱熟茶咖啡因含量低些,晚上适量喝也不太影响睡眠。
而且茶叶中的茶氨酸可以缓冲咖啡因的刺激,形成一种温和的提神和放松兼具的效果,不像咖啡那么冲。

很多人误以为,年纪大了,喝水就行了,茶可有可无。其实老人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抗氧化防线削弱,更需要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
而茶,是天然、安全、成本低的抗氧化来源。
茶多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远高于大多数蔬菜水果,每天坚持喝,对抗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效果远远好过单纯靠吃药维持。
喝茶还能间接保护肾脏。茶多酚可以减少肾脏氧化损伤,改善肾脏微循环,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

美国波士顿医学院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连续摄入绿茶提取物12周,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下降了35%,纤维化标志物下降了28%。
但喝茶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2-5杯为宜,浓度适中,温度控制在60-70度,避免过烫伤食道。
特别是贫血、胃溃疡、严重骨质疏松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茶叶种类和量。
绿茶刺激性偏大,普洱熟茶、白茶刺激性小些,适合体质偏弱的老人。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诸多长寿老人皆将喝茶融入了生活节奏之中。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和身体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对话。

每一次泡茶、喝茶的过程,都在温和地修复着代谢节律,调节着神经内分泌,清理着细胞垃圾。
这种养护,不靠强刺激,不靠急剧改变,而是靠长期小幅度调整,慢慢把身体引向一个更稳的轨道。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0552
金币
138593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1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5:41
爱喝茶人群疾病率低于同龄人的研究发现
研究支撑情况
多项研究表明爱喝茶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率比同龄人低。有研究发现每天喝茶的人,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他们患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的发生率比不爱喝茶的人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研究人员在2023欧洲糖尿病协会年会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茶的人糖尿病前期风险降低15%,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8%,其中黑茶饮用者健康益处更明显,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47%,糖尿病前期风险降低53%。此外,茶叶对血管健康有益,有助于避免动脉硬化。

喝茶降低相关疾病风险的原因
高血压方面
茶里的咖啡因并不一定是降血压的直接原因。适量的咖啡因有助于短期内提高血压,但如果长期适量饮用茶,身体对咖啡因的适应性变强,血压自然就不容易飙升。而且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茶氨酸具有一定的放松作用,可以帮助身体减轻压力,也利于血压的调节。

糖尿病方面
一是糖尿病患者肾脏葡萄糖重吸收能力高于正常人群,茶叶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许能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发挥与钠 - 葡萄糖共转运体(SGLT - 2)抑制剂相似的作用,由此可通过促进尿糖排泄,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二是茶叶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或许有助减少胰岛素抵抗。

动脉硬化方面
儿茶素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儿茶素能有效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防止其在动脉壁沉积,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茶多酚的作用:茶多酚不仅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还能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茶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长期饮用绿茶的人,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升高,对于预防动脉硬化很重要。
喝茶的健康建议
虽然喝茶有诸多益处,但不能把它当成万能的灵药。建议大家每天喝茶,无论哪种茶都有益处,尤其可以用茶取代甜饮料。不过也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等成分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茶叶中的抗氧化成分
茶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一类抗氧化物质,主要包含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等多种生理活性。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种类和含量,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中的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抗氧化能力最强。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茶叶中另一类必不可少的抗氧化成分,主要包含黄酮、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其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捕获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等途径实现。

茶多糖
茶多糖是茶叶中的一种水溶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等途径实现。

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它们能够直接参与抗氧化反应,中和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不同人群适宜茶类选择
不同人群由于体质、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差异,适宜的茶类也有所不同。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不同人群适合的茶类:

按体质划分
热性体质
热性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体热上火、情绪急躁、精力困乏、胃火旺等,适合饮用性寒或性凉的茶。

绿茶:性寒,汤色透彻,天热饮用可解暑,急躁之时能清心,还具有防辐射抗氧化作用。适合体热上火、情绪急躁、精力困乏的人,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及特禀体质也适宜饮用。例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黄茶:性寒,适合口苦口臭、消化不良人群,功效与绿茶大致相同,但口感上更为醇厚。阴虚体质兼有虚热上炎的人群选择黄茶较好。代表性茶叶有君山银针、蒙顶白芽、霍山黄芽等。
白茶:新白茶性凉,老白茶茶性相对温和。适合眼睛干涩、口干口渴、皮肤较油腻、记忆力差者,适用于阴虚型、湿热体质人群。代表性茶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的人常表现为胃寒、手脚发冷、体弱等,适合饮用性温的茶。

红茶:性温,具有补养气血,温补脾胃的作用。适合胃寒、手脚发冷、体弱、年龄偏大者,加入牛奶、蜂蜜口感更佳。红茶汤色红艳明亮,女士饮用也很适宜,适合气虚、阳虚、痰湿、血瘀、气郁体质人群。例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黑茶:性温,能去油腻、降血脂,适合喉咙肿痛,食欲减退,四肢冰冷,腰膝酸软,精力减退者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的人身体状况较为平衡,多数茶类都可以饮用。

青茶(乌龙茶):性平,茶性平和,且香气馥郁,通窍理气、解油腻尤为明显,各种体质人群均可饮用,特别适合需要减肥的人群。代表性茶叶有大红袍、武夷水仙、凤凰单丛等。
按健康状况划分
肠胃不好者
红茶:经过完全发酵,对肠胃的刺激性较小,还能起到一定的温养脾胃的作用,适合胃寒、脾胃功能差的人饮用。
黑茶:性温,有去油腻、助消化的功效,对于肠胃消化功能较弱、食欲减退的人较为适宜。
容易失眠者
应避免饮用含有大量茶多酚以及咖啡碱的茶,如黄茶、绿茶等,可选择一些发酵程度高、刺激性小的茶,如红茶,但也不宜在晚上饮用。

肥胖人群
乌龙茶:半发酵茶,富含铁、钙等矿物质,具有促进消化酶和分解脂肪的作用,有助于减肥。
黑茶:能去油腻、降血脂,对肥胖人群有一定的益处。
按生活习惯划分
抽烟喝酒人群
白茶:性凉,比较适合平时抽烟喝酒的人群,有助于减轻烟酒对身体的伤害。
经常使用电脑人群
绿茶:具有防辐射抗氧化的作用,适合工作繁忙、使用电脑较多的年轻人

按年龄段及性别划分
青春期女性(10 - 18岁)
适合饮用益智茶,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能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成年女性(18 - 40岁)
特别是生育年龄的女性,适合饮用花草茶。花草茶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和消除疲劳,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7183
金币
109287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2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5:57
  医生的发现确实非常有趣,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支持了长期喝茶与降低慢性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在生物学层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功能等效果,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不同种类的茶因其加工方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对健康的益处也有所不同:

  1. 绿茶:未经发酵,保留了最多的茶多酚,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适合代谢综合征早期和中老年高血脂、高血压倾向的人群。

  2. 乌龙茶:半发酵茶,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干预作用,适合轻度血管硬化或胆固醇偏高的人群。

  3. 红茶:发酵程度高,含有茶黄素和茶红素,有助于稳定血管内皮和减少炎症反应,适合寒冷地区或肠胃功能偏弱的中老年人。

  4. 白茶:发酵程度最低,含有较多的茶氨酸,能调节神经系统,适合神经紧张、情绪波动大的老年人。

  5. 普洱茶:后发酵茶,含有普洱多糖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适合肥胖、高脂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的人群。

  喝茶的好处很多,但也需要注意适量和适宜的饮用方式。每天2-5杯为宜,避免过热饮用以免烫伤食道。贫血、胃溃疡、严重骨质疏松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茶叶种类和饮用量。总的来说,喝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