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拼”上千块碎片壁画的感受与体验
工作挑战与感受
“盲拼”一幅上千块碎片的壁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需要高度专注力和耐心的工作。从技术层面来看,要将上千片大小不一、薄厚不均、损坏程度不等的壁画碎块拼凑成完整的壁画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就像唐韩休墓壁画的《玄武图》,其很大一部分被凿出大洞,主要画面被毁成千余块碎片,文物修复专家们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在修复过程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艺术的传承。修复师们如同在与历史对话,小心翼翼地拂去岁月的尘埃,让曾经辉煌一时的画面重新焕发光彩。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对色彩、线条有着敏锐的感知,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解读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修复过程的具体感受
前期分析的复杂感
在开始拼接之前,修复师们要对壁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例如在韩休墓壁画的修复中,文保修复人员采取各种措施和科技手段,监测墓室内部微环境数据,分析壁画状况,这一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复杂和繁琐。从考古角度来说,墓室壁画使用泥土及草、麻、颜料等纤维类材料复合制成,不像青铜、陶瓷等文物具有一定支撑力,耐久度较差,这也增加了前期分析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拼接时的烧脑感
将壁画碎块进行拼接是“盲拼”的核心环节。修复专家们先对壁画进行电脑图像复原,确定好画面缺失区域的范围,然后用铅笔在壁画后补材料上比对勾勒出残块的轮廓,再用清洗剂将该区域润湿回软,接着用手术刀去除中间的不当修复,一点点还原被损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面对众多毫无头绪的碎片,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和正确的位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脑始终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那种烧脑的感觉可想而知。
色彩复原的严谨感
在线条复原后,修复专家还需要对壁画表面颜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便对其进行复原。例如《玄武图》壁画主要颜色为黄色和橘红色,祥云部位有少量的天蓝色,检测结果中推断黄色颜料主要为铅黄,橘红色为赭石,天蓝色为混合颜料。根据检测分析结果,修复专家选取相应的矿物色颜料进行调试,确保壁画新修复部分色彩与其他部分和谐一致,这一过程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确的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成功修复后的成就感
当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最终完成壁画的“盲拼”修复工作,让那些曾经破碎不堪的壁画重新焕发出光彩时,修复师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他们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让壁画本身得以保存,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让历史之美得以延续。就像韩休墓壁画历经约十年科学保护和修复后,首次集中对公众展出,让人们看到了千年前壁画的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这就是修复师们努力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