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生重大关头呼唤母亲的现象分析
呼唤母亲是本能体现
在《红楼梦》里,像晴雯从小没了父母,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然而在要死的时候却想到了从未见过的母亲。这大概是人的一种本能,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总会想起母亲、呼唤母亲。尤其晴雯受了天大冤屈,被定“狐狸精”罪名撵出贾府,从原本宝玉身边的生活环境,到睡在脏乱颓败屋子连口水都喝不上,这种巨大落差下,对母爱的渴望愈发强烈。俗话说“这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人能够无条件地爱你”,晴雯在此时想起母亲,若母亲在,便不会忍心看她受委屈、无人照料。她扯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写尽了死前的凄凉,这个没娘的孩子最终孤独离世。
不同角色呼唤母亲背后的情感
迎春的无奈与凄凉
迎春出嫁后第一次回家省亲,因被孙绍祖折辱,在王夫人面前哭成泪人。她从小没了娘,亲爹不疼,后妈不爱,哥嫂不管,身边婆子媳妇也欺负她。她在哭诉自己苦处时,想起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娘。母亲若还活着,她在贾府或许不会受那么多欺负,甚至不会嫁给孙绍祖。可现实中母亲早逝,她难过、生病、出嫁、省亲时,都没人能像亲妈一样给她爱和温暖、安慰与关怀。她知道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娘对她来说,也许是一味解药,也许是一桩心愿,却永远无法实现。
探春的情感激发
探春虽有生母赵姨娘,但待字闺中时,她与赵姨娘关系紧张矛盾。不过从探春的曲词“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可以看出,在她出嫁那一刻,对生母的感情被激发了出来。而面对即将远嫁的女儿,赵姨娘也不会像高续文写的那样冷漠无情。
呼唤母亲现象的深层意义
从这些人物在重大关头呼唤母亲的情节可以看出,母亲代表着无条件的爱、温暖与庇护。在《红楼梦》所描绘的复杂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起伏中,当角色们遭遇困境、挫折、生死抉择等重大时刻,母亲成为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依靠和慰藉。这种对母亲的呼唤,不仅是个体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人性中对亲情、关爱和安全感的本能追求,同时也凸显了书中一些角色命运的悲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