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烧钱竞赛:腾讯凶猛,字节保守,Kimi后退
各公司AI产品投流费用情况
整体费用
根据AppGrowing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科技大公司与明星初创公司花在AI产品投流上的费用合计约18.4亿元,这比2024年每个季度的数额都要多。
部分公司具体费用
公司 产品 2025年第一季度投流规模 对比2024年第四季度变化
腾讯 腾讯元宝 14亿元 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1亿元超出十多倍,单3月买量费用高达11亿元
字节跳动 豆包 1.38亿元 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亿元正向增长,但增幅有限
快手 可灵AI 4300万元 2024年第四季度几乎没做投流动作12
月之暗面、MiniMax Kimi 1.5亿元 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5.3亿元大幅压缩
月之暗面、MiniMax 星野 5400万元 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4亿元大幅压缩
智谱AI 智谱清言 2600万元 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8700万元降低明显
字节跳动 即梦AI 270万元 2024年第三季度以及第四季度进行了重度广告投放,金额分别约为1.4亿元与4200万元
各公司策略及原因分析
腾讯
腾讯是2025年第一季度AI工具产品投流的主力,以一己之力支撑起大盘。尽管马化腾在2022年12月腾讯内部大会上表示不相信买量故事,但现在腾讯管理层并不反感元宝的投流。在DeepSeek 1月20日开源R1模型之后,腾讯动作敏捷大胆,除放手投流和积极接入外,还进行了业务调整,今年2月,包括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更多产品和应用,正式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其所属的团队也从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调整至CSIG。虽然有AI创业公司创始人称腾讯在本地部署DeepSeek为用户提供MaaS服务处于亏钱状态,但盈利与否并不是腾讯元宝角逐此次AI产品战场的唯一考量与指标。腾讯通过投流大规模收割用户,同时进行业务与管理团队的调整,展现出成熟大公司的做法。
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在第一季度投流规模继续正向增长,但增幅有限。从2024年11月开始,字节跳动将70%的投流预算花在了腾讯广告系统,而不是在自己的巨量千川平台上。字节跳动的产品重心进行了调整,豆包优先级保持,其他产品为辅助,如即梦AI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投放规模仅为270万元,相较于之前大幅降低。
明星初创公司
像月之暗面与MiniMax旗下的Kimi、星野以及智谱AI等明星初创公司,纷纷压缩了买流量的投入。MiniMax的创始人闫俊杰表示花大量钱投放,更多的用户并不会带来更快的模型能力提升;智谱AI创始人张鹏也认为未来很多应用会以模型为核心,包上简单的产品化、应用性壳就会变成产品。这些公司的策略调整验证了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即今天的产品要勇于承认自己没有壁垒,壁垒在技术之外,苦活累活是护城河,比如集成各种风格的开源模型,整合第三方工作室外包编辑服务等。
腾讯成为广告收入最大受益者
在第一季度,除了腾讯之外,快手、月之暗面、MiniMax旗下的可灵、Kimi、星野将大部分投流的预算烧向了腾讯广告系统,比如在微信、QQ等产品内打广告,这两款产品聚集着数十亿C端用户。字节跳动也从2024年11月开始,把70%的投流预算花在了腾讯广告系统,而不是在自己的巨量千川系统上。根据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腾讯营销服务营收为35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下来,腾讯营销服务收入突破1213.74亿元,同比增长20%,幅度与后起的B站、快手等平台持平,腾讯或已成为此次AI产品投放大战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