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2025-04-03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演进历程中,文明始终如熠熠生辉的火炬,驱散蒙昧的黑暗,引领我们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它涵盖了道德、礼仪、知识、艺术等诸多层面,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显著标志。然而,当面对“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这一冷峻现实时,我们不得不对文明与人性的关联展开深度剖析。
何为“以人字来界定”?
人,一撇一捺,立于天地之间,本应承载着善良、正直、担当、悲悯等诸多美好品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践行着这些人性光辉。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席不暇暖,只为传播“仁”与“礼”的思想,期望唤醒世人内心的良善,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文天祥兵败被俘,却宁死不屈,以浩然正气诠释着民族大义与个人气节,彰显人性的崇高。在他们身上,文明借助人性得以具象化,成为激励后世的精神坐标。
反观当下社会,却总有一些不和谐音符,让文明的乐章出现杂音。在公共场合,一些人肆意喧哗、乱丢垃圾,对“禁止吸烟”“保持安静”等标识熟视无睹,仿佛置身于文明规则之外。他们只顾自身一时之便,全然不顾及他人感受,将基本的公德心抛诸脑后。
更有甚者,在网络世界里,键盘侠们躲在匿名的屏障后,恶语伤人,对他人进行无端攻击、谩骂,宣泄着内心的戾气,丝毫不考虑言辞的杀伤力。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文明的要义,更让人质疑其是否配得上“人”这一称谓。因为真正的人,应是能克制本能欲望、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的文明践行者。

面对这样的群体,文明有时的确显得有些无力。当规则的劝诫、道德的感召都无法触动他们麻木的内心时,文明的传播与落地遭遇重重阻碍。
就如某些景区,尽管工作人员反复宣传环保知识,增设大量垃圾桶,可仍有游客我行我素,随意攀折花木、刻画古迹。文明的种子似乎难以在他们心田扎根发芽,只因他们缺失了对 “人” 之内涵的基本认知,沉浸在自私自利的狭隘天地。
然而,我们不能因部分人的堕落而对文明失去信心。在抗击疫情期间,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为封闭小区的居民配送物资、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日夜奔忙,不计报酬。
这些平凡人用行动诠释着人性的温暖与文明的力量,成为特殊时期最亮丽的风景线。还有那些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放弃城市的繁华,在偏远山区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灯火,用耐心与爱心浇灌着祖国未来的花朵,以自身的文明素养滋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文明的推进,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虽然会遭遇荆棘,面对那些游离于文明之外、难用“人”字界定的个体,但只要我们每一个坚守文明初心的人持续发光发热,用点滴善举汇聚磅礴力量,不断唤醒人性深处的美好,就一定能让文明之光普照大地,让更多的人回归人性本善,融入这充满爱与温暖的文明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