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总说糖尿病是“富贵病”,自己天天跑工地的人哪配得上。五年前体检报告上的空腹血糖11.2mmol/L,被他撇在一边,饮食习惯依旧没改,血糖仪包装盒的塑封都没拆。
某天运水泥时,他忽然栽倒在砂堆上,工友发现时人已昏迷,救护车上血糖仪显示"HIGH",护士抽血时针管里竟析出糖晶——血糖值爆表导致血液渗透压失衡,引发高渗性昏迷。
在跟家属沟通后,医生表示老周的病情恶化如此快,跟糟糕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早餐,最终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这4种早餐,可能毁掉你一整天的血糖!
人体经过一夜代谢,早晨胰岛素敏感性最低。研究发现,高升糖指数早餐可使全天血糖波动增加40%。法国一项追踪10万人的数据显示:长期早餐吃不对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在看似平常的早餐选择中,却隐藏着诸多容易被忽视的“坑”,你是否也犯了这些错误?
• 食物单一
有些人习惯早餐只吃鸡蛋、包子或煎饺等等,虽然补充了蛋白质,但这种单一的饮食结构,加上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消化速率也会加快,增加餐后血糖的水平,由于胃排空过快,还可能导致下一顿的饮食量增加,不利于血糖水平控制。

• 过于精细
粥粉面、馒头等这些精细碳水的摄入也会增加血糖控制不稳定因素,而且,还容易增加胰岛素分泌,长期下来也会诱发胰岛素对抗。
• 吃得太晚
有些人习惯睡到自然醒再吃早餐,因为吃的比较晚,胃排空时间也会被拉长,而这时候吃早餐反而更容易导致血糖失控。
• 热量超标
油条、煎饼、麻球这些炸物也是常见的早餐食品,因为香脆的口感也受到不少人喜欢,但这种食物也是热量炸弹,吃多了不单止会增加肥胖风险,还会影响血糖水平,而且油炸食品经过高温烹调也可能滋生致癌物。

二、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全身性疾病
比起糖尿病本身,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来的更凶猛。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会使血管、神经等系统受损,身体各组织也会被波及,最终引起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那么糖尿病并发症常见的有哪些?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其实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微血管受损,早期可能只是症状不明显的肾功能损伤,然后出现尿蛋白,最终发展成肾病,严重还可能引发肾衰竭。

2、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影响,人体血管不断受刺激损伤,弹性下降,随着血脂不断沉积,形成斑块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如脑中风、冠心病。
3、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因为持续的血糖水平较高,导致视网膜微小血管受损,是比较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会从轻微的视觉障碍并不断加重,甚至失明。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比较严重和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不稳定,下肢血管容易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循环异常,引起缺血、神经病变甚至溃烂、截肢风险。
有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和复发率分别为8.1%和31.6%。
5、威胁大脑健康
《英国癌症杂志》发布的关于糖尿病与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比起非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症风险要高1.38倍,患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以及轻度认知障碍风险要分别高0.39和0.21倍。
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期刊中也有研究发现中老年患者长期高血糖水平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三、动起来,让血糖稳稳的
虽然糖尿病对健康危害很严重,但患者也不用因此陷入悲观消极,只要合理控制好血糖水平,日常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风险。除了日常饮食控糖,适当的运动也非常必要。
此前《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就曾发布过一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运动与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平均年龄在61岁的5.9万老年人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每天进行30分钟内的中强度运动的人比起完全不运动的人,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37%,如果把运动时间增加至26-68.4分钟,这一风险可以降低59%,而超过68.4分钟,患病风险可以进一步降低74%。

这么看来,适当的运动确实有利于控糖,降低糖尿病风险,那么哪些运动降糖效果更有效?
• 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种运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释放更多能量,让体内血糖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 慢跑
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可以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从而稳定血糖水平。

但是运动也要注意方式和时间,特别是饭后或者晨起这些时间段马上运动反而可能增加血压风险,另外老年患者还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避免过度运动增加新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