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词提起来让人心惊肉跳,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社会,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肝癌离开了我们。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肝癌的死亡率这么高?
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我见证了很多这样的病例,最让我痛心的,就是一些原本可以通过早期预防避免的病人,最终因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能避免掉肝癌的风险,特别是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我经常告诉我的患者,无论你多大年纪,都要牢记“2不吃2不喝”的原则,这不仅能减少肝癌的发生率,还能保护我们肝脏的健康。

不吃夜宵剩菜
尤其是那种放在冰箱里保存过的绿叶菜,或者海鲜类、蛋白质含量高的东西,重新加热后看起来没问题,味道也还能接受,可实际上里面可能已经产生了一种叫“亚硝酸盐”的东西,这玩意儿在体内长期积累,会大大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

有位患者,经常深夜跑完车回家,就随便热个剩菜吃完倒头就睡,他自己也说,为了省点钱,几乎每天夜里吃的都是隔夜饭,甚至有时候同一盘菜能吃两三顿。
后来肝功能异常被查出早期肝硬化,没引起重视,再去复查时已经是肝癌晚期。
医生怀疑跟他长期吃隔夜菜、尤其是夜宵有关,这种生活习惯,会让身体的解毒系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一边吃着毒素,一边让肝脏在夜间超负荷工作,时间一长,出问题就是必然的。

研究显示,如果蔬菜类食物长时间存放后再加热,其亚硝酸盐含量可提升几十倍。
虽然不是每一次吃都会出事,但问题就在于积累,不是当下中毒,而是肝脏在一次次“帮你擦屁股”的过程中被悄悄掏空。
所以不管你几岁,也不管你身体看起来多健康,夜里吃剩菜、尤其是反复加热的菜,真的是一点都不值得冒这个险。

不吃清水餐
有位患者,因为迷上了“极端清断食”,连续好几天只喝水,偶尔吃点水果,结果被送进急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和肝功能损伤。
她的检查报告显示,肝酶指标是正常值的五倍,医生明确指出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肝细胞坏死,这种肝脏的“慢性饿死”,更可怕的是症状不明显,一旦发作,往往已经晚了。

大家总以为肝癌是吃太多垃圾食品、油腻东西才会得的,其实不吃也是个大问题,肝脏是个非常复杂的器官,不仅负责解毒,还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你天天饿着它,它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完成这些任务,长期下去就会引发代谢紊乱,肝细胞会出现损伤,慢慢的可能发展成脂肪肝、肝炎,甚至引发肝硬化,有人说自己没喝酒也没得乙肝,怎么肝还不好了?有可能就是长期“饿”出来的。

所以我真想提醒一下现在这些拼命减肥的年轻人,控制体重不是靠不吃,尤其不能不吃主食、优质蛋白和脂肪,不吃东西,饿的是你自己,肝脏也跟着“断粮”,没力气运转,慢慢地,它就开始坏掉了。

不喝隔夜泡茶
有位患者,肝功能一直不好,但他自认为生活很健康,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喝绿茶,连家里人都说他是“健康楷模”。
后来经过详细询问才发现,他每天早上泡的茶叶,会留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继续喝,而且还反复加热。

很多人都不知道,茶水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一长,特别是气温高的时候,很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迅速上升。
如果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就会增加肝脏解毒的压力,尤其对那些本身就肝功能不太好、或曾经得过肝炎的人来说,喝这样的茶水简直就是“慢性毒药”。

研究提到,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长时间泡在水中,再被多次加热后,结构会发生变化,可能产生对肝脏有害的氧化产物。
这些成分虽然不至于立刻让人中毒,但日复一日地摄入,对肝脏是一种持久的伤害,喝茶可以,但请一天一泡,别贪图节约,喝变质的茶。

不喝果蔬汁
有位患者,工作压力大,每天一杯果蔬汁当作下午茶,还特别骄傲地说自己“不喝甜饮料,只喝健康的”。
后来检查出来脂肪肝,医生说他的血糖和肝酶都偏高,他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饮食很清淡,怎么就得了“富贵病”?其实问题就出在果蔬汁上。

很多瓶装果汁里,哪怕标着“无添加糖”,也含有非常高的果糖和天然糖分,这些糖分进了体内后,要由肝脏来代谢,短时间内摄入太多果糖,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里,久而久之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绝非“小毛病”,若任其发展,极易演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走向肝癌。
问题就在于这些看似“健康”的果汁饮品太具有欺骗性,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它带来的负担,天天喝着,反而把肝越养越坏。

所以,真正对肝脏好的是吃新鲜水果本身,而不是榨出来的果汁,咀嚼的过程还能控制吃进去的量,纤维也不会流失,对身体反而更友好,而瓶装果汁、现榨果蔬饮,如果没控制量、没注意糖分,就是在悄悄地“灌肥”你的肝。

你可能年轻、体检正常,也可能没感觉哪里不舒服,但身体的问题往往不会提前通知你,要是真的希望远离肝癌,不管你几岁,都别再拿这“2不吃2不喝”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