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卖掉公司后,他搬进700m2老房独处:停下来,看看自己 [2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291
金币
25761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7小时前
2022年,设计师周文清租下上海郊区
一栋荒废多年的700m2老厂房,
花1年时间修复、改造,
将工作室、家庭生活、独处修行的空间
融为一体。




改造后的老厂房
从业20多年来,
周文清做了很多城市更新、旧房改造的项目。
拆迁的工地上,
他收集来各种被人丢弃的“垃圾”,
重新利用在厂房空间里:
拆旧的房梁做成地板、家具、门,
老的窗洞、水井、枯木,
摇身变为“艺术装置”……
“时间打磨过的东西,
在我看来不需要任何设计,
这是一种没有缺陷的美。”


在家中的周文清(设计师、艺术家、当代艺术收藏者及赞助人、大福设计创始人)
6年前,周文清卖掉公司,
回归到设计的自由创作,
花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
每天5点不到便会起床,跪禅、修行。
“当经济不再那么高速发展,
或者说大家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
我想大家现在都在停下来,看看自己。”
2月,我们在上海拜访了周文清。
编辑:朱玉茹
自述:周文清




7米的挑空中庭
我从事设计工作大概有20多年,做了很多城市更新、旧房改造的项目。2022年,租下上海宝山区一栋700m2的老仓库,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己改造,作为工作室,也是居住的地方。
这里原本是老纺织厂的工业遗址,始建于1919年,后来又经历了五金加工厂、员工食堂、甚至幼教等各种业态,接手它的时候其实已经荒废很久了,面目全非。
我首先花了很多精力去拆除那些不属于这里的东西,历史风貌的外立面、结构,黑色的木梁尖顶,都尽可能地复原、保留下来,修旧如旧。




老的行车结构作为书架(上)和通道(下)
为了恢复老的行车构建,决定把楼板打开,就有了一个7米挑空的开放式空间,既能解决之前潮湿、采光、通风的问题,也带动着其他功能性的展开:它可以变成书架的体系,也是一个通道,走向屋顶花园。
天光的设计,就像我们传统四合院围合的中庭。阳光透过二层的横窗斜射进来,长度、温度、亮度不断变幻,我每次都会驻足很久去看它。




另外有两处难以企及的地方,一边挂着艺术家胡子的一幅耶稣受难像,转过头,立着一尊北齐的造像曹衣出水。它们是我精神性的一些光。
哪怕是这样一个向内的私密空间,人身处其中,心的感受一样可以是很开阔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考。






整个空间里几乎没有新的东西。十多年前,苏州河边上老建筑拆迁,我收了两卡车的房梁,这次全部重新利用起来,做了包括地板、承重结构的包裹、家具和门。用拆旧的老砖,砌筑了新墙。
我从小就喜欢藏各种东西,糖纸、火花、邮票、石头,长大了有字画、当代艺术、佛造像……这个过程不在于物品的价值,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如何去使用它。更多是对感知力的一种培养,我非常愿意去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墙上的装置是周文清用户外风化多年的香樟木创作的《日常工作2024.1》,木工桌左侧是拆迁捡来的老窗洞
这边有很多看上去像艺术品的东西,其实都是被人丢弃的“垃圾”来的。这20年,我们中国是在做大量的城市更新,很多好的东西都被拆掉了、被摒弃掉了。反正有拆迁的地方,有时候就会有我的身影,我就会去捡,重新用起来。
以前腌咸菜的罐子,拿回来做花瓶;老的窗洞、水井、户外风化多年的香樟木,可以作为装置……


墙上是周文清用建筑废料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可得》系列;地上,捡来的门板被用作茶几,咸菜缸作为花瓶


枯木的不规则造型、虫眼是一种不可复刻的美
回收的木门,随意地摆在地上,就是一个很完美的茶几;徒步时发现的枯木,拼接成新的案台、餐桌……
时间打磨过的东西,我觉得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设计,这是一种没有缺陷的美。
空间结构和功能上,同样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一层一间向阳的办公室,平时我和同事们更习惯于跪坐办公,一方面恢复中国传统,也解决了久坐对身体的僵化。所以家具的尺度都非常特别,选了一个小学校体育场的长条凳,一件中国传统的案台。


厨房,以前种的葡萄架,还养过鸡,特意保留了原始粗犷的墙体。我们每天会一起在这里做饭,未来还打算把屋顶花园做成农场,真正可以自给自足。


墙上是周文清的艺术作品《底色》,茶几是用建造剩下的钢板设计的家具系列“自由曲”


二楼整个打通,更多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空间,也是非常好的景观平台。
有用老的地毯做的沙发,用建造剩下的油漆、多层板、钢板创作的一系列架上艺术作品、家具……在这边听一些黑胶音乐,沐浴到从三楼射下来的光,非常舒服。


三层是增设的,可以更好地观赏到原始的木梁尖顶,也是我个人独处的书房、画室。




这些年我的生活状态其实发生了挺大的变化。之前一直是向外抓取的,24岁开始创业,理想就是自己做老板,去实现物质上的充裕,这一定是我们年轻时候都非常渴望的东西。
你要房子、要车子,这些东西慢慢都有了,然后你发现其实它们都会有更大号的,永远在追逐。有见不停的人,赚不够的钱,每天被外在的因素和欲望推着走。


周文清和大女儿
但是慢慢的,家人、你的身体就和你渐行渐远。我其实挺遗憾的,比如说我错过了我大女儿的孩童时光。
6年前,我决定卖掉公司,回归到设计的自由创作。小女儿的出生,让我有机会通过养育她重新再做一回父亲。


周文清和小女儿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场自我的再造,小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会去感悟,去意识到你自身的问题。
现在向内的探索更多一些。早上4:50我就会起来,喝晨茶、跪禅、给自己做个早餐,然后去市区送孩子上学,再回到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个小时我都会设一个闹钟,闹钟一响就停下所有事情去静一静,去感受一下自己还在不在。


书房里,艺术家张恩利为周文清小女儿画的肖像画
一天只吃两顿,这样晚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特别是和女儿一起画画。她从小画的画非常有意思,我都给她裱起来,到现在可能差不多有400多幅了,想着有机会要给她开个个展。
另外,留给自己大概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喝晚茶、禅修,还能确保10点半之前能够上床。


我发现物质上也好,对人、对事也好,当你拼命要去抓住它们的时候,它们往往一定会挣脱。当你松松地,接受它们随时都可能离开的时候,它们反而离你很近。
学会去退到后面一点,顺应着来,让一切自然地发生,这可能是现在和过去最大的变化之一。


家中的光影
当经济不再那么高速发展,或者说大家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想大家现在都在停下来看一看,认识自己,和自己相处。
就像这个房子一样,通过非常多外部的剥离才看到它本来的面貌,但那些东西一直都在,只是你需要静下心来去体悟,这是一个精神性的工作。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291
金币
25761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7小时前
以下是关于卖掉公司后,他搬进700m2老房独处的相关信息:

他想造一处空间,专门“独处”,把自己收藏的物件、喜爱的东西放进去,喝一口安稳的茶。
他寻到市中心一栋小而美的老洋楼,亲手设计、改造,营造出一个“当代海派”的空间,有东西方设计元素的碰撞。
今年9月,他带着近50件藏品搬了进去,平时太太也爱来这“做客”。
一见钟情的老洋房外立面,办公室工作节奏很快,自己可以慢慢地喝茶的状态已经没有了。
于是,他开始找房子。黄浦区、苏州河沿岸、外滩都看过,当时来到这,看到一块非常大的草坪,然后一棵很大的香樟树,再出现这样一栋小而美的上海的老建筑,像你看到一个很喜欢的男生或者女生,一眼心动。
房子所在的街道两侧种满了法国梧桐,骑着自行车就能感受到上海的季节变化。
他希望空间上有一些起伏,先压低再放高,通过旋转楼梯把两层串联。
旋转楼梯内部为钢结构,为了看上去不那么笨重,同时延续上海老房子里的木结构楼梯,他就用黑色橡木包裹楼梯扶手、踏步,镂空铁艺栏杆装饰。
最后,有了这座钢结构木制铁艺的旋转楼梯。另外,把楼梯位置改到房屋中心,重新分割室内布局。
空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回字”动线,被分割成一间间,渐渐打开,朋友来了以为这里至少有200㎡。
一层功能相对开放,二层相对私密。正门进来,左边是一个大茶台区域,右边是餐厅,方便和朋友们聚会;随着旋转楼梯上到二楼,会看到吧台、小茶台和书房,多是自己独处的空间。
他之前设计的很多项目,包括他自己家、工作室,相对还是比较浮夸的,然后里面东西多是多得连路也不能走。但这个空间在色调、软装上都比较克制,主要是黑白红的大色调,使用莱姆石、黑檀木等偏自然系、温润质感的材料。
空间里最“跳”的是两个红色的钢琴烤漆门,是故宫的朱砂红,夜晚看红里带一点紫调,有点像日落的色调。
地面使用苏州御窑的金砖,随着时间表面的凹浆会变化,是很美的自然质感。
他希望这个空间传递出来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安静,一下子沉下来,特意把空间做“暗”一些。暗了后,你的视线会往室外自然的地方去看。
透过一些小窗、墙体上的开洞,框出一些景,主角是室内的艺术品,和窗外的自然。
他是一位特别怀旧的人,很多东西都不会扔掉的,包括朋友圈和微博也不会删,昨天还在看自己2013年的朋友圈,觉得很傻,但也不删。
一楼意大利纸艺术家Daniele Papuli用纸头做的花器。
这个空间现在有三、五十件收藏品,东方的、西方的、老的、新的家具,茶道具、灯具、雕塑、艺术装置,还有他自己设计的桌椅……藏品更多是跟生活相关,一定要拿来用。
一楼壁龛上摆放的这件鱼的动态玻璃装置,是专门请他定做的。中国人很喜欢鱼,也讨个“年年有余”的口彩。
二楼小茶台上是艺术家辻和美的玻璃套组杯,她用可回收的玻璃材料,处理后做成大海的深蓝色,在阳光下玲珑剔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967
金币
1329093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6小时前
这篇文章讲述了设计师周文清如何将上海郊区一栋荒废的老厂房改造成一个集工作室、家庭生活和独处修行于一体的空间。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设计理念:周文清注重“修旧如旧”,保留了老厂房的历史风貌和结构,如黑色的木梁尖顶。他认为“时间打磨过的东西”具有独特的美,不需要额外的设计。

2. 材料再利用:他收集了许多被丢弃的旧材料,如拆旧的房梁、老砖、腌咸菜的罐子等,并将它们重新利用在空间中。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成为了独特的艺术装置。

3. 功能性与美学结合:改造后的空间不仅解决了潮湿、采光、通风等问题,还通过开放式设计和天光设计,创造了一个充满自然光线的环境。空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实用又美观。

4. 精神追求:周文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的向外抓取转变为向内的探索。他每天早晨进行跪禅和修行,注重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种生活方式反映在他对空间的设计中,如书房和画室的设置,以及对自然光线的利用。

5. 家庭生活:周文清通过养育小女儿,重新体验了家庭生活的乐趣。他与女儿一起画画,并计划为她举办个展。这种亲子互动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6. 对未来的思考:周文清认为,在经济不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停下来,认识自己,与自己相处。他的改造项目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和追求。

这篇文章通过周文清的个人经历和设计理念,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