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0回复

[日记]游览南通狼山 [5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067
金币
76630
道行
36009
原创
2031
奖券
4131
斑龄
128
道券
74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67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2-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狼山,是佛光普照的狼山不高,海拔仅仅106.94 米,但是地势很好,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五山纵横,西临长江、山水相依,狼山居其中,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同时,因是大势至菩萨的唯一道场而名扬海内外,享有中国佛教的“八小名山”之首的美誉。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并称“西方三圣”,是智慧的化身。山上自唐总章年间兴建寺庙禅院以来,经历代修缮扩建,寺庙、殿堂等宗教场所自山顶绵延至山下。千年的历史积淀,给狼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狼山也没有狼,只是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出没,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狼山不大,面积仅18公顷,狼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狼山成为长江的第一重门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挥毫赞誉“第一山”。山势南畅北幽,风光旖旎,春天绿树幽花,苔痕上阶;夏天带雨晚潮,万壑烟云;秋天山高云淡,秋水碧天;冬天林霜草雪,银装素裹。王安石 《狼山观海》诗咏“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狼山还是诸多历史名人和革命烈士的墓葬所在,“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文天祥僚属金应将军、李大钊的老师白雅雨烈士等均长眠于此。狼山也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或俯瞰江水东流,或追寻先人踪迹,或入寺敬香礼佛。历代名人贤达在狼山上留下诗作近千余首,游记百余篇。一座不过百余米高的小山,留下这么多的吟咏之作,堪称名山之绝。



‍‍ ‍‍我几次去的时候,恰好是春天,四周报满绿衣,空气里浮荡着花草的香味。溪水响着潺潺的声音,山峰上树木葱茏青翠,呈现一派盎然的生机。俨然是一幅色调庄重的水墨画。高大的松柏树,挡住了当顶的日光,这谷里阴森森地,水都映成淡绿色。



狼山山坡上下,点缀着法乳堂、葵竹山房、碧云半天阁、萃景楼、大观台、魁星楼、支云塔等数十处名胜古迹和风景建筑群。山水相映,古木参天,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向左,山岩下围出一泓碧水。‍‍



涧旁建一座“鱼水同乐”水榭,‍‍‍‍进了山门,迎面是赭红色的山岩,顶着郁郁葱葱的林木,甚是壮观。‍‍



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



‍‍正在白狼钱拍照的老外一家





法乳堂法乳堂:法乳堂原名大雄宝殿、释迦殿、大佛殿,明成化年间曾因火灾重修,现殿堂为1983年改建,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前铺设41级台阶,门侧有3株高耸入云的古银杏,是广教寺最高最宏伟的建筑。法乳堂内供奉台湾信众进献的玉制释迦摩尼像,东、西、北三面内壁镶嵌南通籍画家范曾所绘十八高僧图,大堂匾额“十指成林”为“扬州八怪”之郑板桥所书。 法乳堂后有方丈室、藏经楼、晒经楼等建筑。‍‍‍‍



往前行,一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入山之门”立于眼前,两侧两座石狮、两棵二百多岁高龄的银杏树,给“入山之门”增添了些许威严。



除了“入山之门”横匾外,上面还悬了一块“五山拱北”匾。指的是,狼山景区包括的狼山、马鞍山、剑山、军山和黄泥山五座山,狼山居首。幻公塔



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 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这座塔确实很秀丽,很诱人。它外形别致,线条优美,戟指蓝空,英姿挺拔。塔腰及露盘四周悬挂的铜铃在习习轻风中叮当作响。从寺庙里不时传出晨钟暮鼓、和尚诵经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





“狼山幻公塔”,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书。是明嘉靖年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的。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78年),南通刚刚建城,狼山的建设几乎同步。那时智幻是狼山的中兴祖师,他在广弘佛法,创业建寺,建造大圣殿、支云塔。







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









‍‍支云塔南通有民谣: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说的三塔是城内的光孝塔、城东的文峰塔和狼山的支云塔。支云塔在狼山绝顶之处,位于圆通宝殿后,大圣殿前,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主持智幻大师所建,建此塔是为了纪念僧伽。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多有佳作,明代殷学思(生卒不详)的《支云塔》:宝塔支青云,去天才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本集的标题就来自这里。 王国维(1877~1927年)的《登狼山支云塔》:数峰明媚互招寻,孤塔崚嶒试一临。槛底江流仍日夜,岩间海草未销沉。蓬莱自合今时浅,哀乐偏于我辈深。局促百年何足道,沧桑回首亦骎骎。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也发现不少游客登狼山,主要是去拜佛。狼山上终年香火不断,信众自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烧香许愿、撞钟祈福。据说狼山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山门外的石柱上镌有一副名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道出了狼山山顶的气势。



宝塔如飞东去,飞至狼山落定,狼山自此有塔。 须弥座实为塔之阶基,这种形制为全国罕见。实因山顶平地较少,故出塔底层之檐而为殿,一物兼二用,古代工匠之智慧实在令人敬佩。塔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朱漆雕栏,腰檐成翘形,上覆以金色琉璃瓦。自第二层以上三面各辟一门达中央方室,无门一侧于室内置佛龛一,内环以木梯。



支云塔在狼山绝顶,位于圆通宝殿后,大圣殿前。其名称“支云”意为古塔插入九霄,支撑着云彩。太富有想象力了!据介绍,支云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高34.9米,砖木结构,五级四角(上文“角分四六八”中的“四”),呈正方形,每层各有三小门,绕以木栏,腰檐成翘形,刹顶有相轮七重和宝珠、金铎等物。历代屡毁屡损屡修,最近的一次大修在1984年。



塔顶有覆钵相轮宝盖圆光等,组成一塔刹。。1984年支云宝塔重修时,曾于塔刹中发现铜佛,金钱,银圆,各式玉器,及翡翠、玛瑙、琥珀、珊瑚制的挂件饰件,还有七八块记载修塔历史的银牌铜牌等文物,修葺后重又放入镇塔。



支云宝塔下为地藏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世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王菩萨两边供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再前东厢为延生殿,西厢为西愿殿‍‍广教寺



‍‍‍‍山顶的广教禅寺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距今已有1341年的历史,因供‍‍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而闻名。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 ”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狼山最高峰的支云塔 ,塔前有圆通宝殿 ,供的是大势至菩萨 ;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山门之上悬的“第一山”大匾,据说是米芾所书。‍‍‍‍ ‍‍望江处



‍‍‍‍‍‍仁者乐山。南通的山不高,但山不在高,狼山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山上还供奉着惟一身披龙袍的大圣菩萨,因此,狼山位列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攀上峰顶最高处,举目眺望,时浓时淡的云雾在长江上缭绕着,一会儿翻卷跌落,一会儿如宽阔的江流奔涌,视野非常开阔。看大江东去,巨桥横跨,百舸争流,水天一色,心念高远,‍‍‍‍‍‍



将“大观台”前及广教寺后所俯瞰的狼山周围和长江的景色单列一集,一起感受由东海入长江第一山的壮丽。









古人曾形容登狼山山顶,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登临此处,确实顿生望吴楚之心,浮江海之志。一旦登高,眼光变成了俯瞰,胸怀自然也宽阔得多。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为"大磊落矶"。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







跟着游人登上大观台——狼山观景的最佳之处。明嘉靖十八年将庙门前移于今址,又将其前面的地块扩建为台,初称“大观音台”,后因台四周一望无际,洋洋大观,遂改称“大观台”。骆宾王墓



‍‍



‍‍三位不同时代不同籍贯不同身份、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古人逝世后在此比邻而居亲密相处,似乎不多见。四柱三开的石牌坊上,用朱红色的楷书醒目地镌着“唐骆宾王墓”、“宋金将军墓”、“闽处士刘南庐墓”。外侧的两根方柱上镌着楹联:“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笔传青史一檄千秋著”。



北麓园‍‍有人将狼山风光概括为“南畅北幽”四字,蛮恰切的。的确,这里的一切皆幽静闲雅,恬淡惬适。设计者巧借山石、岩壁、溪水等自然风光,经过人工营造,构筑小亭轩阁,遍植花卉、树木,使北麓园成为一处丰姿绰约的景点。







‍‍‍‍‍‍‍‍







有张謇依溪建筑的“林溪精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