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自己有关。”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一路走来,注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各式各态的行为,若是只关注别人,很快就会眼花缭乱,困顿迷惑。
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他人,看清自己,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1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世界是一面镜子,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
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察,对他人的看法,体现的是自己的认知和心念。
看过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京城里下起了鹅毛大雪,一位卖酒翁正沿街叫卖着。
一位官员看到了,感叹道:“天寒地冻,百姓的生活不好过啊!”
而在楼上饮酒的画家见此情景,大喜道:“真是一副难得的冬景图。”
楼下,酒店的老板刚好在门口,心想:“还是自己酒楼的酒要好卖一些。”
这时,路旁一名乞丐,正十分羡慕的看着路过的酒瓮,喃喃道:“要是我也有酒卖,就不会流落街头了。”
由此可见,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位置角度不同,身份处境各异,看到的便是不同的故事。
所以说,别人是怎样的不重要,透过别人这面镜子,照见自己,看清自己的位置处境,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
2
透过别人,看到的是自己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说:“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有德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美好的德行;失德的人,常会关注他人不妥的行为。
很多时候,对他人的评定,往往体现了自我的修养。
从前,有个人叫张进。
少年时,性格玩劣,时常穷困潦倒,混迹于街市之间。
每次经过一个卖饼的摊位,小贩都会眯着眼看他。
为此他十分生气,即使有人说小贩可能患有眼疾,他仍常同人说小贩为人势利,看不起人。
后来,张进遇贵人指点,潜心修道。
再次路过摊位,看到小贩依旧眯着眼,不禁赞叹道:“纵使身患疾病,依旧早出晚归,真是不易呀!”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
世界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内心阴暗,修为不够,处处都是坎坷;内心光明,修养深厚,哪里都是坦途。
不轻易评价他人的言行,不随便猜测别人的动机,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宽容之心看事,才是为人处世最了不起的能力。
3
以人为鉴,认清自己,是最高明的活法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这一辈子,每个人都有手脚无措,迷茫困惑的时候。
唯有遵从规律,透过自然,通过他人,看清自己,专注自身,才能明确方向,走好脚下的路。
清朝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
初次为官时,他把关注点放在了他人身上,评论朝政,指责同僚,看不清自己,很快就被罢了官。
后来,重回京城之后,他开始通过他人,认清自己,进而改变自己。
与友人不睦,争执不下时,他看清了自己的偏执;和同僚共事,众人离去时,他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敌人交战,无法取胜时,他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于是,他一改前非,众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完人。”
愚者总是关注他人,智者懂得认清自己。
他人只是配角,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主次分明,清醒自知,才是最高明的活法。
《弟子规》中也说:“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世事变化,人心难测,人总是很难完全了解别人,与其在意他人的行为,不如看清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世界也就改变了。
▽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和不顺,皆源于看不透别人,看不清自己。
其实,万物本为一体。通过别人,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看清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别人。
通过他人,认清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也是人生通关的最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