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洞窟教堂壁画
洞窟教堂壁画
洞窟教堂壁画
格雷梅山景
格雷梅山景
棉花堡 · 希拉波里斯古城
卡帕多奇亚是我们此行最东面的景点,之后折返向西赶了一天的路,途中在塞尔柱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孔亚停了1小时,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公元1037年-1194年)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亦称塞尔柱王朝,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伊拉克、高加索等地。这里是土耳其传统的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存留了塞尔柱时期大量的古迹,梅乌拉那博物馆是孔亚最有名的建筑,以土耳其圣哲梅乌拉那而闻名于世,许多穆斯林不远千里而来,就是为了进入博物馆参拜圣物,庞大的建筑群高高低低,气势非凡,远远就可以看见那笛子般的尖塔,以及塔身所覆盖的蓝绿色瓷砖。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梅乌拉那博物馆
今天的车程长达8个小时,傍晚时终于到达帕穆克卡莱村,在车上已看到棉花堡的景观,据说棉花堡的落日落很美,但我们计划的是明天上午游览。棉花堡实际的名字为帕姆卡莱,意为“棉花宫殿”,棉花堡是意译的中文名字,为一高160米、长近3公里的雪白色山丘,这里地下石灰质温泉丰沛,水温常年保持在36-38度,温泉水从地底深处涌出,再从丘陵上沿边缘泻下,富含石灰盐的温泉水常年不息,所到之处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在地表上形成层层叠叠的白色阶梯,最后形成如此洁净壮丽的自然奇观。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初见棉花堡
这里自古就是土耳其的温泉度假胜地,当地的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循环又以温泉形式涌出,在此过程中溶解了大量岩石中的石灰质和其他矿物质,当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钙化堤,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化”。由于棉花堡的存在,土耳其成为人们最想拜访的国家之一,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到此,我国云南白水台也有类似景观,但规模小于棉花堡,而四川的黄龙的五彩池则没有如此洁白,但经过多年的使用,棉花堡的部分石灰岩因为受污染,已渐渐变成黄色、灰色,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而修建在附近的温泉酒店,也截取了部分水源,导致棉花堡水量巨减,缺水、变质成了棉花堡的最大问题,对此景区已采取一些改进措施,现在限制游客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进入浴场一定要赤脚行走,以防鞋底磨损棉花堡的石灰岩。土耳其还进行了有计划的管控,比如在原有地形上用水泥砌成一些人工池,有助泉水中的碳酸钙堆积在上面,区分天然的石阶地形和人工部分并不困难,自然形成的阶梯边缘会沉积出一条条棱状突起,而人造地方因边缘有一定的厚度,看起来很单调统一,不如天然形成的精彩。
脚下的钙化纹路图案
脚下的钙化纹路图案
脚下的钙化纹路图案
脚下的钙化纹路图案
我们自出行以来一直晴天,但到帕穆克卡莱的第二天却转阴了,早上我们前往棉花堡,脱鞋后沿着缓坡向下走,左边是数米高的钙化墙,右边是一直伸延到山底的钙化坡,看上去似乎柔软蓬松,实际上地面十分坚硬并且坑洼不平,脚下的钙化纹路图案美不胜收,但踩上去并不光滑,脚底会感到一些刺痛,实际上走起来甚至有点举步维艰,如果足底不够坚强的人,建议考虑穿一双厚袜子。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的泉水深浅不一,有些只及脚踝,最深的可及腰部,水的酸碱值大概6左右,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以每秒400公升的速度流动,不但对风湿、皮肤病、妇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等有神奇疗效,泉水还可饮用。我们一直走到最下方终点,这里的游人比较少,但碳酸钙的堆积更新、更白,此时云散天开,蓝天初露,我拍到了下少精彩大片,但未看到网上常见的梯田景观,不知是否又是游人“后期制作”。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棉花堡深处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棉花堡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是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但很多人游览棉花堡后却忘记了其上方的希拉波里斯古城,这是一处著名古罗马的遗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因为棉花堡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自希腊时期起渴望在此沐浴希腊众神恩泽的人们在山顶修建这座古城,希拉波利斯的名字源于希腊语,意为“神圣的城市”,这是一个包含神殿、剧院、市集、浴场等设施的的度假中心,其始建于公元前190年,为古希腊帕加马王国欧迈尼斯二世所建,故承袭了希腊的传统风格,从现场复原的示意看,这座古城的规模很大,
希拉波里斯古城示意图
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
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
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
主要的街道有1公里长,重要的建筑物都排列在街道的旁边,街道两侧的小巷都与街道成直角形,其中包括浴场、竞技场、街道、大剧场和古坟场等,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后经古罗马人的不断完善,在公元2—3世纪发展至鼎盛时期,成为古罗马专属的疗养胜地,当时的达官贵人与财阀富豪,都以到这里来泡温泉安享晚年为荣,但17世纪一场大地震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如今人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寻找古城当年的辉煌,现存完整的建筑并不多,只有浴场和剧场整体结构保存较好,前者现已改为古城遗址博物馆,
古城博物馆
古城博物馆
古城博物馆
后者位于半山腰,是一座半月形的露天剧场,规模宏大,视觉震撼,前面的舞台非常精致,大理石浮雕描绘了一系列的神话事件和故事,后面的观众席看台呈弧形扇面状左右展开,一排排递升竟多达50层,可容纳12000人,我从左到右走了一圈。大型露天剧场是古希腊、古罗马城市的标配,各地现仍存不少规模巨大的古剧场,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土耳其伊兹密尔省的以弗所古城遗址内,由罗马人于公元117年间改造而成,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正面
可容纳2.5万多名观众,为全球最大古希腊、罗马遗址,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露天剧场。我对这类古剧场比较痴迷,可惜以弗所古城遗址不在此次行程上,但这座希拉波利斯古剧场比以弗所那座历史更为久远,其建成于公元前二世纪,由古希腊时期的帕加马王国所建,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古罗马帝国第三位皇帝哈德良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改建,前后耗时约150年,被认为是罗马时代遗留下来最美丽的建筑之一,
以弗所古剧场(网络图片)
以弗所古剧场(网络图片)
也是土耳其第一个经过修复的古老剧院,虽然饱经近2200多年风雨洗礼,这些石头修筑的观看台依然显得非常稳固,现在仍可在此继续举办文化和艺术活动。希拉波利斯古城与棉花堡相连,游人可直接从棉花堡景区的小路过来,但真正知道这个顶级旅游景点者甚少,到此观赏的游客不多。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希拉波里斯古剧场内景
尾声
棉花堡是土耳其之旅的最后一个重要景点,由此北上我们重返伊斯坦布尔,途中经过的布尔萨为奥斯曼帝国初期(公元1326年—1365年)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临近西方终点的主要城市,17世纪时曾为奥斯曼帝国的三京之一,现在是土耳其第4大城市,保存着很多奥斯曼式的建筑,因拥有众多的公园和果园,满目所见皆是绿色,因而被称为“绿色的布尔萨”,甚至连清真寺、陵墓甚至轨道交通也是绿色的,此行最后一站是位于布尔萨东部的朱马勒克兹克小镇,201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实际上没什么看头。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布尔萨
绿色清真寺
绿色清真寺
绿色清真寺
绿色清真寺
绿色清真寺
绿色清真寺
下午回到伊斯坦布尔,7天中我们在土耳其兜了一大圈,旅游大巴上全程都有wifi,途中每2小时司机就要休息20分钟,部分景区公厕还需收费,但机场安检宽松,与国内完全不同,矿泉水、打火机都可携带上机。土耳其之旅为期7天,总体感觉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国家,不论是山川草木还是城建街道都与中国较为相似,甚至人均GDP也相不多,均为1.3万美元左右,到处都有建设工地,城市建筑、交通设施也比较新,看上去确有些“中兴”的意思,但异域风情并不突出,如果不是街道路口标识文字不同,很容易误当作在国内了。
旅游大巴
旅游大巴
高速公路入口
从地理气候看,其东部属于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山上的植被较少,几乎没有树木,地广人稀,农业为主,而西部则是湿润的海洋人性气候,到处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与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东部润,西部干燥。中国对土耳其的影响力很低,前来旅游的国内游客也不多,住过的酒店只有一家可收看央视4套节目,土耳其的中餐馆也很少,我们仅在伊斯坦布尔吃过一顿晚餐,其余大多吃的是西式餐点,相比国内较为简单,基本是4道程序,头一道是生菜,第二道是浓汤,第三道是主食,最后是甜点,虽然不供应开水,但大部分酒店均有电热壶,可以满足泡茶之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