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疑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面:
一、智齿生长方面
智齿生长的时间
智齿一般在18 - 25岁之间开始萌出,但这个时间范围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可能会更早萌出,而有些人可能在30岁甚至更晚才开始长智齿。例如,个体的遗传因素对智齿萌出时间影响较大,如果家族成员普遍智齿萌出较晚,那么自己也有较大可能较晚萌出。
智齿生长的方向
正常情况下,智齿应该垂直于下颌骨或上颌骨萌出。但实际上,智齿常常会出现各种异常生长方向。比如近中倾斜生长,智齿向着第二磨牙方向倾斜,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食物嵌塞,引起龋齿等问题。还有水平阻生的情况,智齿是横着生长的,这种情况往往会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牙龈肿胀、疼痛,甚至影响邻牙的牙根。
智齿生长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智齿共有4颗,上下颌左右各1颗。然而,存在智齿缺失的情况,有些人可能只长1 - 3颗智齿,这也是正常的个体差异现象。
二、智齿引发的问题方面
疼痛问题
智齿萌出过程中,由于空间不足,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容易受到挤压,引发炎症,也就是智齿冠周炎。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胀痛,在咀嚼、吞咽时疼痛会加剧。而且炎症严重时,疼痛还会向耳部、咽喉部放射。
对邻牙的影响
如前面提到的智齿生长方向异常时,会对邻牙造成损害。智齿可能会顶坏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的龋齿、牙髓炎或者牙根吸收等问题。一旦第二磨牙受到影响,治疗起来相对复杂,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拔除第二磨牙或者进行根管治疗等。
口腔卫生问题
由于智齿位置靠后,刷牙时不易清洁干净。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智齿周围,滋生细菌,不仅会引起智齿本身的龋坏,还会导致口臭等口腔卫生问题。
三、智齿的处理方面
智齿拔除的指征
如果智齿反复引发智齿冠周炎,一般建议拔除。例如,每年发作2 - 3次以上的智齿冠周炎,就应该考虑拔除智齿。另外,如果智齿已经造成邻牙损害,如导致邻牙龋坏或者牙根吸收等情况,也需要拔除。还有智齿本身龋坏严重,无法进行有效修复的,也应拔除。
智齿拔除的风险
智齿拔除虽然是比较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如果止血不当,可能会形成血肿。还有感染的风险,术后如果口腔卫生不佳或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可能会引发拔牙创口的感染。此外,在拔除智齿过程中,由于智齿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可能会损伤下颌神经,导致下唇麻木等症状。不过,随着现代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已经相对较低。
智齿保留的情况
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有足够的空间,并且能够与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这样的智齿是可以保留的。例如,智齿垂直萌出,且与对颌智齿正常咬合,能够正常参与咀嚼功能,就不需要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