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山肉燕是温州苍南县矾山镇的特色小吃,也是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美食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精心挑选的原料和复杂的手工制作过程。传统的肉燕皮主要使用猪后腿肉,通过特殊技艺将肉打至细腻,再与番薯粉混合,擀压成薄薄的皮。这个过程需要工匠们用力敲打肉块数小时,直到肉质变得非常有劲道,皮薄如纸。肉燕的馅料通常也是精选的猪肉或牛肉,经过腌制后包入透亮的肉皮中,形成形似飞燕的肉燕。
矾山肉燕的制作工艺被称作“肉包肉”,其基本做法是取猪肉精肉配以番薯粉,经手工打制成燕皮;再取精肉捣烂为馅,将其包于燕皮之中,制成飞燕状。肉燕薄如白纸,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不经意间,味蕾就享受了一场美食盛宴。这种手工制作的肉燕在温州地区非常受欢迎,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童年记忆。
肉燕的起源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说法是源于明朝。据传,福建浦城县的一位御史大人家居山区时,厨师取猪腿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后大加赞赏,因其形如飞燕而称之为“肉燕”。另一个说法则起源于南宋,相传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囚浦城时设宴,厨师误听为捣肉丸,剔精肉捣酱和粉,压平成薄皮,切丝余熟,色质晶莹,食如燕窝,故名肉燕。矾山镇与福建省福鼎市交界,因矾业与福鼎交往密切,肉燕也因此传入矾山。
矾山肉燕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使其成为了温州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地方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当地美食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