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西羌”之地。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
永靖的游览景点有“黄洮交汇”、刘家峡水库、炳灵石林和炳灵寺石窟。
位于甘肃临夏的“黄洮交汇”奇观每年都会吸引无数人慕名前往,黄河和洮河在这里交汇,一清一浊,一绿一黄,半江碧水半江浑,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鸳鸯锅”。
发源于青海省的洮河,是黄河水系的重要支流,流经甘肃省碌曲、临潭、卓尼、岷县、临洮等县,在永靖县刘家峡大坝附近汇入刘家峡水库。
受上游水土流失影响,洮河河水比较浑浊,在黄河洮河交汇处与刘家峡水库的清波“相遇”,形成一清一黄两股水流,河流呈“Y”字形交汇。交融却不渗透,再加上河中石山,犹如两条巨龙游戏于此,在当地这一景象被称为“二龙戏珠”。
从高处远眺洮河入河口,黄河一波碧水,洮河黄沙滔滔,可谓“泾渭分明”,景色极为壮观。
“黄洮交汇”处建有观景平台,观景平台收景区维护费10元,停车费10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下图右手的绿水是黄河,左侧的黄水是洮河。这可能颠覆了人们的惯性认识。其实黄河本不黄,是因为容纳了百川才变了模样!
黄河和洮河的交汇线随着水流在动态变化,一会万马奔腾,一会孤军凸入。
在后面的行程中,在九曲黄河第一湾看到黄河上游的水也是黄的。黄河水在上游发源地是清澈的,“天下黄河贵德清”,流经青海贵德的黄河清澈见底。黄河离开青海贵德后,开始逐渐变黄。流入刘家峡水库后,经水库的沉淀,黄河水又变清了,这一点与小浪底水库中黄河水是清的是一样的道理。
刘家峡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80千米。黄河过刘家峡流到兰州之前,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兰州以上,黄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上述支流,来自干流的很少。根据观测记录,在兰州以上的流域地区,每平方公里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约为一千吨。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距黄河和洮河交汇处很近。
刘家峡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1975年2月正式投产发电。刘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的大坝高度达到147米,总库容为57亿立方米。电站安装有5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5.8亿千瓦时。
刘家峡水库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淤积于水库中,整个水库的实际有效库容已由建坝时的57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2亿立方米,损失库容15亿立方米。
刘家峡水库是因刘家峡水电站蓄水发电而形成的西北高原湖泊,因在水库末端有闻名遐迩的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库又被称为“炳灵湖”。
汹涌澎湃,横冲直撞的黄河在甘肃永靖县收敛了原有的咆哮,温柔而恬静地更改方向,流经县域107公里,以独特的“S”形孕育出中国西部的“在水一方”,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黄河三峡是国家4A级景区、丝路游必经之地。南有长江三峡,北有黄河三峡,黄河三峡属于黄河上游地带,黄河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过峡谷向西流去。古往以来黄河三峡属于另类黄河,因为这里的黄河水清澈见底。
从黄洮交汇处前往炳灵寺石窟。途中的风景很养眼。
立于群山之巅,俯瞰黄水青山。
炳灵石林与炳灵寺石窟相邻相伴。炳灵石林南邻黄河,属新生代早期(约1.2-1.44亿万年前)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炳灵石林也称为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可以乘游船贴近游览炳灵石林,票价50元,但石林远观效果似乎更佳。
画面上的石林景色称为“万笏朝天”。“笏”是古代臣子上朝时手持用于记事的狭长板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这样描述炳灵石林:“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十丈,亭亭桀竖,竞势争高,愿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明代大学士解缙游览了炳灵石林之后,挥毫写下:“炳灵寺上山如削,柏树龙盘点翠微。况有冰桥最奇绝,银虹一道似天梯。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40千米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迹。炳灵寺石窟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炳灵寺石窟门票50元,观光游船票50元,停车费5元。男性60(不含60周岁)-70(含70周岁)岁、女性60(不含60周岁)-65(含65周岁)岁凭身份证门票半价,65岁以上女性免门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现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炳灵寺石窟的造像和壁画。
下图是北魏延昌(512~515)年间开窟的第125龛,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刻画传神,风骨感人,二佛正在论经。
炳灵寺石窟最大的佛像,171龛的依坐弥勒佛。
171龛的依坐弥勒佛,系唐开元12年(公元731年)由陇右群牧使兼凉州观察使薄承祧出资修建。佛像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腹部以下为泥塑。171龛的依坐弥勒佛是炳灵寺石窟中体量最大具有标志性的佛像。大佛头顶上的洞窟通过栈道可以参观,但需要单独购票,每人300元,由讲解员带领游人沿栈道参观。实际上,带一个望远镜则可以在对面欣赏大佛头顶上的洞窟。
窟中的飞天壁画。
下图是171龛的依坐弥勒佛,图片中右侧的大石头是一块多彩石,与伏羲庙中的女娲补天的补天石相似。
下图是唐代开窟的77窟,明重塑、重绘,窟内正中为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观音,各面呈竖式排列,形象由下而上共五层,是明代藏传佛教的典型作品。
下图远处的双峰是石林的姐妹峰。
炳灵寺全景,近处171龛的依坐弥勒佛,远处的姐妹峰。
离开炳灵寺,前往拉卜楞寺,途径刘家峡大桥。
刘家峡大桥位于东乡县考勒乡奔驰沟的折达公路上,南北走向,全长568米,桥面宽15米。
刘家峡大桥是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桥梁建设时首次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悬索桥桥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大桥两岸设置观景平台,免费观赏刘家峡水库,停车费3元。
大桥左岸的桥头边,建有可以登临桥边山顶的栈道,称为东乡奔驰沟云梯。
夕阳下的刘家峡水库。
离开刘家峡,前往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