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5阅读
  • 1回复

[电脑]人机协同,如何重塑人的写作主体性[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050
金币
24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9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11-12) —

  

越来越“个性”的人工智能。


观众在参观第七届世界声博会上的一款文艺创作机器人。

    10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王峰教授团队正式推出“智能写作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轻松创作小说。这是该团队继发布国内首部人工智能(AI)生成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后,在人工智能写作上取得的新突破,AI写作又一次引起业界讨论热潮。在众多文艺门类里,为何AI“钟情”于网络文学创作?面对AI强势介入,网络作家如何应对?与传统工业机器相比,AI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像人,我们现有学术话语能否精准且充分描述这个新事物?本期两篇文章对此作出探讨,敬请关注。
  就文学写作而言,网络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让这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以写作为职业。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媒介革命的力量。网络以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广度和速度,把文学送到千千万万人手中,中国网络文学就是一个例子。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注册作者已有两千多万人,其中活跃作家接近百万。
  网络时代同时也是写作的“最具挑战性的时代”,原因也在媒介革命。近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普遍焦虑。AI真的能代替人写作吗?最终会不会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对于这个严峻的问题,很多作家是回避的。不过,有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表示,作者可以不考虑AI问题,但网文平台不敢。为什么平台不敢不考虑?因为AI的突破关系到网络文学生产模式的大变革。
  AIGC的确是一种“可怕”的生产力,它能以极快的速度不眠不休地生成内容。在它的效率压力下,人类无论写得多快多好,似乎都不堪一击,因为机器哪怕在最基本水平上,也是在模仿最优秀的人类生产者,或者说能达到人类在写作效率上的“极限状态”。然后机器进一步优化,尤其在全自动“个性化定制”技术出现以后,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这使平台不得不去重视和应对。
  然而,值得安慰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AI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创作。在各种创作实验中,AI生成的“作品”还停留在相当平庸的阶段,AIGC目前最有潜力的发展尚在“人机协同创作”的层面上。而“人机协同”是一个老话题,自从人类研究技术、发明工具起,它就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威胁。
  归根结底,AI是一种媒介,是“人的延伸”。当然,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媒介,它深度介入人类的生活,同时结构性地影响了此前的人机协同环境,改变了人与技术共处的方式。关于AI时代的人类写作,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AI的出现令人类写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并且这一“新变”又是一种“质变”,它让我们直面一些更本质的写作问题,比如,与AI协同时,人处在怎样的写作状态?如果在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不再占有唯一的主导地位,又当如何重塑人的写作主体性?
类型和设定为AI创作提供了导航系统
  人机协同写作实质是“像人的机器”与“机器化的人”的协同——机器学习人类的写作,变得“更像人”,而人类也在使用机器过程中逐渐被影响,改变了原本的写作方式。要开启这个进程,首先人与机器要有赖以互动的中介。
  机器改造环境的前提是“剥离”,比如工业机器将自然环境从人类原先的世界观中剥离。此前,自然本与“神”或“天”联系在一起,被赋予神圣的意义。与之剥离后,自然才成为工业机器改造的对象。类似的,人要通过机器改造写作,就要把构成文本的符号从一部部独立的文艺作品中剥离。对此,文学界最“先锋”的宣言,来自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于1967年提出的“作者已死”。这个观点割断了“大写的作者”与其笔下文本之间唯一的、绝对的、权威性的意义联系。作者的意图并不构成作品的唯一解释,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读者可以建立新的理解。构成文本的符号因此脱离了作者个人意图的控制,“作品”也成为一段人人都能与之互动的开放文本。
  计算机将文本视为开放的符号系统,按照人类处理文本的一般方式,而非作家的个人习惯,对文本进行编辑和整理。AIGC即是在庞大文本量的支撑下,通过数以亿计的参数“猜测”新文本的计算模型,它所预先“学习”的人类文本,构成了生成新文本的数据库。
  对写作的“数据库”,人类作家也并不陌生。日本学者东浩纪在讨论亚文化作品时提到了数据库,认为这些作品中的叙事元素如世界设定、人物设定等,组成了一个扁平的数据库。设定具有直接、一般的意义,相互没有严格意义层级区分,因此可被自由选用到不同作品中。
  数据库设定既可以脱离具体文本“自由行走”,又是有“向量”的、半自律的。当设定之间发生联系、组成文本时,它们可能互相吸引和嵌合,也可能彼此排斥和矛盾。如此,设定的“标准化”“模块化”既可以在互联网交流中独立通行,也能交织形成具体的叙事意图,反映作家个人的思考。那么,在整体的叙事走向即故事模式上,是否也有类似机制在起作用?
  在网络类型小说中,存在共识性的写作“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取自美国学者马诺维奇在讨论新媒体特征时提到的“可导航空间”概念,新媒体写作指向一种不同于现代小说的叙述机制。马诺维奇认为,现代小说更多是由对话、观看和行动驱动叙述,内容通常是连续的描写性段落;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可导航空间则以动作为叙事导向,空间导航“既是叙述工具,又是探索工具”。以人物成长为例,现代小说作者会通过描写来发展人物,“在开篇就指出他们的问题,在结尾说明人物通过成长而学到的东西”,而电子游戏设计者会构建好一系列“预备材料”,让角色在与游戏世界互动、碰撞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血肉。
  网络文学叙述机制类似于电子游戏,导航系统指向情节模式,它预设了故事的大致走向和范围。简言之,在网络文学中,导航系统即类型和设定。“爽文”就是一个典型的类型,作者无论怎么使用设定、构建情节,一般都不会超出“爽”的范围,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作者和读者都认同的、最基本的写作共识。现在,这些存在于人类故事背后的底层叙事模式也能为AI所识别。AIGC的联结主义理论主张让机器学习人类组织语言符号的普遍模式,而这些模式广泛分布在人类文本中。机器通过学习大量文本,能从中识别模式,并生成新文本表达它们。
  AI以机器的逻辑模仿人类的理解和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知识物质化了,也将人类的创作交流活动外化了。因此,研究人机协同创作的工作原理,首先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创作原理。为什么网文的创作门槛这么低?为什么未经严格训练的作者也能写长篇网文,熟练者还能“日更过万”?对许多网文作者来说,“我就是AI”,每个人都能在某种模式的范围内、借助一系列模块化的叙事元素快速组织出一篇故事;对读者来说,由于对设定和类型有共识,才能顺利建立交流、求同存异。
“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将是人机协同创作的两种方式
  AI写作也启发了有关人类创作本质的新问题。如果“我不是AI”,那么“我”是什么?“人的用途”是什么?纵观技术史,只能说,但凡机器能学习,并在效果上大致替代人类的功能,都会逐渐转移到机器上。作为媒介,机器确是“人的延伸”,促使人类转移旧功能、建立新的主体性。通过人机协同创作,人类除了强化写作效率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提高写作质量。
  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据此可以建立两种协同写作方式:“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
  所谓导航性写作,就是人类指挥,AI“码字”。人类将数据库写作的职能让渡给AI,并通过与AI生成的文本互动,引导叙事方向。这是因为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比如网络类型文,AI需要事先学习特定类型的材料,才能掌握其叙事模式,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即使对网文类型有所了解,AI也不一定能像人类一样“融会贯通”,在不同类型文中灵活运用设定。此外,AI的计算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生成长度后,AI就会开始“忘记”最初的设定。由于生成文本时带有概率性因素,AI也容易篡改写作细节。
  因此,在AI承担原先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后,人类就要负责“导航”,包括记忆和取舍写作细节、思考不同的叙事可能性等。针对AI生成内容较为平庸的问题,人类也可以构想新的互动方式,以更好地协同AI改善叙事质量。例如,人可以通过让AI“扮演”特定的人设,反复优化提示词,引导AI生成更加生动、细腻的叙事文本。这个过程中,AI也通过叙事帮助创作者打磨和完善角色设定,将存在于作者脑海中的可能性逐步实现。
  另一方面,与AI互动时,人类不可避免地受限于个人的知识视野。AIGC目前学习的文本已达兆计,虽然对一些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但也“读”过了人类无法独自读完的文本量。反观人类,在完全的导航性写作中,人并不容易觉察自身的认识限度。当人类只在一片相对确定的空间里推断叙事的走向与写法,自然就很难看清可能性空间的边界,也无法充分利用AI为人类“延伸”出广阔视野。因此,探索性写作是对导航性写作之局限的修正,旨在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探索性写作没有特定的步骤,只是一种写作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中,人类并不是在主持推进一份叙事文本,而是试图将写作“还原”为“对话”,通过对话探索导航系统的限度,比如接触陌生的知识模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讨论某情节,了解不同设定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等。
  在探索性写作中,人类的写作主体性可能得到更新。另外,人类也将AI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祛除了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计算机一定没有创造力吗?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果真在创意上劣于人类吗?如果将创意的前提设定为“出人意料”,计算机有时反而能生成颇具创意的结果。
  有关计算机是否有创造力的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正围绕计算创意学这一新兴方向展开研究。对写作,我们不妨也持开放态度,将AI时代的文本视作“可玩的文本”。文本是可“玩”的,过去是作者自己同自己“玩”,只是其交流过程在作品完成后隐去了;近来,文本越来越能通过互联网供许多人“玩”,网络文学中的“大神之作”,其实是整个互动写作进程中的一场“游戏直播”;现在,AI也加入了“玩”的行列,通过互动写作,人类和计算机开始能共同探索新创意。人机共“创”,或许是人与AI共处的最佳方式,也是人应对媒介挑战的关键一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0545
金币
1255775
道行
1965
原创
2249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9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1-09
  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和搜索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的个性化发展和影响。

   AI写作的个性化发展

  1. 个性化写作风格的重要性:个性化写作风格是吸引和保持读者注意力的关键。AI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读者的偏好,创作出符合他们口味的作品。例如,AI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历史和互动数据预测他们可能喜欢的写作风格,并据此生成个性化内容。

  2. 利用AI工具进行个性化创作的方法:

  - 语言风格定制:AI写作工具提供多种语言风格选项,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或自定义风格。

  - 主题和内容定制:AI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生成个性化内容,确保作品与读者兴趣紧密相连。

  - 情感和语气调整:AI能够调整输出内容的情感色彩和语气,使作品更加符合作者的风格和读者的期待。

  - 个性化词汇和表达方式:AI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词汇和表达方式的个性化选择,使作品更加符合作者的风格和读者的偏好。

  3. 实际操作案例和个性化写作技巧:

  - 品牌故事:通过AI工具创作具有品牌特色的故事,成功传达品牌理念和价值观。

  - 个性化营销文案:利用AI生成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营销文案,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AI写作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

  1. AI写作的效率和个性化:AI写作工具如“灵咔灵咔”创意写作智能体(CWA)能够精准把握小说的时间线和人物间的情感变化,极大地提升了写作效率,实现高质量内容的快速生成。

  2. 人机协同创作:人机协同写作实质是“像人的机器”与“机器化的人”的协同,机器学习人类的写作,变得“更像人”,而人类也在使用机器过程中逐渐被影响,改变了原本的写作方式。

  3. AI写作的挑战:尽管AI在创意方面尚需依赖人类的输入,但其处理大量文本的能力是惊人的。AI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就完成了百万字的创作,而一位成熟的网络文学作家通常需要一整年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4. AI写作的伦理和学术限制:AI写作有伦理的限制,有些话题它不写,不回答。未来的文学创作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家创作,另一类则是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综上所述,AI写作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它不仅能够提高写作效率,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个性化内容。同时,AI写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需要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保持警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