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阅读
  • 3回复

[娱乐八卦]深扒武则天的功与过,原来这才是无字碑上没有刻字的真正原因[7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2621
金币
1091807
道行
1951
原创
2155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5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4-11-03) —



合葬着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里立着一块歌颂唐高宗李治一生的述圣纪碑,和一块为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

千百年来,无字碑为何无字是困扰无数史学家的一个谜团。

1982年,大周皇帝武则天的除罪金简在河南登封县被发现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那是武则天晚年时期命一个叫胡超的使臣,替她投放到嵩山,向诸神祈愿的一枚金简,金简上有一句话是:「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此简一出,激起了考古学界和史学界的轩然大波,它是否能解释无字碑无字的秘密呢?一生权欲炽盛武则天到了晚年难道真的认为自己有罪吗?

今天我们透过武则天的功与过来破解无字碑的谜团。



袁天罡的预言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一年),公元627年,唐朝开国大臣武士彟到四川广元任职,正巧神相袁天罡路过广元,就被武士彟请到了府上,为子嗣看相。

袁天罡出神入化的相术当时已名震大唐,武士彟的夫人杨氏一走进厅堂,袁天罡便吃惊地说道:「夫人当生贵子」。

杨氏先把大儿子武元庆和二儿子武元爽叫了过来,请袁天罡先瞧瞧他们。



其实,武元庆和武元爽并非杨氏所出,是武士彟的原配妻子相里氏生的。相里氏去世后,武士彟续弦了杨氏,杨氏为武士彟生了三个女儿。

袁天罡看了武家两个儿子的面相后说道「管三品,保家主也」,意思就是能保住家族产业。

杨氏接着又唤来了自己的大女儿武顺,袁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

武顺就是后来的韩国夫人,她嫁给了唐朝鲜卑族大臣贺兰越石,史料对贺兰越石的记载很少,但是却明确记载了越石早卒。



随后,杨氏又让人把尚是幼儿的二女儿带了出来,二女儿当时穿着一身男孩的衣服。袁天罡一看大为震惊,说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众人听后也是大惊不已,杨氏的二女儿正是后来的武则天,而武府上下当时都知道,她是一名女子。

袁天罡的这个预言可并非什么流传于民间的野史趣闻,而是记载于《新唐书》中的正史故事。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选入宫,成为了李世民的才人。

唐朝后宫皇后之下的后妃品级为,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加上皇后共122人。

四妃为正一品,九嫔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中的婕妤9人,为正三品;美人九人,为正四品;才人九人,为正五品。



其中才人除了貌美,还需要饱读诗书,因为才人也充当皇帝秘书的职责。皇帝在内廷接见大臣时,才人可能会被皇帝带在身边,代皇帝起草手谕。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武则天入宫之前,其母杨氏与之惜别,痛哭流涕,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却冷静地说道「见天子怎知不是福气呢?何必囿于儿女私情而哭哭啼啼」。

就这样,武则天开始了她大女主的人生。



贞观二十二年,天显异象,原本只在黎明前漆黑的夜晚出现的太白星,竟在白天也频繁出现,这可把李世民给吓得够呛,他找来了太史令李淳风为其占星。

要是皇上没问,李淳风还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下皇上问了,他要是不实说,就是欺君了。

李淳风的占星结果总结下来就三个字:女主昌。

他进一步解释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武代李兴」,就是姓武的女子会代替李家掌管天下,这下李世民彻底慌了,差点下令诛杀了天下所有姓武的男女,还好被李淳风拉住了。



李淳风说,所谓「王者不死」,既然上天派了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杀是杀不尽的,陛下逆天而行,反而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若是顺天而为,说不定将来天下还会回到李家手中。

李世民表面同意李淳风的说法,但暗地里还是杀了小名为「五娘子」的驻守玄武门的左武卫将军李君羡。

可能是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武代李兴」的武氏会真的是个女子吧,武则天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一女侍父子

虽然一进宫就被封了个五品才人,但在李世民身边服侍的12年里,武才人一直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可见武才人在李世民那里并不得宠。

史书对二人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可能是没啥好记的,也可能是不方便记。唯一一件小事,还是武则天晚年时自己回忆的。

唐太宗李世民有匹名驹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



武才人在太宗身边侍候时,对太宗说:「臣妾能制服它,但是需要三件东西:铁鞭、铁锤和匕首」

李世民问武才人打算怎么做,武才人说,「先用铁鞭抽它,它肯听话便罢,倘若不服再用铁锤敲击它脑袋,若再不服,我就一匕首捅了它」

在场的大臣们无不大惊失色,唐太宗也说「那这样狮子骢岂不死了」

武才人则说「死了也罢!纵然此马能日行千里、能负千斤,若不能为人所用,又留着它做什么呢?」



李世民听后,嘴上夸赞武才人的英气,但内心估计是无比震撼的,想不到武才人外表柔媚,手段却如此刚烈。也不知道武才人在李世民那儿不得宠跟这事儿有没有关系。

李世民晚年时,重病三年,太子李治在榻前尽孝,结果李世民的病没好,李治却跟李世民的才人好上了。

李治初遇武才人时19岁,那一年武才人23岁,她穿着一袭石榴裙,一个回眸,太子神魂颠倒。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好奇武则天的长相,虽然目前还没有武则天的真实画像出土

但根据《大卢舍那像龛记》的记载,位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只因当年登基后的李治夸赞了武则天一句「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

大佛修建时,武则天还自掏腰包拿出了二万贯脂粉钱赞助了大佛的雕刻。

「卢舍那」的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晚年也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zhao)」,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李治还是太子时,与武才人的这段突破伦理的恋情,在正史《资治通鉴》和野史《情史.情秽类》中都有记载

李治为太宗侍疾,见才人武氏而悦之,然后就「东厢烝焉」了,可见李世民死之前,儿子就应该帮他把绿帽戴好了。

贞观23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才人依例和其他没有子嗣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而另一边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高宗继位以后非常勤政,他把李世民时期的三日一朝改为了「一日一朝」

再加上皇帝本就后宫佳丽三千,照理说,没多久,高宗李治就会把他和武媚娘的这段情抛驻脑后,但武媚娘没给他这个机会。

武媚娘写了一首诗,想办法递到了李治手里:「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思是,我想你啊,想你想的都成红绿色盲了,红的都看成绿的了,每天以泪洗面,你要是不信的话,就来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上面还沾着我的斑斑泪痕。

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武则天口中的这条石榴裙,裙子上绣着栩栩如生的石榴花和蝴蝶。

据专家考证,这是武则天最喜欢的裙子之一,晚年时既信佛又信道的她将此裙供奉于法门寺,意为代自己侍奉佛祖,这才有了法门寺地宫发掘时,石榴裙重见天日的这一幕。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李世民周年忌日时,李治入感业寺进香,又与武媚娘相遇,两人互诉衷肠。

随后,王皇后主动请求李治将武媚娘纳入宫中,不过这可不是因为王皇后被李治和武媚娘的爱情打动了。

在王皇后的布局中,武媚娘就是她用来对付盛宠正浓的萧淑妃的棋子,只是她没想,她招来的是个终极大Boss。



狠辣手段

被压抑的情感一度复燃,便会如干柴烈火般一发不可收拾。武媚娘二进宫后,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萧淑妃如皇后所愿被李治晾在了一旁。

公元652年,武媚娘再次回宫后不到一年,就诞下了长子李弘,几个月后晋升为昭仪。

昭仪是九嫔中的第一位,是正二品的级别,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

此时,王皇后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萧淑妃已不具任何威胁,真正要命的威胁是来自令皇上神魂颠倒的武昭仪。昔日的敌人成了盟友,王皇后和萧淑妃开始密谋共同对付武昭仪。



后宫其实也是政治博弈的第二战场,王皇后背后其实是自隋唐一统后就一直左右政权的贵族势力--关陇集团。

宰相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李治的舅舅,李治对这位舅舅的情感是忌惮大于敬重的。

当年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太子之位是你舅舅给你的」成了李治内心里挥之不去的梦魇。



登基后,关陇贵族集团也像是压在李治头上的一块巨石,他想要收回皇权,而武昭仪想要登上后位,二人的政治目标是高度重合的

此时的他们与其说是一对伉俪情深的夫妻,不如说是一对政治盟友。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初,武昭仪产下长女安定公主,但小公主还未过百天就早夭了。



关于安定公主的死,后世一直流传是武昭仪这个当妈的,下的狠手,目的是为了嫁祸王皇后。

但最早记载此事的史书《旧唐书》和《唐会要》中只记载了公主的夭折,并没有言明死因。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武昭仪在女儿刚夭折时就展现了自己的冷静,甚至也筹谋了下一步的计划。



《旧唐书》成书100多年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了《新唐书》,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其中安定公主之死的故事变得丰满了起来:

王皇后来看望小公主,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离开后,武氏就亲手杀死了小公主,《新唐书》说是用被子捂死的,《资治通鉴》说是掐死的。

总之,等到李治过来看孩子时,武昭仪假装欢笑地和李治一起掀开被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昭仪啼哭不止,下人说只有王皇后刚刚来过。



安定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可能只有天知地知了,李治信不信是王皇后所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早已动了废后之心了。

可废后是大事,李治需要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贵族门阀的同意。

于是,永徽五年安定公主早夭的同一年,李治和武昭仪主动前往长孙无忌府邸拜访,并在宴饮期间赠予了金银财物十车,还暗戳戳地提到了王皇后无子的事实。



注意了,此时李治提到的废后由头是「无子」,而不是杀害安定公主。可没想到,长孙无忌礼物照单全收,关于废皇之事则故意顾左右而言他。

李治和武昭仪扫兴而归。出长孙府时,他们相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开始了对付关陇集团的全力突围赛。

武昭仪在李治的授意下,暗中结交了不少被关陇集团边缘化的朝臣们,如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人,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已然悄悄崛起。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6月,王皇后又被发现在宫中行「厌胜之术」,诅咒武昭仪。厌胜之术是一种巫术,类似于做个小木偶写上生辰八字施咒。

在宫中施巫术是犯了大忌的,见时机已经成熟,李义府在李治和武昭仪的暗示下,带头上书要求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纷纷附议。

朝堂上,关陇贵族和新兴的权贵吵作了一团,最终唐朝军界最高领导之一的英国公李勣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一语点醒了李治。



李勣这么说,就代表军界不会插手此事,许敬宗逮住机会赶紧在朝堂上附和说,庄稼汉多收几斗米,都想着换老婆,何况天子?天子立后,什么时候轮到他人非议了?

就这样,永徽六年,公元655年11月,李治随便找了个「阴谋下毒」的由头,废掉了王皇后,同时,武氏被封为皇后。

至于萧淑妃,因为之前与王皇后共谋对付武则天,也跟王皇后一起被打入了冷宫。



武则天这边则是深知斩草除根的重要性。只因李治曾偷偷去冷宫看望过王皇后和萧淑妃,担心王氏、萧氏死灰复燃的武则天,下令对二人实施了「骨醉之刑」,就是做成人彘之后再投入酒瓮之中,王氏、萧氏含恨而死。

公元659年,许敬宗等人密奏李治,称长孙无忌与监察御史李巢勾结,可能有造反的嫌疑。李治在未与长孙无忌对质的情况下,就下令剥夺了他的官职和封地,并流放至黔州。

长孙无忌的儿子们也被罢官、除名,流放到岭南。不久后,长孙无忌在黔州自缢。「废王立武」看似是后宫风波,实则重重打击了关陇集团的势力。



此后,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连娘家人都没有放过。开头我们提到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的丈夫贺兰越石早亡,留下了武顺一人拉扯一双儿女。

武则天在宫中站稳脚跟后,风韵犹存的姐姐武顺就经常出入宫中,一来二去竟然跟妹夫李治对上眼了,武则天和武顺的姐妹感情产生了嫌隙,民间甚至有流言说武顺是死于武则天之手。

更炸裂的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被高宗李治看中了,贺兰氏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史书甚至称其为「国姝」。



公元665年,武顺去世后,武则天常把贺兰氏接到宫中小住。小丫头正值豆蔻年华,李治看她一眼,就走不动道了。

贺兰氏也是不知人世险恶,以为世间唯有皇帝最大,只要得了皇帝的宠爱就行了,况且姨母武则天已是黄脸婆,如何与青葱似的自己相比。

于是《新唐书》中就记载了这样的恐怖一幕:公元666年9月,武则天带着贺兰氏去看望母亲杨氏。武则天的两个堂哥武惟良、武怀运为了讨好武则天进献了食物。



武则天则借机在食物中下毒后,并借口说跟母亲有事商量,让贺兰氏自己先吃喜欢的菜肴。没吃几口,贺兰氏便腹痛难忍,七窍出血而亡。

武则天称下毒的元凶是堂哥武惟良和武怀运,如此一箭三雕,一举除了贺兰氏和两个堂哥。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好奇了,武则天跟这两个堂哥有什么深仇大恨啊?



其实不止是堂哥,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去世后,她的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以及堂哥武惟良、武怀运落井下石,屡次欺辱杨氏和杨氏的子女。

武则天登上后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亲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发配到了偏远地区做官,接着自然就要清算两个堂兄了。

除此之外,还有传言称,武则天次子李贤之死也跟武则天脱不了关系。



公元675年,武则天长子,同时也是太子的李弘因肺结核去世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就被立为了太子。

公元680年,太子李贤宫中被搜出了大量兵器,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而控告李贤谋反的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原因可能跟另一则传闻有关。

《新唐书》记载李贤并非武则天所出,而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生的,武则天为掩盖丑闻就把李贤养在了自己名下。

公元684年,武则天曾派遣酷吏丘神勣jì赴巴州监视李贤,李贤被逼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据民国文学家林语堂所著的《武则天正传》统计,武则天一生共杀害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这还不包括被牵连的党羽。

李治中年时,风疾发作,动不动就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这给了武则天发挥政治才华的机会。

李治还在世时,就与武则天合称「二圣」,后来又自封「天皇、天后」。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然而,李显在龙椅上屁股还没坐热,就因为忤逆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贬到均州去了,后来又被关押到房州,一家人在均州、房州提心吊胆生活了15年。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李旦知道母亲的杀伐手段,不敢造次,即使被软禁在宫中,当个傀儡皇帝,也毫无怨言。



几年后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已为登基营造了足够的声势,唐睿宗李旦也「见机行事」,上表称愿意退位,劝进武则天登基,甚至还要求武则天给自己赐姓「武」。

小儿子非常懂事,武则天也很高兴,顺水推舟,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中国史上唯一一个由女帝统治的朝代「武周」诞生了。



女帝的功与过

武周政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有人说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在她的统治下,社会安定,人口迅速增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有人提出了武则天版的「格林公式」:你来之前我们是盛世,你走了我们还是盛世,只有你在时,是洼地。

那么抛开性别不说,武则天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呢?从武则天治国的三功四过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功绩一:完善科举、任人唯贤

早在与李治共同执政时期,武则天就不断打击门阀贵族,提拨寒门。登基后,武则天更是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开通了寒门上升通道。

中国古代独有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清朝衰亡后,被废止。

之前我们在会员视频中,曾聊过科举的前世今生,提到了隋朝时期,科举还没有严格的选拔程序,多由皇帝下诏征辟,由州郡荐举人才。



人才推举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的猫腻比比皆是。唐初的科举制还是沿袭隋朝的制度,武则天称制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开科取士」制度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还首创了「殿试」,就是皇帝在皇宫大殿上亲自向考生发问。



此举既防止了考官徇私舞弊,又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无疑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壮举。

武则天晚年又创办了「武举科」,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武艺超群的将帅之才,增强国防力量。此后的宋、元、明、清均沿袭了此科。

用人方面,武则天不计门第、不拘资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一律量才使用。



功绩二:重视农商发展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焦枝铁路修至洛阳段时,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十几个直径十多米的六角形大坑。起初,施工队以为是挖到了什么古代墓葬群,赶紧上报了相关部门。

考古队赶来后,经过发掘研究,确认这并非什么墓葬群,而是古代的粮仓群。打开其中一个粮窖的木板时,考古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里面竟然装满了约60万斤的完好粮食!

这些经历了千年岁月的谷物,仍然保持着原貌,粒粒清晰可见。更让人惊讶的是,将这些谷物带回实验室进行培育后,它们竟然能够正常发芽,这是什么古代黑科技啊!



进一步发掘后,专家们破解了令人惊叹的古人储粮技术。粮仓群位于洛阳老城区,地势较高,利于防水防潮。

窖壁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应该是在最初挖窖时,用火烘干了泥土。窖壁上还涂有一层隔水、隔气的青膏泥。

窖底先铺草木灰、再铺木板、草席、糠、最后再铺一层草席,五层防潮,这种储粮方法被称为「席子夹糠法」。



经过了长时间的发掘后,一片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仓窖400余个的粮仓群,呈现在考古专家们眼前,它正是有「天下第一粮」之称的含嘉仓。

而含嘉仓的主要使用时期就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

武则天曾说过「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她规定,凡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凡「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地方官,轻则贬官,重则罢免。

农业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武周时期的经济活动空前繁荣。统计数据显示,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时,唐朝全国户口数为385万户

而到了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全国户数达到了615万,几乎翻倍,人口的增加是社会稳定最好的证明。



功绩三:提升女性地位

这是洛阳博物馆中的一尊「女子骑马陶俑」,在初唐到盛唐时期的墓葬中,都可以见到类似的陶俑,文献中也不乏唐代女子骑马的记载。

而武周时期,女子不但可以骑马,还可以当官。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女官」与前朝的「女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之前,女官主要负责管理后宫琐事,而武则天称制后,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宫廷女官也开始从后宫走到了台前,有的能直接参政,前朝地位甚至毫无逊色于男性官员

我们在之前视频中聊过的上官婉儿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完「功」,我们该来说说「过」了,提到武则天的过失,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武周时期疆土的流失了。

过失一:疆域缩小

这是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时,唐朝的疆域图。



这是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时,武周的疆域图。



这是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中宗复唐时,大唐的疆域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武则天执政时期,确实是丢掉了位于北方草原的大片疆土的,不过这种疆土的流失并不是无法解释的。

唐高宗在位后期,西边的吐蕃开始崛起;高宗去世前一年,北边被唐朝统治了近30年的突厥反叛复国。

接着,高宗去世,武则天作为太后掌权,反复摆弄自己的几个儿子,大唐内部乱做了一团,无暇顾及外部纷争。直到武则天肃清异己,登基称帝,才腾出手来,抵御外敌。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等人率大军征讨吐蕃,收复了安西四镇。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起,吐蕃攻陷了安西四镇(于阗、疏勒、龟兹、碎叶),丝绸之路被堵塞。

此后20年间,唐朝两复两弃安西四镇:公元673年,收复安西四镇,四年后的677年,又被吐蕃攻陷;679年再次收复安西四镇,687年又被攻陷。



过失二:重用酷吏,杀害朝臣

公元686年,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的第三年,她在全国各地的放置了告密铜匦,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检举箱」,大举报时代来临。

武则天还扶持酷吏,用于消灭政敌。我们曾经聊过的《罗织经》就是四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编写的教人如何罗织罪名、构陷他人的书。

靠着这些酷吏,武则天肃清了李唐宗室贵族反对派和位高权重的大臣反对派,坐稳了女皇的宝座。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周政权实现了初步稳定,这些酷吏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这一年,武则天除掉了四大酷吏中的索元礼和周兴。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四大酷吏中的侯思止不顾武则天禁令,滥用丝绸,遭到宰相李昭德的审查,坐罪杖杀。

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四大酷吏中的最后一个来俊臣也因诬告太平公主不成,反被揭发,而最终被斩首于闹市并陈尸示众。



过失三:大兴佛事,劳民伤财

武则天晚年时,信佛崇道,在全国各地修建寺庙、塑造佛像。在神都洛阳建明堂,采天下之铜铁,铸造「九鼎」、「天枢」、十二生肖神铜像,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

尽管大臣们一再劝谏,但武则天为了积攒所谓的功德,还是坚持大兴土木。

公元694年,她甚至下令:「盗佛殿內物,同承御物」,将寺院里那些袈裟木鱼视为皇家使用的器皿,严加保护。



过失四:豢养面首、荒淫无度

提起武则天,我敢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她晚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史。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成的《讨武曌檄》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洎乎晚节,秽乱春宫」,说武则天晚年时淫乱成性。

《旧唐书》也记载「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甚至有传闻说武则天登基后彻底放飞自我了,豢养面首3000人。



有一说一,3000人着实是有点夸张了,别说武则天当时已经六七十岁了,就是20岁的小姑娘也受不了这艳福啊。

武则天豢养的面首中,比较出名的也就四人:薛怀义、沈南璆、张昌宗、张易之。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就是个市井卖药的,因为身材伟岸,被千金公主发现并献给了武则天。



千金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姑母,也是说,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时,千金公主算是武则天的小姑子。

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时,千金公主算是武则天的姑母。后来千金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竟然认她做义母,被赐「武」姓,这关系也是够复杂的。

被千金公主进献来的冯小宝侍寝有术,很快便得到了武则天的专宠。



了能让小宝合乎情理地往来后宫,武则天接受公主计策,让冯小宝剃了度,然后到白马寺进修,成了一名僧人,再给他赐名「薛怀义」。

从此,薛怀义便以切磋佛法为由,与武则天夜夜笙歌。

后来御医沈南璆成了武则天新的男宠,薛怀义受到冷淡。说起武则天收编沈南璆的过程,那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武则天晚年时,病魔缠身,服用各种补品都收效甚微。一天太医沈南缪告诉武则天:陛下这是血气之衰,非药石所能为力,只有采取元阳,以培根本,才能阴阳合而血气充足。

当时沈南璆也就40左右,长得英俊潇洒,武则天看着这俊俏的脸庞说,既然要采阳补阴,不如就劳烦爱卿吧。

沈南璆嘴上说着「臣惶恐、臣惶恐」,身体到很诚实。

从那之后,沈南璆就步步高升。说来也怪,采阳补阴之后,武则天真的感觉身体好多了,还长出了一颗新牙,为此,龙颜大悦的武则天大赦天下。



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向其晋献了美男张昌宗。张昌宗又向武则天介绍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

兄弟俩都得到了武则天的喜爱。公元700年,武则天设立「控鹤府」,说白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

《通典》记载,控鹤府分为左控鹤与右控鹤,各有二十名侍郎,分别由张易之和张昌宗掌管。



控鹤府成员也是有等级制度的,控鹤监一人,从三品;控鹤丞一人,从六品;控鹤主簿一人,从七品;左右控鹤的四十人,皆为从五品。

这简直就是复刻了前朝帝王的后宫制度。关于武则天香艳史更详细的内容,我想大部分小伙伴是不感兴趣的,我就放在会员视频里,再跟大家细聊了。

其实如果只是宠幸面首,还算不上武则天的过失,毕竟男人当皇帝时可以后宫佳丽三千,怎么女人就不行了。



武则天在私生活上的过失主要在于任由二张构陷忠良,插手朝政。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被构陷处死。

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女儿,武则天的亲孙女。其丈夫武延基是武则天的侄孙。

邵王李重润是李显的嫡长子,武则天的亲孙子。这三位武则天的至亲就因为说了二张的坏话,就这样被「消失」掉了。此事,间接引发了后来的「神龙政变」。



公元698年,称帝8年后74岁的武则天,把流放房州15年的儿子李显接了回来,重新立为了太子。

转眼到了704年,81岁的武则天忽然重病卧床,住进了迎仙宫,由张宗昌、张易之陪侍左右,其他人见不到女皇的面。

外界这可急死了,二张这些年依仗女皇的宠爱,已颇有权势,支持李氏的大臣担心李显的继位恐有变数,二张如果趁机谋取皇位,那就糟了。



于是,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夜间,宰相张柬之带头发动了神龙政变,逼女皇退位,并顺利斩杀了二张。

神龙政变过后,李显再次登基为唐中宗,并且毫无悬念地将武周改回李唐,武则天幽居上阳宫10个月后病逝,享年82岁。

从以上的故事中,不难看出武则天虽然未必能被称得上千古明君,但也绝非一个拉垮的皇帝。去世前,武则天要求死后灵柩送回长安,与李治合葬乾陵。



无字碑之谜

如今,乾陵主峰前的述圣纪碑和无字碑东西呼应,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块由武则天亲撰、唐中宗李显书丹,洋洋洒洒5000字歌颂了唐高宗李治的一生;另一块光秃秃的一座石碑,空无一字。

关于无字碑上无字的原因,有专家说,那是继任者心怀怨愤不愿刻;也有专家说本来已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抹去了,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

还有人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成就是世人无法理解的,后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正所谓「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1982年5月,河南登封县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峻极峰的石缝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枚闪闪发光的金片,经鉴定,这是武则天命人投放于嵩山的「除罪金简」。

金简上用双钩楷书刻着63个字,大意为: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羡慕长生,故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山天门山投掷金简一枚,祈求三官九府能够对武曌除罪消灾。

落款为武周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此简被发现后,有人说无字碑的谜团终于被破解了,是武则天晚年也自感罪孽深重,无颜在碑上刻字。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在查阅武则天晚年崇佛崇道的资料时,发现了另一个故事。

传说《金刚经》的开经偈就是武则天写的,全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武则天晚年多次邀请高僧大德进宫供养,为她指点迷津。先后有北宗神秀、蜀中智诜、嵩山老安等高僧进宫,成了帝王师。



不过武则天最想邀请的还是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大师是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在佛教史上被称为「禅宗六祖」。

武则天敬仰慧能大师在佛法上造诣,曾多次派人邀其入宫,但都被婉拒了,直到武则天去世,两人都未曾见面。

不过道是无缘,却有缘,慧能大师也托人给武则天带去了开示,两人在私底下已达成了某种默契,可以说武则天余生受到了慧能禅学思想的巨大影响。



那是公元703年左右,年迈的武则天最后一次派使者薛简前往宝林寺邀请慧能大师。

此时,神秀大师和智诜大师已驾鹤西去,老安也因身体不适,想要退隐山林,他建议武则天再下旨意,邀请慧能大师进宫来主持内道场。

薛简找到慧能大师时,慧能大师正准备前往韶州大梵寺,为城中群众讲经说法,薛简当即宣读诏书,召慧能进宫。慧能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多有不便,



武则天的好意他心领了。薛简表示自己的使命就是带慧能进宫,其他的管不了那么多,说罢便准备采取强制措施。慧能大师见薛简如此不讲道理,说:「请问薛将军,什么是佛法?」

薛简被问愣了,他说:「下官愚钝,无法回答大师所问」。

慧能大师说:「莫非佛法是打打杀杀?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吗?既然你不知道,就与我一同前往大梵寺,先了解什么是无上佛法,再讨论进京的事。」



慧能大师在大梵寺讲述了自己黄梅得法的过程,法会过后,薛简内心得到很大的洗礼,他对慧能大师更加尊重了,也不再执着于一定要请大师进宫了,尽人事,听天命,自己只是个传话人。

可薛简还要给武则天复命啊,他犯起了难。慧能笑着说:「将军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

薛简答:「请大师进宫,为陛下安心。」慧能接着说:「若是我不进宫陛下也能安心,我还有必要进宫吗?」



薛简说:「自然是不需要,可安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现在内道场已经没有大师为陛下安心了。」

慧能大师又笑着说:「薛将军莫急,陛下日夜操劳,心生烦恼是正常,我给你一个安心法门,你且说给陛下听。

我这儿还有一封信,也请转交给陛下。陛下有慧根,看了信自然能安心。」

回京复命后,武则天看着薛简一个人回来,表情有些失落但也淡定,她料到了慧能大师不会前来。



见武则天失望,薛简赶紧说「微臣已为陛下请来了大师的法旨」,武则天听后虎躯一震,激动地说:「快讲!」

薛简说「大师开示道,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

菩提在佛教中代表「觉悟、开悟」,这句话的意思是,烦恼就是菩提,两者本是一体的,没有分别。



如果说想要以智慧照破烦恼,那就是将烦恼和智慧视为二物了,这是小乘和中乘的见解。

真正有上等根性的人,不会认为烦恼和菩提有区别的,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妄即是真」。

薛简说说罢,将慧能大师的信递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打开信封却发现,里面竟然只有一张干净的白纸。



武则天思索片刻后,喃喃说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接着哈哈大笑了起来,「朕明白了,朕明白了!三次请他都不来,如今他给了我最重要的答案!」

世间万物皆从无中来,到无中去,我们人生中的许多烦恼,是自找的,学会「悟空」,便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心如果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在回过头来看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又何尝不是另一张慧能大师给出的白纸呢?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几乎每一时每一刻,都在全力守护着她的权欲,临终时,也许她终于参透了欲望与烦恼的真相吧。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11-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2621
金币
1091807
道行
1951
原创
2155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5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03
  武则天选择无字碑的真正原因,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根据搜索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主流的观点:

  1. 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绩,她认为自己的政绩太过卓越,无法用文字来充分表达。

  2. 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意识到自己在位期间的一些争议行为和罪过,担心刻上碑文会招致更多的非议和批评,因此选择不刻碑文。

  3. 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希望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价,她可能认为无论碑文如何书写,都无法完全概括她的一生,因此选择了无字碑。

  4. 政治动荡导致碑文未刻:有说法提到,武则天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唐朝政局动荡,继任者忙于稳定政权,无暇顾及碑文的撰写,加之对武则天的评价存在争议,因此碑文一直空缺。

  5. 武则天的自知之明:毛主席曾评价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刻字,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应由后人去评论。

  6. 碑文已准备好但未刻:陕西文物研究所发现无字碑阳面上刻满了方格子,推测这些是当初准备刻字用的,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历史学家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但由于“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综上所述,无字碑的真正原因可能包含了武则天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后人评价的期待。这座无字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反映了武则天复杂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心境。

  关于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历史上有多种解释和传说,其背后的意义和原因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学者们探讨的话题。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观点:

  1. 武则天自认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认为自己的政绩太过卓越,无法用文字来充分表达,因此选择不刻碑文,以显示其功绩之大。

  2. 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不愿刻碑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意识到自己执政期间的争议和罪过,担心刻上碑文会招致更多的非议和批评,因此选择留下无字碑,让后人自行评说。

  3. 武则天希望后人客观评价: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希望后人能够客观地评价她的一生,不因碑文的引导而有所偏颇,因此故意留下无字碑,将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4. 政治动荡导致碑文未刻:也有说法提到,武则天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唐朝政局动荡,继任者忙于稳定政权,无暇顾及碑文的撰写,加之对武则天的评价存在争议,因此碑文一直空缺。

  5. 武则天晚年崇佛崇道,可能受到禅宗思想影响:根据一些资料,武则天晚年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与六祖慧能大师的间接交流,可能使她对于功过名利有了更深的领悟,这也可能是无字碑的一个寓意。

  综上所述,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可能既是她个人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也是对后人评价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复杂性。无字碑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引发后人无尽的思考和解读。

  关于武则天为何选择无字碑,以及她是否真的认为自己无罪,历史上有多种解释和猜测。以下是几种主流的观点:

  1. 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绩,她认为自己的政绩太过卓越,无法用文字来充分表达。

  2. 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另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意识到自己在位期间的一些争议行为和罪过,因此选择不刻碑文,以示自我反省。

  3. 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希望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价,她可能认为无论碑文如何书写,都无法完全概括她的一生,因此选择了无字碑。

  4. 中宗不愿为其母后刻碑文:有说法提到,武则天去世后,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对母亲的复杂情感和政治上的考量)没有在碑上刻字,导致碑文缺失。

  5. 政治动荡导致碑文未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去世后的政局动荡,导致无人过多关注碑文的撰写,待政局稳定时,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已经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因此碑文一直空缺。

  综上所述,武则天为何选择无字碑,以及她是否真的认为自己无罪,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些观点反映了人们对武则天复杂一生的不同解读和评价。无字碑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11-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0707
金币
50975
道行
36950
原创
105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8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03
武则天的功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时期充满了争议和成就。她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豪门世族,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得以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的垄断。此外,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这些举措使得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武则天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这些都为她赢得了“累朝得多士之用”的赞誉。她的统治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并对后来的“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武则天的过错
尽管武则天有着显著的政治成就,但她也有一些明显的过错。为了巩固个人地位,她任用了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在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了一批为她所纵容支持的新特权贵族。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

无字碑的真正原因
关于无字碑为何无字,民间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表示她的功绩和德行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是最好的办法。第四种说法认为,武则天为了避免儒家对其历史的负面评价,选择了立无字碑。

结论
综上所述,武则天的无字碑之所以无字,可能是出于多种考虑。无论是夸耀自己的功绩、自知罪孽重大、留给后人评价,还是避免儒家的负面评价,这些原因都反映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其统治时期的多重面貌。她的功绩和过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一章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11-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117
金币
754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1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11-03
老孔家容不得姓武的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11-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