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名叫Sam Sanzetti(沈石蒂)的犹太摄影师,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上海的风华绝代。没有PS的年代,照片中的容颜纯净自然,美得不加修饰,与现今的网红脸相比,更显得独特和真实。
沈石蒂1902年出生于俄国克里米亚半岛,1915年随家人移居中国哈尔滨,1921年独自前往上海。初到上海时,他为了生计擦皮鞋,后来在照相馆外学会了摄影技术,并逐渐成为了一名职业摄影师。1927年,沈石蒂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自己的“上海美术照相馆”,并很快吸引了外国顾客和中国的社会名流、电影明星。
他的摄影作品以自然的表情、柔和的用光和素雅的背景著称,仿佛一幅幅油画。在没有彩色摄影技术的年代,沈石蒂的部分照片采用了手工上色技术,使得照片中的人物更加生动。
新中国成立后,沈石蒂的照相馆生意受到影响,他转而在1955年到一家英国学校教授摄影课。1957年,沈石蒂带着他的相机和胶卷离开了上海,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生活。在上海的岁月,他拍摄了超过2万张手工着色的照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上海面孔和故事。
沈石蒂的一生,就像他镜头下的上海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以及他通过镜头与上海的交流,成为了跨越时间的艺术记忆。他的照片,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容颜,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上海生活和情感。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在微博上展出了沈石蒂的200余幅照片,希望通过这些照片找到照片中人物的后人,让这些珍贵的记忆得以传承。这些照片不仅是沈石蒂摄影生涯的见证,也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