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领略完延安乾坤湾
在延川县吃了碗麻辣肝盖面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就是乾坤湾”。
黄土高原深处,藏着天下黄河第一湾——延川乾坤湾。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62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1C74825B802E56744A7BCF922E385253A918C705_size336_w1080_h1620.jpg)
它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是黄河流经时形成五个S型大转弯,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黄河蛇曲群。
其中,乾坤湾以弧度320度最为壮观。
乘黄河索道放眼望去,蓝天白云青山映衬下,黄河如一条巨龙,奔腾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
极尽山河壮美,万物豪情。
好了,领略完乾坤湾的壮丽,在延川县城打尖儿。
![](https://d.ifengimg.com/w1063_h55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E61B89EE9F4F02E9CE592B38331E3294D85402D_size113_w1063_h551.jpg)
这是家路边小店,菜单上各式盖面盖饭,看名字都不错,点了份麻辣肝盖面。
等面间隙,看到墙上告示,大意为可免费加肝加面,但不能浪费。
两个字,敞亮。
面一上桌,造型先声夺人。
筷子粗细的拉条子上铺了满满一层麻辣猪肝。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55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EEEF5D2F6A4991C2A2FA746972905B0DBC8AB6E2_size100_w1080_h551.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55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3964C7605EDD41769F1FF727BCCBD934FD2201B2_size83_w1080_h551.jpg)
麻辣味不算很重,但也够味。
拌开来连面带肝子呼噜上一大口,碳水加肉,大大的满足啊。
这饭让人很容易想到新疆的拌面,
一样的扎实粗犷,一样的美味实惠,很不错的风土味。
08
铜川耀州的咸汤面
也是地域性极强的物种
自诩是吃遍全国的风味寻访者,却还没吃过近在眼前的咸汤面,一直耿耿于怀。
耀县,距离西安不到100公里。
进了县城不时就能看到路边有咸汤面的招牌。
在城区转悠,以经验来说,这种大众早饭不必过于执着某店某号,大清早只要有人吃,就不会差。
文营西路,有一家景盛咸汤面。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514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7FE4F3F77B46F8507157671F99ECD9B74BC61DA_size54_w1080_h514.jpg)
店内有个大圆桌外加四五张四人方桌,不干不净不明不暗,吃面的人却络绎不绝,是个典型的街边苍蝇馆子。
面5元,鸡蛋1元,这个物价让人感动。
这咸汤面是提前煮好,加汤泖几下,加上葱花韭菜、老豆腐和炸豆腐丝就好了。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50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991A2AA90A641EBB7F6581D3D56308544E3FFE2_size71_w1080_h505.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49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90FF16371F5FB1C47A6E736947CEAACA22AF452_size72_w1080_h491.jpg)
汤的味道很浓郁,咸辣突出,微微带麻,各种调货没少加。
辣子糊香糊香的,特别提味。
面吃完后,还忍不住喝了几口汤,带劲。
09
宝鸡麟游的血条面
出了麟游就没有了
吃过陕西东西南北的各种面,咸阳麟游的血条面,却是听闻已久,一直无缘相见。
正月里的某一天,顶风冒雪,翻山越岭,终于得偿。
这是一种古老的面食,以新鲜猪血制作而成。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6/E2EC7D15D7F2B8A4C670E54F2698FF20D37FF13E_size9919_w500_h282.gif)
这道面,做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在宰杀猪羊时,将鲜血过滤干净,然后用血拌面粉,团捏、摊开、压薄,每压一层抹一层猪油和鸡油。
几经折叠压薄,切成细条,蒸熟晾干。
放入浓汤锅煎煮,再配以臊子、油泼辣子、鸡蛋饼、葱花、蒜苗、豆腐条、姜汁等,便可开吃了。
![| 制作血条面。图by 陕西资讯](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74136BC6EFFE6B76528DB1E3206D4756DDAA43A_size2795_w577_h325.gif)
| 制作血条面。图by 陕西资讯
油汪汪、黄澄澄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飘在面上,闻着喷香,看着馋。
捞起长长的面条尝一口,味浓而不腥,色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6423757AAA007590460F1FF6B47EAE046B1F743_size129_w1080_h720.jpg)
10
蔡家坡排名第一的臊子面
可以代表西府水平吗?
鼎鼎有名的岐山哨子面,是陕西面食里的明星面了。
那么在岐山,好吃的臊子面,还得往城市深处走走。
小崔家臊子面,是在正月里去吃的。
中午十一点半大堂里几乎快满座。
本来有心要个大碗的臊子面,服务员大姐介绍说“小碗更好吃”,于是就点了六小碗一口香。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7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3E139D01830943DFA794A9A755E3A8B28F7DE08D_size64_w1080_h607.jpg)
面是一样的面,臊子是一样的臊子,汤也是一样的汤,没什么小碗会更好吃呢?
南方的朋友可能不懂,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的关中人也不一定懂。
“一口香”讲究汤多面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可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
面少倒不是主家舍不得面条,因为一碗面主要的味道和价值都在臊子和汤里,汤多面少吃着更香,也更能体现主家的热情和美意。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8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3E38A6213E1E478EB75439A9ECA2C16F9A6323B2_size109_w1080_h608.jpg)
整体来说,面条称得上“薄筋光”,汤也符合“煎稀汪”,味道也够得上“酸辣香”。
他家还有凉菜热菜卤味和小吃,去宝鸡路过蔡家坡可以尝尝。
11
杨凌除了西农和农高会
还有个蘸水面一条街
在自家野菜蘸水面没吃好,跑到咸阳杨凌区的面馆继续。
名字就叫杨凌溢香蘸水面。
说实话,确实吃不出和别家有多大区别。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7C7C5C3AEA2F488036E968A4D37390A117912ED6_size206_w1080_h1440.jpg)
这个时候店家的人品和服务态度自然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这家的女掌柜口齿不算伶俐,但人真的朴实又热情。
![| 杨凌蘸水一条街 图by 杨凌资讯](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6/B9809797CB5D22D0FD335B754C711E8FD4CC776E_size4733_w640_h360.gif)
| 杨凌蘸水一条街 图by 杨凌资讯
在这里蘸水面一条街上,还有好几家蘸水面馆。
热闹时,常常每家面馆前,都坐满了吃面的人。
![| 杨凌野菜蘸水面](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1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6C3251B9CB03CA50668EE76B52299860AB3CA73_size151_w1080_h1441.jpg)
| 杨凌野菜蘸水面
再补充几家,比如一家人野菜蘸水面、自家野菜蘸水面、秦香源蘸水面、好滋味野菜蘸水面、何师傅野菜蘸水面。
12
武功县的旗花面
也算是西府特色
溜达到武功县看油菜花,午饭自然是旗花面。
曾想去县城普集烧鸡加旗花面豪华全套,临了不想跑路了,就在武功镇找了这家点评排名靠前的馆子打个尖。
![](https://d.ifengimg.com/w853_h1137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0405B1D1EF2D2DF6FE425449E34FAE8536ED6E6D_size111_w853_h1137.jpg)
党家特色旗花面,店就在武功古城牌楼旁边,大众环境,是个吃饭地方。
一盘面六碗,只要13元。
告知店家,三碗旗花面,三碗辣子面,须臾上桌。
旗花面汤清色黄,辣子面赤红热烈,看着勾人食欲。
每碗都只一筷子面,吃起来毫无压力。
![](https://d.ifengimg.com/w853_h1137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043717BE77324964FD7685A2BEE387659EDC870B_size90_w853_h1137.jpg)
旗花面酸香,汤里的葱花和海带特别提味。辣子面自然浓烈一些。
漂菜是韭菜末,看起来大红大绿,但味道并不燥烈,吃着很通透。
到武功镇了可以来尝尝。
13
礼泉烙面
号称历史最悠久的方便面
2016年远赴礼泉县探访了磨张烙面。
烙面是礼泉特产,号称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相邻的咸阳市区以及乾县、永寿都能见到。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7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4B434F6697198608207693F5A3652DAD4A610B4_size128_w1080_h607.jpg)
烙面的做法,就是把薄且硬的煎饼切丝晾干,吃时再用热汤泖烫而成,确实挺像方便面。
特点是制作简单且易保存,正因如此,传说这烙面就是为保障给唐太宗修昭陵的民夫伙食而创制的。
工艺既不繁复,味道就很关键。
烙面用的汤并非骨汤肉汤。之所以好吃,除了筋筋的口感,全靠灵魂调料的味道。
香,咸,且辣。
14
在咸阳
用勺子吃一碗擦面
本打算探访人民东路上一家据说很有历史的擦面馆,奈何那家门前施工没有营业。
记得北平街雷记擦面的评价也不错,于是一脚油就来了。
店离南阳门不远,就在余元蒸排骨隔壁,小小一间门面。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8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9DCD024244BCEC1DADAE1853F593B2134FC4C8DD_size96_w1080_h608.jpg)
来得早,感觉有幸当了午饭第一个顾客。单刀直入,招牌擦面一碗,很快上桌。
粗瓷兰花碗,西红柿鸡蛋,韭菜,素臊子,肉臊子,再加一坨油泼辣子,热气香气氤氲,这画面这味道关中人太熟悉了。
不同的是碗里那把锃明瓦亮的不锈钢勺子和半个卤蛋,怎么一下就多了点洋气呢?
加醋加辣子,搅匀开吃。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B2A38B153C650CF7DFAE30E2F2F101EC9F008A5A_size92_w1080_h605.jpg)
一寸来长的面条口感比较软,爱吃硬面的可能会觉得么嚼头,但这却是我喜欢的口感,一勺接一勺,吃着很舒服。
趁店家下面时近距离观察了一下。
所谓擦面,就是在煮面锅上架着一个大号“萝卜擦子”,水开后拿面团在擦子上反复擦擦擦,寸节长的面条落入锅中,煮熟后加调货臊子,一碗擦面就好了。
吃完撂碗,再来口面汤灌个缝子,舒坦。
15
关中东路的面
就说大荔县合作饭店的炉齿面吧
以前来大荔,除了大荔饭店等大馆子的带把肘子鱿鱼汤,就是合作饭店的炉齿面卤肉夹馍,久而久之成了固定节目。
再么想过换个啥尝尝,好像到了大荔不吃这个就会走错路。
今天的饭吃得有意思。
刚进店门东张西望找空位,竟然碰见个熟人,大荔人氏,事业有成,美国过完年才回来。
炉齿面一如既往地薄光爽滑,卤肉依然软糯醇香,豆腐丝还是那个酸酸辣辣的豆腐丝。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395606DF38ACDBE6CE5EC04CA49F22EB5117DEE3_size82_w1080_h715.jpg)
边和朋友吃着聊着,边给第一次来的二老介绍这饭店和吃食,内心满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和与风土美食重逢的满足。
一顿原本简单朴实的午饭,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和朋友告别,走在路上不禁感慨,不管飞多高走多远,老陕们还是难舍家乡一碗面啊。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7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D973E89832D5EAB9EEA1C986D03192A84F95205C_size70_w1080_h607.jpg)
16
渭南合阳的踅面
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面
当我决定去吃那碗踅面的时候,那碗面离我205公里,合410里。
骑马,得走多久?
一又四分之一个时辰之后,我坐在了离那碗面一尺远的地方。
我端详着那碗面,就好像很久之前我们就见过。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7C9654DC9EDA33B2FB5307D6164F9392A16FD2DF_size225_w1080_h1440.jpg)
这里没有人知道我走的是连霍榆蓝还是澄商,就像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吃了一碗干拌又要了一碗汤面一样。
店里那个端面的姑娘也许知道了些什么。
她在远处端详我,就在我端详那碗带汤的踅面的时候。
我猜她应该就是镇上的人,说不定就是店家的孩子。
当然,她也可能不是。
对了,那个镇叫坊镇,那家店叫茂林。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DBB6A8EE600A906E9845A1DCFE502222ABE31FB5_size149_w1080_h715.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84D7693395FAA70D08F68A5F20BC1C91D9174F1A_size173_w1080_h720.jpg)
17
安康风土味道之
红红蒸面
在汉江边吃了黄辣丁,再吃个蒸面安康之行就比较完整了。
找到这家红红蒸面,看店铺的位置和小小的门脸就知道稳了。
蒸面分大中小盘,很人性化。
胆大要了个中盘,端上来一看有点傻眼,这么大一盘啊。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8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6C9B2F055E8F0445DCBA5ED417BE1E607823FB7_size114_w1080_h608.jpg)
味道中规中矩,麻酱味明显,和西安的麻酱凉皮比味道略轻。
焦香的煳辣椒是个亮点,很香。
一个人吃,小盘应该就够了。
18
已经成为传说的
西安翠华路周原岐山面
原岐山面九十年代在翠华路开业,2019年夏天歇业关张,在翠华路经营了二十多年,可惜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传奇。
吃了十九年,很怀念,所以把2017年写的点评也收录进来。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9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0773E2BD3BC8B682E20378A835C14645883E5254_size89_w1080_h719.jpg)
怀念一下下……
这是隔一阵就要吃一回的老地方,已经吃了十七八年。
周原岐山面是翠华路上为数不多的有年头的小店了,据老板老杨说,面馆开了二十一二年了,换过几次地方,但几乎从没离开翠华路。
平日里主要是老杨两口子在店里张罗,兄弟和子侄辈们在厨房里忙活,一大家子都是正宗西府岐山人。
老杨年轻的时候做岐山面得过奖,当年获奖的照片还挂在店里,绝对是简陋的小店里最有分量的装饰。
他家的面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吃过的人都知道,手工岐山面和机器面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多年的坚持非常难能可贵。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5C62F910AECACA5AA07E134DA1C17AA0B6B9CF1_size10117_w500_h284.gif)
工夫下得到,他家的面条确实是薄、筋、光。豆腐土豆胡萝卜豇豆(不常见木耳)臊子肉,再加臊子汤辣子醋,一碗酸辣香煎稀汪的岐山臊子面就成了,口味口感就是个到位。
冬里天寒时,一口酸汤一口面,那叫一个舒坦。
天热的时候来碗干拌,那一碗扎实厚重绝对能让面条爱好者过瘾。
吃得久了,已经成了习惯,似乎偌大个西安,只有这一家岐山面馆。
而现在,它关闭了。
19
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立味手擀面
这是今天,分享的最后一家面馆了。
走一点温情路线,没错,就是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6F3E3A5E96886E1B3FDB2D91948F6E2F4E3062F8_size253_w1080_h1440.jpg)
这家西安面馆是一家子宝鸡人开的。
男女老少各司其职,手工面出品质高且稳定。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00A79A4B2D6B4A5CF7234C0A9858BE920A4B5A18_size156_w1080_h1440.jpg)
为了减重,咬着牙跟掌柜的说出了“四合一,小碗”,就好像是被屈打成招似的。
剥好蒜正要拌面,收到了一条来自首都的微信。
点开一看竟然是一碗面的图片,赶忙拍照回敬。天涯共此时,千里齐咥面,再来一瓣蒜,温馨又浪漫啊。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31FFD6972C3924447AF34246FFF5D97B452E7DB1_size141_w1080_h810.jpg)
咱的面又筋道又香,自然是要比首都面好的。
——
实际上呢,陕西的面,哪里说得完。
拆迁界觉得,自己还有太多的面要去吃。
甘泉的炝锅面,延安的坷硓面,大荔的手撕面,白水河蒲城地界的臊子面,陕北的剁荞面,渭北的剁剁面……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36/C8C1304E5A78E77F1AC9F5D9AD26CB2BC6F9CC88_size2081_w1080_h14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