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生因家境贫寒,依靠全村乡亲的热心资助,才得以踏入北大的校园,出乎意料的是,毕业后的他竟转行售卖猪肉,并创办了“屠夫学校”,因此被戏称为北大“屠夫”。
岁月更迭,陈生在商界大展宏图,怀着对故乡的深情,他慷慨解囊,出资2亿建造258套别墅,以此回馈乡亲。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乡亲们并没有给予陈生感激之情,反而爆发一片骂声,令他至今死也不敢回家。
这段回报家乡的善举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曲折与故事?如今的陈生又过得如何?
达则兼济天下
2011年,陈生宣布了一项惊人的计划——投资2亿元在家乡建设新式乡村,为每户村民建造一栋近300平方米的别墅,并配套5亩荔枝林,同时还计划建立生猪养殖场,带动村民们养猪致富。
这一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欢呼雀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然而,美好的愿景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随着一栋栋别墅的拔地而起,村民们的贪念和私心也逐渐暴露无遗,一时间,分配别墅成为了村中的头等大事,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
有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特殊,应该多得一套;有的人虽然早已搬离,却听闻风声后纷纷归来,企图分一杯羹;更有甚者,以别墅占用了自家宅基地为由,索要高额赔偿。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陈生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寒心,他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没想到自己的善举却引来了无休止的纷争和矛盾。
人民日报 2018-03-29 富豪捐2亿建258套别墅赠乡亲却送不出去!原因令人叹息
陈生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时刻,刘强东等社会名流站了出来,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呼吁村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伤害了乡亲间的和气。
同时湛江市政府也及时介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别墅的分配工作,在多方努力下,最终采取了抽签的方式决定别墅的归属,总算为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句号。
分配过程中陈生引导村民,他深情地说:“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远超于房产财富,愿我们的村民们能够像他们所拥有的房屋一样,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携手并进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回馈家乡本是善举,最后却伤了陈生和村民之间的和气,如今陈生也很少回到家乡,那陈生究竟是怎样发家致富,投身商海的呢?
北大毕业去卖猪!
1984年,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然而,在这看似光鲜的职位背后,陈生却感到了深深的迷茫与不甘。
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社会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陈生发现,自己的工资甚至不及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
澎湃新闻 2018-04-27 富豪捐别墅为何分不出去?这个附加条件让村民们顾虑重重
1990年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务员的工作,投身商海,这让他的家人很不理解,在那个年代,公务员是无数人心中的“铁饭碗”,但陈生坚信,只有敢于挑战自我,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凭借着经济学的专业背景,陈生首先从零售和批发行业入手,迅速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房地产行业。
1993年,陈生创办了湛江市新光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短短三年时间,他就将公司打造成了湛江房地产界的领头羊。
但陈生深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寻找新的商机,于是在房地产行业风头正劲之时,他却选择了激流勇退,转而探索新的领域,这一次,他将目光聚焦在了醋饮料市场上。
他的灵感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宴席上,陈生注意到有领导将陈醋与雪碧混合饮用,这一举动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反复尝试和研发,一款名为“天地壹号”的醋饮料应运而生。
这款饮料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的理念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上市仅三个月就实现了盈利,销售额突破了两千万,但是市场的变化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随着醋饮料热度的逐渐消退,“天地壹号”的销量也开始下滑,面对这一困境,陈生再次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将目光转向了农产品领域,特别是高品质猪肉的养殖和销售。
这一次,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同为北大校友的陆步轩,两人携手合作,共同创立了“壹号土猪”品牌,并开办了国内首所屠夫学校,致力于培养专业的养猪和卖猪人才。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壹号土猪”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品牌,其高品质、高标准的养殖模式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短短十年时间,壹号土猪的销售额就突破了十亿大关,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而陈生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北大“屠夫”,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创业楷模。
陈生能够有所成就,离不开小时候母亲的教导和村民的支持!
陈生:寒门贵子
在粤西湛江的偏远一隅,有一个名叫官湖的小山村,这里曾是贫困与落后的代名词,但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位不凡的人物——陈生。
陈生,1962年出生于官湖村的一户普通农家,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陈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自踏入校门之日起,便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刻苦学习,誓要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79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陈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然而首次高考并未如他所愿,落榜的打击让他一度心灰意冷,但母亲的坚韧与鼓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选择了复读,这一次,他更加珍惜机会,夜以继日地埋头苦读,终于在次年以全县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
然而,喜悦之余,高昂的学费和路费却成了横亘在陈生面前的一座大山,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正当陈生一家为此愁眉不展时,官湖村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有的捐出几毛、几块,有的甚至是拿出了家中紧巴巴的积蓄,共同为陈生凑齐了学费和路费。
这份淳朴而真挚的乡情,让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让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回报这份恩情。
陈生完成的他的梦想,实现了他的诺言,虽然过程中伤了他和村民之间的和气,但他对家乡的贡献不可置疑,在他的帮助下,官湖村逐渐摆脱了贫困的面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陈生的故事,在官湖村乃至整个湛江地区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深刻内涵,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骄傲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