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慈禧,很多人都能想起赵丽蓉老师那句:慈禧?就是一顿饭吃二百多道菜的那个皇太后,感叹一句:太奢侈了,慈禧太后到底怎么奢侈呢,吃的只是冰山一角,她的豪简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富贵花,从来不知道钱为何物。
住的宽敞穿的舒服
慈禧既不是住在五环,也不是住在三环,而是故宫中的储秀宫,整个宫殿主要是她一个人住,所有人为她一个人服务,设有茶、药、司、佛、殿、花、鱼等13处,每一处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太后的出行、茶果、吃饭、拜佛、金银珠宝、飞禽走兽都有专人负责,慈禧和太监宫女的关系,不是雇佣而是主子和奴才,可以罚、打、杀,做的好是应该的,点点头就是恩宠。
储秀宫庭院分两部分,南边是体和殿,后边是储秀宫,慈溪住在储秀宫,吃在体和殿,吃住要分两处,而不仅仅是隔开。储秀宫有五间房三明两暗,三个明间用来散心,正中间的接受朝拜,西一间放些零碎物品,东一间很豁亮用来观景,放眼望去心情开朗。静默想事有专门的东暗室,西暗室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设有梳妆架。
体和殿也是五间,中间供人来往出入,东边两间连在一起是用膳的地方,慈禧太后吃过饭不爱闻到菜味,就到西边两间休息、喝茶、吸烟。老太后希望殿内永远清香爽快,她不爱用熏香喜欢纯天然到底,于是每个房间的茶几旁,桌子上都摆着新鲜水果,隔四五个小时一换,夏天满廊子都甜丝丝的,冬天香气和着暖气扑鼻而来,浑身软酥酥的。
居住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慈禧太后完全不用担心,晚上八点一过,宫门就要上锁严禁出入,储秀宫南门有两个太监值班,北门有两个太监巡逻,东西偏殿和正宫廊下各一人巡逻。寝宫内至少5个宫女守夜,一到九点就开始值夜,门口两个人,更衣室一人,静室一人,卧室一人,半躺半坐在毡毯子上,卧室那人不能躺只能靠着墙。
古代没空调没暖气,但皇室绝不受委屈。冬天冷怎么办?不能烧煤也不能烧柴,怕失火全部烧炭,宫殿下悬空,冬天用辘辘车把烧红的炭推到地下室,整个地面就像暖炕一样。清明过后天热了,太后就移居颐和园避暑,可惜水多草多蚊子多,这不是问题,给寝殿搭个天棚,就像一个大蚊帐把整个建筑罩起来,不给飞虫留一丝缝隙,端午节就搭好了。
居住的质量高不高,一个是厕所一个是洗澡,古代没有抽水马桶,没有淋浴盆浴,但有的是人。宫里没厕所,小便用便盆,小太监每天刷洗,大便盆里是香木的细末,干松蓬蓬着,便物下坠后,立即被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比猫砂还干净,无论冬夏,宫里绝没有臭味。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的便盆是檀香木的,外面刻着条大壁虎栩栩如生,手纸仔细加工过。细软的白棉纸裁成一张张的,轻轻喷上一点水,喷的比雾还细,纸发潮发蔫后,用铜熨斗轻轻走两遍,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走两遍,折叠好备用。
慈禧太后夏天每天洗澡,冬天两三回一次,她不用费一点力气,有四个宫女服侍。晚饭后,抬来澡盆、洗澡水、矮凳子、毛巾、香皂、花露。澡盆是两个,一个洗上身,一个洗下身,不可混淆。澡盆木胎镶银,木胎不易散热,又轻,银盆可以防毒,为了使老太后靠近澡盆,中间凹进一块,外形像个大腰子。
矮凳子四条腿很粗壮,八条小龙附在腿上一上一下,椅子很宽但不长,是为了太后坐着安全,服侍方便,这是给太后洗澡专门设计制作的。洗一次澡要准备100条毛巾,分4叠像小山似的摆着,雪白的毛巾没一星污点,用金线锁边,中间用金线绣金龙,一叠是一种姿势:矫首的,戏珠的,喷水的,回头望月的,熨烫整齐,用紫红色木托盘来衬托,特别华丽显眼。
太后坐着,四个宫女一齐动手,半叠毛巾在手里浸透,用力拧干后平铺在手上给太后擦胸、擦背,反复六七次,这样能把毛孔眼都擦开,身体最轻松。擦完后擦香皂,用宫里御制的玫瑰香皂,毛巾上涂满香皂,而不是直接往太后身上涂,那样不舒服,然后轻轻擦净泡沫。用白丝棉饱蘸耐冬花露或玫瑰花露,轻轻地在身上拍,再一人用一条干毛巾,把上身轻拂一遍,接着用同样的步骤洗下身。
洗澡水永远保持干净,毛巾不许回盆里蘸水,用完一条扔一条,水还要保持一直热,随时添加热水,慈禧太后穿上白绸子做的背心,再罩上睡衣,睡衣上绣遍极鲜艳的牡丹花。
洗完澡洗脚,老太后洗脚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养,三伏天又湿又热,用杭菊花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让人清眩明目全身凉爽,保证不中暑,三九天极冷极躁,就用木瓜汤洗,使活血暖膝,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和春。
洗脚也用银盆,木胎镶银,平底斗形,比普通盆深,专为泡脚设计,每次洗脚用两个盆,一个放药水,一个放清水。伺候太后洗脚的是两个丫头,边洗边按摩,慈禧太后往椅子上一歪,享受搓揉得舒适,擦完脚换上轻软敞口矮帮的缎鞋,现代人拿绸缎做丝巾、眼罩、被面,慈禧做鞋。
更令人惊讶的是太后用纯白软绸做袜子,她对鞋袜一点也不能委屈,一点不舒适都不行,绸子没伸缩性,容易在脚上滚,合脚已经很难了,更难的是袜子前后有两道缝,很难看,只能在缝上绣花掩盖缺陷,再巧的绣工也得七八天才能完工一双,但袜子不管再精致,太后只穿一次,绝不穿第二次,一年光是袜子一项就要花费一万多两银子。
吃的排场美的奢侈
慈禧太后并非每顿都200多个菜,早晚两餐其实是48道菜,洗漱完抽两管烟,喝半盏人奶或牛奶,寿膳房就敬上早点,粥菜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崔玉贵(大太监)接过,递给李莲英,再由张福(大太监)解开,再由李莲英捧到太后面前,粥有稻米粥、八珍粥、鸡丝粥、八宝莲子粥等,汤有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主食有焦圈、糖包、糖饼、清油饼、麻酱烧饼、油酥烧饼、萝卜丝饼等,还有豆制品,卤制品。
这么多菜,太后当然吃不完,但这是老祖宗的惯例,无故减膳那还了得,寿膳房是大机关人最多,300多人,100多个炉灶,一个炉灶3个人,一掌勺,一配菜,一打杂,打杂的择、选、拣、挑、洗、刷菜,准备完备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交给配菜的。配菜的割、切、剁、片,检查合格后,一声令下才开始做菜,总管盯着菜盛到银碗银碟里,然后用黄云缎包好呈上。
11点左右,太后口谕传膳,里里外外开始行动,四个体面的太监站在身旁,还有一老太监在一旁布菜,菜摆齐了一声“膳齐”,方请老太后入座,看一眼最多舀两勺,以防有人下毒,这叫“吃菜不许过三匙”,每顿一百二十几样,外带时鲜,很多菜就这么浪费了,但天天照样。
每天三顿正餐三顿加餐,还有无数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精美极了。消暑的酸梅汤、果子露太平常,宫里吃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太后只略尝一尝,就赏给宫女吃。
排场最大的一顿饭是大年初一的晚膳,要同时摆三桌同样的菜。天一桌摆在最东头,地一桌摆在尽西头,人一桌摆在中间,这一桌是老太后独占,表示老太后是天地之外惟一尊崇的人物,一声“传膳”,四个前朝有功的老太监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跪安站好,伺候过先帝的人来此后太后,表示一派正统相承。
李莲英指挥人往三桌子献菜,上菜的太监安品级排好,从宫门口到寿膳房不多不少整整500个,崭新的绸袍,粉白的靴子,新剃的头,一过腊八就开始训练,不许出一点差错。500太监面前每隔5步一个灯笼,像一条火龙,这叫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
司礼太监一声“膳齐”,老太后由里屋出来,皇帝、皇后在后面陪侍,先向东一桌合手致意,再向西一桌合手致意,谢天谢地态度十分虔诚,然后端端正正在膳桌前坐下。这时四个老太监向老太后垂手请安,500太监齐声高呼:‘老佛爷——万寿无疆!’声调十分清脆,声音从近到远,传到寿膳房,传到养心殿,鞭炮齐鸣,鞭子声劈啪乱响,形成一种音乐,整个进膳期间不许停歇。
皇帝执壶,皇后把盏,双双给老太后祝福。菜分三大类:一是应节的吉祥菜,像寿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一统等,第二类是贡品菜,如熊掌、鹿脯、龙虾、酒蟹等,第三类是节日膳谱的例菜。皇帝布一道菜,皇后念一道菜名,最后一道菜是隔年的煮冻饺子,以示吃饭不忘祖先。
吃饭是惯例,太后更热衷的是变美,她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儿呢?’,起床后要吃一碗银耳粥,据说常吃会容颜不老,永葆青春。吃过后用热水泡手,要换两三盆水,要把关节泡随和了,再涂上油脂,这样子手会细腻圆润,像小姑娘的手。洗脸更像是热敷脸,这样能减少皱纹。
化妆品全是宫廷御制限量版,之前有个玫瑰精华据说是:四万株里慎选其一,这个方式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就用了,她挑几百斤玫瑰花瓣,只为做一盒胭脂,她的玫瑰花由京西妙峰山进贡,贡品已然是万一挑一,太后还要再挑一遍。
要一色砂红,不能有一瓣浅的,在宫女们看来,花和花的颜色不同,同一瓣的颜色也不一样,她们把花放在一起,一瓣一瓣地挑选,造出的胭脂才纯正,几百斤玫瑰花,只能挑出一二十斤瓣来,太后用的不怕费料也不怕费功,只求精益求精。
选好后用石臼捣,杵是汉白玉的,加点明矾,捣成原浆再用细纱布过滤,纱布洗过熨平不许带毛丝,这样才能制成清净的花汁,把花汁注入胭脂缸,丝绵叠好浸泡十多天,隔着玻璃晒,撒点温水化开就能涂手涂脸。
玫瑰花或茉莉花汁和上油脂冻成肥皂,加上蒸馏水制成花露,抹脸抹身上,慈禧太后用起来毫不心疼,为了延缓衰老,她每隔十天服用一勺珍珠粉,每天喝半碗新鲜人乳,用金镶玉的美容仪,每晚涂抹鸡蛋清……现代的很多方式她很娴熟。
名贵珠宝可以让慈禧太后容光焕发,她不仅用在发饰上衣服上,连鞋子上都用,鞋面是上好的贡缎,绣着各色花样,玛瑙、翡翠、蓝宝石等饰品一应俱全,太后最喜欢的是珍珠,一双鞋上多的有三四百颗珍珠,普通总在七八十颗,小珍珠用丝线串起来,盘成花样钉在鞋上,但珠子不能掉,这样的鞋子做起来真费力,再聪明手巧的绣娘也要学上三年,做上一个月,但慈禧哪怕看中了,也不会穿3天以上
女孩子爱做美甲,太后也喜欢,她有专门修理指甲的小箱子,小刀、小剪、小锉、小刷子、长钩针、翎子管、指甲油,据说是外国进贡的。大拇指要修成马蜂肚子形,无名指、小手指要修成半圆的筒子形,每天晚上要洗、浸,要校正,冬天指甲脆,用热水把指甲泡软,校正直了,涂上指甲油,最后戴上黄绫子做的指甲套。
玩的阔气花样百出
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消暑之地,每年夏天她都会来,那是她一个人的地盘,她以王母娘娘自居,西王母不是有放生池,太后也应该有,颐和园的鱼也不许捕捞。
太后喜欢菊花,她一喜欢就养了三四千盆,丹凤朝阳、雨过天青、白龙须、紫金铃,……可开花有早有晚,太后想让菊花同时开花,下面的人特制了暖气房,怕下雨淋了,准备好芦席,吃暖锅时放些菊花瓣,肉片有了清香格外美味,洗手后用菊花汁液揉搓,手上有股香气。
太后的爱好是多方面的,花鸟鱼虫、古玩玉器、珍禽异兽,都有专人进贡,就拿最普通的鸽子来说,专养了一群给鸽子相面的太监,选择雌雄鸽子配成对,能够把它们的后代的变化,直下看七到八世,预言到第几代能出好鸽子。看一眼鸽子,就知道祖先哪一代不好,判断非常准确。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是墨环、紫环、每种养了十多对,个个是无价宝,浑身雪白雪白的,只是脖子上套一道项链,墨环套黑的,紫环套紫的,环到了胸部突然扩大起来,上面有紫红色亮光一闪一闪的,短红嘴,红眼睛,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像贵妇人。还有一种叫玉环,浑身乌黑,只是颈上带一道白圈,还有叫声像银铃一样的银灰色鸽子,据说是山海关总兵进贡的。
这些鸽子吃高贵的饲料:绿豆、黑豆、精稻米、带壳高粱,时常喂绿茶叶、甜瓜籽,还要买些时鲜喂喂,太后喜欢鸽子,几百人为鸽子当差。天上飞的雀鹰子,地下跑的雀鹰子都是鸽子的死对头,还有野鸽子骗吃骗喝,要每时每刻驱赶,之前这个部门叫上虞处,俗称粘竿处,这些人拿着弩弓子,围着树转悠,兢兢业业地做正经差事。
宵夜时间,太后传几个老太监来说书,李莲英担着两笼蓝靛颏来了,鸟嘴巧声音清脆,学黎鸟叫,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蛐蛐叫。听完鸟叫,太后逗弄起猫,屋里养了两只纯白的缅甸猫,鼻子、眼、嘴都挤在一起,扁扁的脸,非常滑稽可笑。
住在园子里当然要逛逛,老太后一动,外至护军内至敬事房,几百号人都得动起来,围墙一带要严加巡逻,闲杂人等不论做什么,也要离开园墙半里路远,以免惊了驾,寿膳房要随船供应食物,伺候的人要像平日一样收拾的一尘不染。
游湖当然要坐船,太后有专属的龙舟,中间是一间大的船舱,特别敞亮高大,舱盖用上好的木料雕成琉璃瓦式,用黄油漆漆成,和真的黄琉璃瓦一样,金碧辉煌,里面按宫殿的样式布置,船头立根桅杆,高悬着一条黄龙旗,丝绣的龙鳞,旗在空中飘动,金光闪闪,两条龙须垂到船上,垂到水里。陪伴太后游龙舟的,有一只同样大小的副船,舱顶上也雕刻成琉璃瓦,只是漆成绿色的,这是皇后陪同的船。
太后坐在宝座上,大公主、四格格、元大奶奶等人陪着,副船在两三丈后跟着,又有两条小船由前面左右两侧靠近,在十几丈外飘动,又有两个小船是御茶房和寿膳房,伺候太后用膳用茶水的,远处三三两两点缀着一些小船,艄公撑船,另一人仿佛采莲。
笛声从前边水面上飘拂而来,一个手掌檀板的人轻敲慢点,似在赞叹笛声,东面的笛声断了,西面的箫声又起来,呜呜咽咽,声音又沉又远,让人听了忘情于一切,箫声还没停,东面船上的一支管子又继续响起来,嘹亮的声音顿时使人心情爽朗,檀板也变得清脆悦耳,这是升平署专为太后精心安排的细乐。
到玉带桥游览了西堤六桥,慈禧太后兴致大发,扮起观音菩萨,李莲英扮善财童子,四格格扮龙女,然后在湖心用餐,无论何时何地一百二十几样菜不能少,上菜时乐队竹弦就合奏起繁杂的乐声,吃过饭变成悠扬的调子。老太后喝着茶,用手轻扣着桌面,听的如痴如醉,东有知春亭,西有豳风桥,南有龙王庙,北有排云殿,四周花木葱茏,湖中水天一色,清风徐来,丝竹悦耳,真是人间少有的享受。
正膳后老太后就要饭后遛弯了,陪侍的人全部出动,黑压压的一队人,不下四五十个,两个太监担着的铜茶炊,远远走在最前面的,紧跟着的是抬龙椅的人,老太后安闲地走在甬路中间,左右是皇后、皇贵妃、格格们,八个提炉的侍女在两旁护卫着,再后是贴身丫头,有捧着水烟袋,有托着槟榔盒,太后饭后爱含槟榔消食化滞。
再接着是几个捧果盒的侍女,后面是挑食盒的太监,果盒、食盒里是冰镇甜碗子、西瓜、甜瓜之类,还有说书的老太监很儒雅的跟随,最后是两个太监掮着二人掮的软舆,这是怕老太后行走不便特意预备的。
太后常在御花园里的连理树下徘徊一会儿,在千秋亭旁停一会儿,她看看猴子,看看睡莲,逗逗金鱼,天黑后皇妃格格们告退,太后到谐趣园,那儿四面是曲廊水榭,中间一池清水盛开着荷花,她躺在安乐椅上,两个侍女在旁轻轻扇着扇子,太后脚旁有一炉驱蚊的藏香,在烟雾缭绕中,听老太监说上几段书,看月亮爬上树梢,嘴里吃着甜碗子,优哉游哉。
太后听说有位会享福的老寿星,大雪天带着孙子、孙女、婆子丫鬟一群人到芦雪庵里,喝酒、烤鹿肉吃、吟诗作画,慈禧太后自命为古今中外第一人,她一定要盖过那位老寿星,也要带后、妃、格格们赏雪作乐,她要冒雪逛颐和园。听鹂馆里,火盆生得暖洋洋的,支上两盆烤肉架,烤羊肉、牛肉,颐和园的松塔作劈柴,远远就闻到松香味道,老太后嫌鹿肉粗糙,爱吃牛里脊,爱吃羊三叉。
逃难生涯备受屈辱
慈禧太后做着天 朝上国的美梦,一个不顺心对八国宣战,但她眼中的蛮夷不惯着脾气,很快德国兵从朝阳门进来,日本兵由东直门进来的,俄国兵由永定门进来,把天坛都围上了,全都冲着紫禁城开枪,再不逃命都没了,太后换上半旧的粗布衣服,打扮成老婆婆,坐着没帐子的车仓皇西去,而她平日出行光銮仪卤簿就要排出一里路远。
出逃很秘密,怕暴露皇家身份,老太后一件珍奇宝物都不带,只包了些散碎银子,可兵荒马乱的,有钱没处花。轿子里又闷又热,衣服臭了像牛皮一样贴在身上,浑身刺痒,头皮下,脖子下,两腋周围长满了痱子,不挠奇痒无比,一挠就痛的钻心,硬板车坐一天骨头都酥了。
更难的是没吃的,米面买不到,更没有锅灶,太后和皇上出逃的第一顿饭是一个煮玉米、半碗豇豆粒。八月份的太阳几乎把人晒干瘪了,人渴的喉咙里冒烟,宫女们开始嚼喂牲口的玉米杆,慈禧太后强忍着,后来实在支撑不住,也一起嚼。
一直到昌平西贯市才能稍微休息下,但没人愿意收留,又不能暴露身份,太后一行只得住在废弃的清真寺,正房没门没窗户纸,矮房没门没窗没墙,炕光秃秃的,屋里空空的,底下除了几块破砖,什么也没有,漱口没碗,洗手没盘,骡子喝水的盆刷干净给太后洗脸洗手,去农家的乱坟厂子入厕,癞蛤蟆满地爬,苍蝇爬一脸,半夜才吃上一个烧玉米,一碗豇豆粒。
第二天当地人得知真的是太后皇上,送上几屉刀切馒头,还有咸菜,两桶小米粥,特意奉献三顶骡驮轿,最难的时刻终于过去,太后皇上从未受过此等屈辱,回宫后上拜谒祖先,痛哭失声,听到的人都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