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7阅读
  • 1回复

[娱乐八卦]对不起了,沈腾,真正看懂《抓娃娃》后,我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5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1187
金币
16799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4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7-29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4-07-29) —
如果说,这个暑期档只有一个赢家,那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是的,《抓娃娃》。
上映八天,票房超17亿,单日票房再破2.5亿,最终票房预测34亿。
在任何数据上,《抓娃娃》实现了全面的碾压。


这部影片,用超出任何预期的票房表现,再次狠狠打了不少预测机构的脸。
不仅证明了,原创喜剧仍然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刚需,更再次证明了,沈腾马丽这对黄金组合,在国内市场无与伦比的票房号召力。
这是闫非彭大魔合作的第三部电影长片,继《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后,同属“西虹市宇宙”的《抓娃娃》,将这对导演的总票房提高到了50亿。


这还只是目前的数字。
不过,票房似乎并不能说明一切。
在满足对“笑”的需求后,受众越广,对一部电影在其他层面的要求,也会越高。
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抓娃娃》也引来不少非议。
有人质疑它“洗白”苦难教育,有人觉得它太过流于表面,也有人认为它抄袭《楚门的世界》,是彻头彻尾的“烂片”。


带着这些疑问,皮哥二刷了电影。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抓娃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那么简单。
无处不在的细节,抽丝剥茧的隐喻,对社会现实的影射,对父母教育的揶揄,甚至对一些社会现象和哲理的解构和表达,已然在另一个层级。
这些,深入到《抓娃娃》剧情的毛孔,以至于观众们看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但却能体会到,它的细致和深刻。


今天,皮哥就跟大家聊一聊,自己看到体会到的一些细思极恐的表达和细节。
因为《抓娃娃》,本就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细节一:为什么是捡瓶子?
《抓娃娃》的一段主要情节,就是马成钢决定将“财政大权”交给马继业,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钱打了水漂,马继业只能靠捡瓶子来“还债”。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挣钱兼职的手段那么多,为什么马继业独独选中了“捡瓶子”?


除了捡瓶子是没有任何门槛的收入来源以外,选择“捡瓶子”本身,还有更深层次的隐喻。
这里的隐喻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讽刺人为制造的苦难教育。
事实上,整部电影的基底,就是中国式的“苦难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抓娃娃》中,马成钢和春兰选择的这种教育方式,并非是架空世界的奇思妙想。
在现实中,处处都有“苦难教育”的影子。


富一代们,觉得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吃苦”之上的,觉得只有苦难,才能造就更为坚韧的人格和更为高尚的品质。
于是用通过近乎虐待的方式养育孩子,这早就成了当下年轻人最为厌弃的教育理念。
人不会因为吃苦而变得高尚,人格和苦难之间,并无任何自洽的关联。
这也让整部《抓娃娃》,拥有了现实题材的基底,架空和现实在“苦难教育”这个点完成了融合,也让电影的讽刺,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更为可怖的是,这种“苦难教育”,并非只有“装穷”一件事,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捡瓶子就是个典型,因为马继业捡瓶子的前提,是他偷偷买的平板电脑无法退货。
而无法退货的原因,正是马成钢将他藏在马桶水箱中的平板,拿出去故意泡水了。


也就是说,这件事本可以不发生,但因为马成钢对苦难教育的笃定,而变成了一种悲哀的必然。
这让所有观众,都深深同情那个乖巧懂事,但被爹坑得丢掉尊严的小朋友。
就好像同情小时候的自己一样。


第二层,是身份隐喻。
事实上,捡瓶子,恰是马继业身份的隐喻。
瓶子是廉价价值工具的象征,马继业也一样,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只是一个被赋予了继承价值的工具人。
马成钢心思用尽,并非让马继业过上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只是为了打造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而已。
这让马继业完全失去了自我,如果说,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自我”,从这个层面来说,马继业和瓶子一样,只是人为制造的的价值工具而已。


这个工具,可以是任何姓马的后代,《抓娃娃》在结尾,也完成了这层隐喻的逻辑闭环。
这个不行,就再练小号,而马继业,也会被弃如旧瓶。
工具和工具人身份,是《抓娃娃》里最为重要,也最为绝妙隐喻。
捡瓶子是“废物利用”,马继业,包括他的哥哥马大俊,又何尝不是被父母利用的“废物”。


一种宿命般的廉价感和悲催感,会在明白这层隐喻后,油然而生。
事实上,除了马继业,《抓娃娃》中到处是此类关于身份的隐喻。
贾冰饰演的小老板,其实是西虹市中产阶级的代表,但在财富鄙视链中,他也只是顶级富豪眼里的“小趴菜”。
春兰那句“确实是小生意”,和那一根他不知道名字的高希霸雪茄,已然将他引以为傲的财富身份和地位掰开揉碎,踩在脚下。


最后,贾冰出了小院,钻进的是豪华座驾凯迪拉克,可马成钢和春兰的车,则是红旗国礼车。
虽然不是国外豪车品牌,但这辆车,价值718万。


小富豪开的是品牌,是面子,真正的大富豪,开的是身份,是地位。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一目了然,你就说,深刻不深刻。
细节二:奶奶为什么必须死?
《抓娃娃》的高潮段落,是一场充满黑色幽默和地狱感的葬礼。
马继业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马成钢精心安排的老师,包括生活中“残疾”的亲奶奶,实际上也是教育家李老师。


但高考前夕,李老师因为打球被中途回家的马继业发现,马成钢不得不安排她“假死”,以保全大局。
这个段落,虽然和《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发现自己父亲后被安排“假死”如出一辙。


但在《抓娃娃》中,却有另一层深意。
奶奶的死,是完全由马成钢导演的一出,人为控制的死亡。
被“假死”的奶奶,与其说是不得不领盒饭的老师,不如说是马继业从小到大的真实情感需求。


奶奶假死,是对马成钢此类中国式父母,在教育中完全忽视子女情感需求,甚至进行以善意为名的精神和情感控制活动,最深的讽刺。


大家应该能发现,从小到大,跟马继业关系最好的,其实是奶奶。
做人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奶奶教的,那一点可怜的情感需求,也常常是奶奶满足的。


“杀死奶奶”,其实等同于杀死童年的马继业,进一步证明,马继业的真实情感,对马成钢的“接班人计划”来说,无足轻重。
这一点,其实在捡瓶子刚开始就能看到端倪。
为了几个瓶子,马继业被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嘲笑,甚至进行精神霸凌。
在“教育基地”中观看这一切的马成钢,却四平八稳,甚至情绪上都没有一丝波澜。


他认为,马继业要出人头地,这是必须经历的一环,是最基本的“挫折教育”,因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并且,他这一套PUA说辞,成功说服了情绪激动的母亲春兰和一众老师。
画面里,马继业被爆锤,尊严被踩在土里践踏;


教育基地中,一群人有说有笑,欢欣鼓舞,怎一个魔幻现实。
这让本不该遭受这一切的马继业,成了霸凌的真实受害者,也让他在被精神控制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马继业完全丧失自主的情感需求,甚至于自己的好友,自己的至亲,都要为高考这件事让步,这让他完全丧失了体验真实人生,享受喜怒哀乐的权利。


此刻的马继业,变成了一个提线木偶,故事后面又通过两件事,暗戳戳指出了,父亲马成钢的心态,以及对马继业精神层面的影响。
一件,是葬礼后哭成泪人的马继业,端着奶奶的遗照心如死灰,蹒跚前进。


而此时,在二楼的马成钢,抱着奶奶的骨灰盒,淡定享受着里面满满一盒爆米花。
这里给黑色的骨灰盒一个特写,这个表面上应该装奶奶骨灰的道具,实际上装的,应该是马继业活生生的灵魂。
但里面的爆米花,却代表着马成钢的愉悦和成就感,对他来说,儿子失去至亲的痛苦,不过是自己又一次完美解决问题的个人秀,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


父子之情,细思极恐。
马成钢到底是舐犊还是“噬犊”,一目了然。
第二件,是马继业在之后课上的胡言乱语。


在老师的公开课上,马继业起身提到了造物主、老天爷、阿努比斯、保家仙等一系列迷信灵怪,认为是这一切在操控自己。


尤其后面,他梦到残疾奶奶大灌篮,加之匪夷所思的葬礼,让这部分的观感,有了强烈的邪典气质。


毫无疑问,这种邪典指向的,就是马成钢常年忽视马继业情感需求,已经造成了马继业精神上有了疯癫倾向。
他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自己,世界观仿佛被颠覆,逻辑仿佛产生了崩解,陷入了一种完全的人生虚无主义。


如果不是马继业拥有一颗高智商的理性头脑,他或许会成为现代版中举的范进。
细节三:鲁迅和保尔·柯察金的乱入,代表什么?
我们都知道,为了让马继业学有所成,马成钢几乎打造了全天候全景式的“敞视监狱”,连厕所也不是死角。
身边的所有邻里同事,都是由老师扮演的。


比如下棋的是数学老师,修车的是物理老师等等。
这里面,有一位老师,形象设计很有深意,他就是门口开书店的语文老师。
他的职责,是为马继业推荐适合每个阶段的课外书籍,而他的样貌,神似鲁迅。


一样精干的短发,浓密的八字胡,甚至穿着打扮都有民国读书人的意味。
为什么要把语文老师设计成鲁迅的样子?


皮哥看完全片后,觉得有两层深意。
第一层,自然从鲁迅的作品出发。
鲁迅文章讽刺意味很深,这和《抓娃娃》的主题是完全契合的,所以让这个角色cos鲁迅,在讽刺现实这一点上,有异曲同工的作用,而且很有意思。
第二层,则明显代表,马成钢夫妇对马继业,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目标。
这是千千万万“鸡娃”的中国父母的通病,他们都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以至于自虐式付出,并陷入自己制造的“自我感动”的怪圈中。


这是《抓娃娃》对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深层次揶揄。
马成钢,就因为自己没什么学历,以至于疯魔似的想让马继业考入清北。
就跟当下疯狂催促儿女考公考编的父母们一样,这里面的大多数父母,都没经历过真正的公务员和编制考试。
自己做不到,但希望儿女做到,所以他们永远不懂 ,子女们会因此有多大的压力。


而这些,电影也通过不少细节反映了出来,最直接的,就是马丽头撞开关那个段落。
这家人每天晚上的活动,就是读书,但实际上,真正读书的只有马继业,其他人都在书后面玩儿着手机。


也就是说,读书这件事,父母自己根本无法做到,但他们却希望,培养一个有读书习惯的子女。
说来不仅可笑,而且可悲。
更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其实是当下全社会的现状。


除了鲁迅,在语文老师嘴里,还有一个名人乱入,他叫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
语文老师那么多可以外读物,为何偏偏单独提及保尔?
我们都知道,保尔不仅坚韧,而且经历了非常多的苦难,他自幼父母早逝,从军又身负重伤,转业后患上肺炎,又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提及保尔的表层原因,自然是利用这部名著背后的故事,为“苦难教育”背书。


但深层次,特意提及保尔,是对马继业的一种道德绑架式的品德培养。
“鲁迅”仿佛在说,你看保尔经历过这么多苦,依旧为国家做着贡献,你受的那点苦算什么,就应该这样为家族做贡献。
这种道德绑架,广义来说,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而狭义上,则是对马成钢夫妻道德绑架教育的挖苦。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有这么一套说辞:
“爸妈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爸妈吃不起这些好吃的,只能给你吃!”
本质上,这就是道德绑架,以自我牺牲占领道德高地,胁迫子女完成父母的某种特定期望或目标。


《抓娃娃》里,在情节上,这种绑架也被处理得极为好笑。
最典型的,就是马成钢希望马继业为自己买鞋子的那一段。
他穿着一双鞋底快掉的拖拉板鞋子,故意在马继业做作业的时候,拼命踩地发出声响,甚至不惜在儿子耳旁晃悠,以“提醒”儿子,自己的鞋子真不能再穿了。


细细想,这不就是“爸爸穿不起好鞋,好鞋子只能给你穿,你一定要对得起爸爸”的具象化?
中国式父母善于道德绑架,更善于将这种绑架,与自己的期望完成串联。


而这,才是保尔·柯察金这个正向人物,在电影中出现的真正意义。
细节四:为什么选择“长跑”?马大俊的出现有何用意?
《抓娃娃》中,明显出现的运动有三个。
足球、篮球和长跑。
那为什么,马继业的兴趣爱好,一定要设定成长跑呢?
一方面,这是为了剧情合理性,毕竟为了让孩子吃苦,马继业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常年跑五公里上学,喜欢上长跑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比起篮球足球,长跑更需要韧性。
长跑对标的,其实是马成钢在教育上的“长跑”。


他对马继业的教育,是以10年为单位计算的,一直持续到马继业大学毕业继承家族事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继业和马成钢都在“长跑”。
不过,父子俩殊途同归,马继业以高分进入体育大学,成了一个喜欢捡瓶子的长跑失败者。


而马成钢“接棒人计划”失败,预示着他的教育长跑,也失败了。
另外,很多观众没有看出来的一点是,“长跑”其实也在反思,中国式父母教育的一个共通性弊端:
对孩子个人兴趣的践踏,对单一成功定义的执着。


马继业擅长长跑,也喜欢长跑,甚至被长跑教练相中。
如果是普通人家孩子,他很可能走上职业体育的道路。
但生在老马家,他的这种兴趣爱好,毫无疑问会被扼杀。


但这种扼杀的方式,就显得很戏谑。
马成钢先是同意儿子学习长跑,又设局让医生给他小腿抹麻药,导致马继业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无法从事体育专业。


一条设定好的道路,是需要扼杀千万个兴趣爱好去实现的。
只要不是父母觉得有前途的职业和爱好,在中国式家庭中,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尊重。


而那些有出息的“爱好”,无一不是冲着钱、权、名声这种单一成功的定义追求的。
值得一提的是,马继业被“苦难教育”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哥哥马大俊,被“养废”了。


那马大俊的出现,仅仅是作为马继业被控制的动因和对照组吗?
自然不仅限于此。
电影中有个细节,展现出了马成钢对马大俊深深的偏见,以及对他的刻板印象和不公对待。
马大俊虽然才华不足,但是个温和善良的孩子,他见不得弟弟吃苦,于是找自己的老外兄弟,将马继业骗到星级酒店,为的就是让弟弟吃顿好的,洗个舒服澡。


但马成钢先入为主,觉得马大俊找马继业,就是为了绑架甚至加害弟弟,争夺家产。
所以在不闻不问的情况下,就冲进酒店一顿爆锤,打得马大俊鼻青脸肿,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一个家庭,尤其是多子家庭中,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同样是家庭成员,马继业享受着整个家族的培养和珍视,而马大俊仅仅因为学习不好,就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这种深深的偏见,让马成钢的教育,彻底沦为一个笑话。


大儿子天生的反派,小儿子天生的实验对象,哪怕再有第三胎,也免不了成为马家工具的命运。


这种完全沦为“实验对象”的悲剧性,恐怕不是一句“他终究还是个富二 代”就能完全抵消的。
影片也通过马大俊,证明马成钢绝非善类。
顺从的就百般控制,不顺从的就拳脚相向,在西虹市马家,充斥着一个“人人受害、人人被操控”的恐怖宇宙。
细思极恐。
细节五:其他联动和巧思,8个彩蛋
主题和内核上,《抓娃娃》的细节就这么多。


下面说点轻松的,同样作为“西虹市宇宙”的一部分,闫非彭大魔在《抓娃娃》里,可是没少放进与两部前作,甚至与其他影视剧的互动和彩蛋。
开篇镜头中,我们能看到一眼闪过的“西虹人寿”,这恰恰是《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鱼曾运营的企业。


在马继业捡瓶子,马成钢包场的那场戏中,失败的恰恰是王多鱼的“大翔”足球队。


导演还专门给王多鱼的背影一个特写,因为王多鱼,恰好和马成钢擦肩而过。


另外,《抓娃娃》里,和《夏洛特烦恼》联动的细节也很多。
马继业练习英语口语的那条路,名为“秋雅路”,这就是夏洛成名后,专门用秋雅名字命名的那条路。


通过校徽可以知道,马继业就读的中学,是“西虹市第七中学”,这所学校,正是《夏洛特烦恼》发生的背景学校。




学校的名人墙上,还挂着叱咤风云的校友夏洛。


在影片最后,马成钢和春兰喝酒的镜头中,背景里有大把的向日葵。
在《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最喜欢的花儿就是向日葵,夏洛曾说,自己要给马冬梅买一屋子的向日葵。


这对银幕CP的浪漫承诺,竟然在《抓娃娃》里实现了。


而且,冬梅(《夏洛特烦恼》),夏竹(《西虹市首富》),春兰(《抓娃娃》)都已经在作品中出现。
大家猜一猜,下一部闫非彭大魔的作品,女主会不会叫“秋菊”?


除了这些,《抓娃娃》还互动了其他剧。
比如《狂飙》,贾冰饰演的中产小富翁,儿子名叫“贾启强”,对应《狂飙》里张颂文扮演的主角高启强。


而贾冰在这部剧中饰演的徐江,就跟高启强有不少对手戏。
再比如《隐秘的角落》,青年马继业是史彭元扮演的,《抓娃娃》里就有父母偷看他假日记的戏份。


熟悉吗?《隐秘的角落》里,同样是史彭元扮演的严良,角色身份的转变就是利用假日记欺骗父母开始的。
其实《抓娃娃》中,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它绝非一部浮于表面的喜剧片,能收获超高的票房和评价,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原因呀!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2024-07-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7292
金币
1225216
道行
1965
原创
2232
奖券
2226
斑龄
29
道券
6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2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7-29
  对不起了,沈腾,真正看懂《抓娃娃》后,我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抓娃娃》是一部由沈腾和马丽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富豪马成钢夫妇为了培养小儿子马继业,假装破产并搬到东北村子,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和表演,试图让儿子体验贫困生活,从而激发他的斗志和责任感。这部电影不仅带来了欢笑,还引发了观众对教育和家庭关系的深思。

  沈腾和马丽的默契合作

  沈腾和马丽的合作始于2005年,当时沈腾在一场话剧中发现了马丽,并推荐她加入了开心麻花团队。两人在多年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和友谊。在《抓娃娃》中,他们再次携手,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幽默的对话,成功地塑造了一对为了孩子成长而不惜一切的父母形象。

  电影的情节与主题

  《抓娃娃》的情节围绕着马成钢夫妇如何通过假装贫困来教育小儿子马继业展开。电影的前半段充满了笑点,富豪装穷人养娃的情景充满了滑稽和讽刺。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这种被安排好的生活并不是马继业想要的。他渴望自由和真实,而不是被父母操控的人生。

  电影的结尾,马继业发现了父母的骗局,感到愤怒和失望。这一情节引发了观众对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父母是否有权决定孩子的人生道路?

  教育方式的探讨

  《抓娃娃》通过幽默的方式,探讨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影片中的马成钢夫妇代表了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走上他们认为的成功之路。然而,这种强加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内心的反抗和疏离。

  影片中的马继业在发现自己被欺骗后,选择了放弃高考,揭开了这个阴谋。这一情节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孩子面对压力和期望时的选择和态度。他们渴望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父母安排好的人生。

  沈腾和马丽的演技

  沈腾和马丽在《抓娃娃》中的表现堪称经典。他们通过细腻的演技和丰富的表情,成功地塑造了一对为了孩子成长而不惜一切的父母形象。尤其是马丽在影片中的表现,既有幽默的一面,又有深情的一面,让人印象深刻。

  观众的反响

  《抓娃娃》自上映以来,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不仅带来了欢笑,还引发了对教育和家庭关系的深思。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对话,都让人感到共鸣和感动。

  总结

  《抓娃娃》是一部兼具娱乐性和深度的电影。通过沈腾和马丽的精彩演绎,影片成功地探讨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深思和讨论。无论是作为一部喜剧片,还是作为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抓娃娃》都值得一看。

  电影《抓娃娃》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作品,由沈腾和马丽主演。这部影片不仅带来了欢乐,还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和批判性思考,引发了对教育、家庭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广泛讨论。

  影片的故事围绕一个富豪家庭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展开,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和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主角马继业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境,最终开始觉醒并反抗这种控制。影片通过喜剧的形式,对现代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反思,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影评普遍认为,《抓娃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它还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刺片,对家长、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思考意义。影片通过夸张和反转的手法,展现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影片中的细节和隐喻也增加了其深度和吸引力,使观众能够在欢笑中思考和反思。

  综合来看,《抓娃娃》是一部集喜剧、讽刺和深刻思考于一体的电影,它不仅提供了娱乐,还引发了观众对于家庭教育、个人成长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