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0阅读
  • 1回复

[猎奇]我国最大沙漠一千年整体南移100公里,塔里木盆地能迎来转机吗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68121
金币
82219
道行
35003
原创
1863
奖券
3804
斑龄
125
道券
8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2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4-11-0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7-18) —



在我国西北,有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它的名字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走进去,出不来”。这片沙漠不仅以其巨大面积和极端气候著称,更因为它的沙丘在不断地移动而充满神秘与危险。它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一千年中,这片沙漠在过去一千年间,居然整体南移了约100公里。这一变化,不仅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猜想:未来这片沙漠会不会逐渐离开塔里木盆地呢?



死亡之海

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区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度约400公里,总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整个盆地60%的面积。

这里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沙丘形态各异,有的像新月,有的如金字塔,还有的形成连绵起伏的沙山,宛若自然的艺术品。这些沙丘在风的推动下会不断移动,使得沙漠充满了动感和变化。



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夏季气温最高可达67.2℃,而冬季最低则可以降至-20℃以下。如此极端气候,也使得这片沙漠有了“死亡之海”之名。

尽管如此,沙漠中仍有一些顽强的植物和动物存在,如柽柳,梭梭和胡杨等,它们的根系发达,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动物有沙狐,黄羊等,它们都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沙漠中的严酷环境。



历史上,这片沙漠曾是许多探险家和旅行者的噩梦。唐代高僧玄奘在前往印度取经的路上,曾经穿越这片沙漠。《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详细记述了这段艰险的旅程:他经过沙漠东部的莫贺延碛时,迷失了方向,困在漫天的黄沙里一连四五天,绝望笼罩着他。

忽然,身边的老马狂奔起来。玄奘追着马跑了许久,直到一眼清泉出现在视线之内,才走出了死亡的阴影。数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玄奘仍心有余悸。



沙漠的移动及其影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表明,整个沙漠在过去的一千年里整体向南移动了约100公里。这一现象主要是缘于塔里木盆地的独特地理和气候条件。

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的天山和西北的帕米尔高原形成了巨大的风口,使得东北风和西北风频繁吹入盆地,推动沙丘不断向南移动。



流动的沙漠里形成了大量的移动沙丘。整个沙漠中,约85%的沙丘都是移动沙丘,它们的高度一般在100至200米之间,最高可达300米。

这些沙丘在风力的推动下,缓慢但持续地移动。纵向沙垄平行于风向,狭长而平直;横向沙丘则垂直于风向,高大且不对称,迎风面平缓,背风面陡峭。

数千年来,在风的吹动下,南移的沙漠逐渐埋没了许多古文明的遗址。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城,以及历史中一个繁华的村庄和城镇,如今都已被沙漠吞噬,只留下了孤零零的遗迹供后人凭吊。



随着沙漠的不断南移,沙漠的整体面积将会有所缩小,被风吹动的沙丘会逐渐堆积在巍峨的昆仑山脚下,增加沙漠的厚度。当然,这并不代表人类可以寄希望于自然的力量来改善沙漠化。

沙漠南移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一千多年来也只移动了100公里,可能还赶不上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要等到沙漠完全脱离塔里木盆地,可能已经是成千上万年之后的事情了。而且沙丘消失后,留下的只会是荒芜的戈壁,人类目的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阻止沙漠的扩张。



我国在治沙方面的努力

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扩张的威胁,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治沙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数十亿棵树木在沙漠边缘高高耸立,形成了长达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被称为“绿色长城”。



在治沙方面,我国不仅依靠传统方式的植树造林,还采用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通过引入抗旱,抗盐碱的植物如梭梭,胡杨,来固定沙丘,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同时,现代灌溉技术如滴灌系统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侧,共有109口水井用于灌溉防护林,这些水井通过滴灌系统,为沙漠中的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科研机构也在沙漠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沙漠中建立了多个科研站,进行深入的生态和环境研究。这些研究站不仅监测气象,地下水和植物生长情况,还为研究沙漠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近年来,国家还积极推进生态工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沙漠中的生态旅游业也逐渐兴起,通过合理开发,使沙漠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结尾

从沙漠的地貌和气候,到历史上玄奘穿越沙漠的艰难旅程,再到沙漠的移动和对古文明的吞噬,这片“死亡之海”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神秘和危险。沙漠整体的南移和扩展,也给整个塔里木盆地带来了转机的可能。

从“三北”防护林工程到现代灌溉技术的应用,再到生态科研的深入探索,所有这些举措不仅在遏制沙漠扩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未来,塔克拉玛干沙漠或许真的可以摆脱“死亡之海”的阴影,迎来一个富饶美丽的新篇章。



1条评分金币+18
wowoni 金币 +18 - 07-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99221
金币
1059457
道行
1950
原创
2141
奖券
2040
斑龄
27
道券
5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5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8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这片沙漠的维吾尔语名字“塔克拉玛干”寓意深刻,意为“走进去,出不来”,形象地描绘了其危险和难以穿越的特性。

  沙漠的面积约为33.7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塔里木盆地约60%的面积。其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沙漠中的沙丘形态多样,有的似新月,有的如金字塔,还有连绵的沙山,自然风光独特而又神秘。在风的作用下,这些沙丘不断移动,使得沙漠的形态始终在变化之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夏季气温可高达67.2℃,冬季则可降至-20℃以下,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其获得了“死亡之海”的称号。尽管环境恶劣,沙漠中仍有柽柳、梭梭、胡杨等植物以及沙狐、黄羊等动物顽强生存。

  历史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探险家和旅行者的噩梦。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就曾经历穿越这片沙漠的艰险旅程,其经历被记载于《大唐西域记》中,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史料。

  最近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过去一千年间整体向南移动了约100公里,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沙漠的移动主要受塔里木盆地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其中85%的沙丘为移动沙丘,高度一般在100至200米之间,最高可达300米。

  沙漠的南移虽然缓慢,但它逐渐埋没了许多古文明的遗址,如著名的楼兰古城。同时,沙漠的整体面积可能会有所缩小,沙丘堆积在昆仑山脚下,增加了沙漠的厚度。

  为了应对沙漠化的威胁,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长期致力于治沙工作。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在沙漠边缘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此外,还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滴灌系统和引入抗旱、抗盐碱植物等,提高了治沙效率。

  科研机构在沙漠治理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建立了多个科研站进行生态和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国家还推动了生态工业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了环境破坏。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未来,或许能够因人类的努力而摆脱“死亡之海”的恶名,成为一个富饶美丽的新篇章。这不仅是对中国治沙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贡献。

1条评分金币+5
wowoni 金币 +5 - 07-1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