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历史,产生多少帝王将相,英雄人物,每一个人身上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传奇。当时间荏苒,留下的是巨大的地下宝库,陵墓,而这成为无数考古专家的向往。郭沫若曾上书挖掘武则天,秦始皇等陵墓,未获得批准,但是,其请求挖掘朱棣陵墓,在挖了三天后,紧急叫停。
在北京市昌平区,有个叫天寿山的地方,这里龙盘虎踞,是难的的风水宝地。而这被朱棣看上,成为明朝的皇陵所在,此后到崇祯皇帝,共计13位皇帝都埋葬在此,成为明十三陵。而当时郭沫若为何要挖掘朱棣陵墓呢?
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朱棣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朱棣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可谓是千古一帝,在他身上有太多的谜团需要揭开,而且必将出土大量的明朝文物,对研究明朝历史意义重大,最主要的是,现在失传的永乐大典,据说就在朱棣陵墓中。
当时,郭沫若提出请求后,很多专家都反对,表示现在技术很不成熟,不能有效的的保护文物。但是郭老不听,在其坚持下,这个申请被上级批准,批复是原则同意。有了上级的批准,专门挖掘朱棣长陵的挖掘委员会成立,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考古队,队长由当时还只有28岁的赵其昌担任。
挖掘工作从1955年开始,当时已经是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当时的明十三陵那可是荒芜一片,周围全是山村,那里的温度一度能达到零下20度。而在郭老的催促下,赵其昌带领探工队,无奈顶着大风雪,开始作业,他们白天挖掘,晚上在附近村庄借宿。
但是,一连挖了三天,越挖越迷茫,毫无进展,朱棣陵墓的入口无法找到。因此,考古队将这一情况上报了委员会,当时仔细分析了情况,认为长陵规模太大,无法找到入口,因此紧急叫停。而委员会并没有放弃,决定先找个小的练练手,当时准备挖朱棣儿子朱高炽的陵墓,正准备开始。
但是,此时,考古队在万历皇帝的定陵却发现了入口。而万历就此倒霉,挖掘工作转向了万历陵墓。虽然挖掘过程中出现很多怪事,但是最为可惜的还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文物毁损,十分严重,当时的技术能够保存下来的实在不多。这个惨痛教训也挽救了其他皇陵,此后中央决定,在考古技术没有大的发展前,暂时不允许新挖掘皇帝陵墓,怕造成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损失。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