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经济情况都不乐观,但美联储却迟迟不肯发出降息信号,这使得全球经济都跟着遭殃。
而最近美联储刚刚传出降息的消息,7月11日美股就开启下跌之路,尤其是是美股中的科技“7巨头”,更是一夜之间蒸发了5988亿美元,也就是4.35万亿人民币。
那么作为美股的中坚力量,科技股为何会突然下挫?是否与美联储降息有关?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然后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美股大跌
近一段时间,美国股市就像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不定,尤其让人揪心的是科技股的大幅下跌,这让全球市场都感到不安,这一切的起因,我们可以从美国6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里找到端倪。
CPI数据就像是天气预报里的晴雨表,告诉我们经济气候怎么样,6月份的CPI显示,美国的物价同比上涨了3%,但是比上个月却稍微降了点,只涨了0.1%。
信息源:中国新闻网 2024-07-12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 环比下降0.1%
这个数字要比很多专家预期的要低的多,这意味着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放慢脚步,虽然还没有彻底停下来,但至少速度减下来了。
对于美联储来说,这个消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证明了美联储之前提高利率,也就是加息的做法开始见效,通胀真的在降温。
另一方面,这又给美联储出了个难题,因为它现在得考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继续加息还是放松一下,降降息,给经济打打气。
我们都知道美联储近些年一直在加息,目的就是想让美国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放缓,但现在,通货膨胀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就有人开始猜测,美联储会不会从紧缩政策变成宽松政策,降息来刺激经济。
而这一猜测,就像是股市里的风向标,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跟着跑,特别是科技股,就像是美股里的明星,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因为近些年科技股一直都是美股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家对它的期望也很大,所以一旦政策有变,哪怕是风吹草动,都会让它特别敏感。
而特斯拉、英伟达、Meta、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这七大科技巨头的市值就像坐了滑梯一样,一夜之间蒸发了43500亿人民币,单看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这相当于蒸发掉了一个摩根大通或沃尔玛这么大的公司。
科技股的这番震荡,不仅仅是美国股市的事,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都感到了地震,投资者们开始担心美国经济的未来,很多人选择卖掉手中的股票,转而去买一些看起来更保险的东西,比如小型股和房地产股票。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追踪小型股的罗素2000指数,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涨得比去年11月还猛,这也说明了资金在往这边跑。
而且这股震动还波及了全球,很多国家的股市都感受到了美股的余震,投资者的信心就像是被风吹散的云彩,市场上的钱变得越来越紧张,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变得岌岌可危。
要知道美股的每一次大幅波动,都像是蝴蝶扇动翅膀,会在全球经济中引发海啸,回想起1929年的大萧条,那次美国股市的崩盘,不仅让美国自己陷入了多年的寒冬,还通过贸易和金融的渠道,让全世界都感到了冬天的寒冷,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寒冬。
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作为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脉搏,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市场的晴雨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决策,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蝴蝶效应”。
2020年全球疫情的冲击,迫使各国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更是将巨额刺激资金注入市场,以维持经济活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通胀阴影,物价攀升,生活成本上升,加之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不得不祭出加息大旗,试图控制通胀。
加息对于美国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升了美元的吸引力,降低了进口成本,有助于国内通胀的抑制。
另一方面,加息增加了借款成本,提高了储蓄意愿,减少了市场上的流动性,对依赖借贷的经济活动产生冷却效果。
但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债务沉重、高度依赖美元的国家,加息无疑是一场灾难,加重了债务负担,加剧了经济困境。
不过加息对美国自身亦非全然利好,股市作为经济的风向标,往往对利率变动极其敏感,当加息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投资者倾向于减少风险资产配置,股市因此承压。
历史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往往伴随着股市的调整,如1974年降息后标普500指数的显著下跌。
在2024年6月,富国银行的投资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揭示了一个现象:虽然市场上呼声一片要求降低利率,但过往的历史记录却提示我们,标普500指数的下滑趋势往往与降息阶段的开启并行不悖。
这意味着,股市的下行风险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利率水平,两者的关系更为复杂。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绝非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综合考量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决策,加息对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压力,以及美国国债发行速度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都在其考量范围内。
美国CPI虽有所回落,但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股市的动荡,尤其是科技股的大幅下跌,预示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连锁反应。
科技股,特别是那些来自美国并在全球股市中扮演领头羊角色的企业,它们的表现对全球经济的信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遭遇市值缩水,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实际上,它能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担忧,因为这些公司的健康状况被视为世界经济稳定性和活力的重要指标。
这不仅削弱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任根基,还极有可能点燃全球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引发大规模的抛售行为。
这已不再仅仅是美国自家的经济风波,它有潜力演变成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巨浪,威胁到全球的经济稳定。
“去美元化”势在必行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影响全球,还是因为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几乎都用美元交易。
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央行也都喜欢屯点美元,这就像家里备了点干粮一样,以防不时之需,至于屯美元的方式,那就是购买美国国债。
毕竟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个国家,购买其国债也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投资,而对于美国来说,这种方式通过借其他国家钱的方式,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但好像是在给美国打工,因为利率调整问题掌握在美联储手上。
如果美联储就会通过加息政策,这时候美元兑换其他货币,就会升值,这样一来,可能资金就往美国那边跑,搞得全球市场都不安宁,就好比一个人感冒了,周围人都得喝板蓝根预防。
另外美元当老大,美国自然就有了一些额外的牌可以打,有些国家可能会觉得,美国有时候会用经济手段来制约别人,比如冻结人家的外汇,不让交易,这感觉就像是别人脖子上被套了个绳子,随时可能被勒紧。
过度依赖美元,有的国家可能会背上太多美元债务,一旦美元升值,还债就像背着石头爬坡,越爬越累,搞不好就摔个跟头,引发债务危机。
大家开始明白,经济这事儿不能太单一,应该多几个选择,如果能用欧元、人民币或者其他货币交易,就像多备了几种货币的“副食”,这样即便一种货币有问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现在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兴起,就像是给国际支付和结算打开了新大门,这些新技术让绕过传统的美元体系成为可能,为“去美元化”铺平了道路。
所以,“去美元化”并不是要完全抛弃美元,而是要在国际经济的大餐桌上多摆几道菜,让别的货币也能上桌,分担风险,共同维护一个更公平、更均衡、更稳定的全球经济秩序,这样,咱们的经济餐桌才能更加丰富多样,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