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距离轨道交通方面,比高铁更快的就是磁悬浮。虽然我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乃至高铁技术,如今都可以笑傲全球,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磁悬浮轨道交通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
这种技术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从而消除了传统轮轨之间的机械摩擦、振动及噪声,实现了列车的高速和平稳运行。同时,磁悬浮列车采用主动控制方式,可通过实时反馈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及时调整列车运行状态,极大提升列车的运行效率和乘坐体验,能够更好的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所以,磁悬浮技术早就被认为是继高铁之后的下一代主要轨道交通模式。
而据《长江日报》5月23日的报道:在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中,关于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的宏伟蓝图十分引人关注。
这两项工程纳入规划,说明更快的下一代轨道交通的出现或已为时不远,其更将以600公里的时速和轨道无接触滑行的运行方式开启一个全新的交通时代。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京港澳高速磁悬浮:连接南北的“时空隧道”
京港澳高速磁悬浮,这一连接北京、广州两大超级城市的交通工程,将经过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等重要城市节点。全长约2000公里,若以时速600公里计算,不考虑加减速和中间停车时间,预计北京至广州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3.3小时左右,较目前高铁节省超过一半的时间。
这不仅将极大提升南北交通的便捷性,也将进一步促进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交流合作。
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东部沿海的“快速通道”
沪(深)广高速磁悬浮,作为连接上海与(深圳)广州两大经济中心的快速通道,其全长约1600公里。若也以时速600公里计算,不考虑中间停站事务,预计上海至广州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以内,较目前高铁节省大量时间。
该工程实施后可以进一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深度融合。
三、两条高速磁悬浮大通道的建设意义
京港澳线路的长度可达2200公里,沪深线路的长度可达1600公里,两条线路长度相加已达3800公里,开通后将串联起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主要经济带,以及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杭州等经济中心型城市,不但是交通更为便捷,对于经济发展也是意义重大。
四、技术前瞻与建设展望
人类对于交通工具的速度、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追求从未停歇。高速磁悬浮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之一,其独特的无接触悬浮和高速运行特性,使得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磁悬浮列车采用主动控制方式,能够实时调整列车运行状态,确保列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虽然已经很快,但仍然不及民航客机,而高速磁悬浮速度可达每小时600公里,几乎比高铁又要快了一倍,可填补陆地交通与航空交通之间的速度空白。
而从长期的技术发展来看,高速磁悬浮还可以选用低真空管道技术,就是将磁悬浮的轨道做成低真空管道的模式,让磁悬浮列车在低真空管道中奔跑,这样来自空气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速度也会更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000~4000公里。不但超过了民航客机的速度,其最高速度甚至要和出膛的炮弹一样快。
不过在现阶段,大概率不会立即上马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工程,而是会先实施无管道的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模式,我国在该技术上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攻关,磁浮列车也已经造出来了,绝大多数技术已经到了可实用的阶段,所以近几年就有可能建造高速磁悬浮的试验性线路,去年已有消息称有可能在沪杭、广深、成渝,京石等城市间首先开建。
对于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广高速磁悬浮两大工程的建设时间,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交通运输人员流通的需要,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的支持,这两项工程有望在规划中提到的2035年之前开工建设,一旦建成通车,它将极大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的整体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