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被认为是一种未来主力能源,它可以代替汽油、天然气等高热能燃料,目前正在被广泛利用,如氢能汽车、氢能卡车、氢能轮船都已经出现,甚至连氢能火车也出现了,这些都说明“氢能社会”其实正在快速构建。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氢能方面的发展很早,技术也很先进,欧美等国也比我国在氢能方面发展的更早,所以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大都会认为我国的氢能生产是比较落后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氢能生产大国,而且是遥遥领先的那种。
今年6月6日,我国多家媒体报道称挪威睿咨得能源公司当地时间6月5日发布全球氢能源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每年可生产22万吨绿色氢气,比全球其他国家的氢能生产总和还多6000吨。
大家看了这个数值,大都会觉得真了不起,没想到我国氢能生产这么厉害了。然而实际上这个产量还只是计算的绿色氢气,它在氢产能中所占的份额是极少的。
氢气的生产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灰氢、蓝氢和绿氢,另外还有红氢、橙氢、黄氢、黑氢、 棕氢等,可见绿氢只是其中一种。而工业化生产氢能的方式,目前也主要是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下面分别解释一下。
“灰氢”,是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或污染物排放,但由于量大管饱,基本占据了主要生产渠道和市场需求。
“蓝氢”和灰氢的生产是一个渠道,只是会将生产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捕获起来,使之不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被认为也是低碳氢。
“绿氢”这一般是指电解水制氢,通常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取氢气,这个方法从源头上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因此被认为是绿色无污染的。
挪威睿咨得能源公司公布的我国年产22吨的氢气其实是指绿氢,虽然其总量已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并且还要多出6000吨,但实际上绿氢的产量在我国所占的份额是很少的,1%都不到。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2024年初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的氢能总产量大约为3550万吨,22万吨的绿氢只在这个数值中占0.62%,实际还不到1/150。
所以,虽然挪威睿咨得能源公司公布的我国绿氢产量让人感叹我国氢能生产力的强大,各大媒体也竞相报道,但实际上其份额在我国氢总产能中占比极小。
如今我国的氢能总产量已超全世界的1/3,而且氢能生产能力也在快速增长中。根据现有的规划,预计到今年底我国还将安装约2.5千兆瓦的制氢用电解槽,绿氢产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还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氢能总产量将达4,000万吨,也就是说未来的一年时间中,我国的氢能产量还将增加500万吨左右。并且还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氢气总产量可达1.19亿吨,比如今的产量要翻上三倍多,而其中份额增加最多的是绿氢,届时绿氢的生产量预估将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说在大约25年后,我国的绿氢产量比如今要增加320倍左右。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氢能产量如此之高呢?也是因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受到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创纪录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成熟的汽车供应链等,我国在氢能产业领域方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世界氢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在2022年3月时,我国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就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再就是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电解水制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2023年底已有58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投入运行,绿色氢气的产量在快速增加。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也已成功掌握了碱性电解水制氢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等主流技术,并积极推进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等新一代技术的研发。
我国还构建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等环节。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还具备巨大的氢能供给能力,目前加氢站数量已超过350座,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在应用领域,我国氢能的应用场景则日益广泛。比如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发展亮点,商用车市场的氢能利用也尤为突出。
此外,氢能在我国的工业、建筑、发电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后的氢能利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多,“氢能社会”其实正在我国不知不觉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