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鸟,而除了咱们看到的喜欢在农村屋檐下筑巢的普通燕子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燕子叫做“雨燕”,它也常被人们称为“无脚鸟”。
这种燕子一生边飞边睡,一旦落地就如同死亡,那么,它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它真的天生就没有双脚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命不止、飞行不止的雨燕,到底有着怎样非凡的经历。
追逐嬉戏的雨燕
雨燕的自述
雨燕科的鸟类统称为雨燕,它们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楼燕,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雨燕科之下有很多种,比如高山雨燕、普通雨燕、白腰雨燕等等。
以普通雨燕为例,它们的羽毛十分朴素,是深褐色的。而别看它们长得平平无奇,却凭借自己超强的飞行能力,挤入了鸟类飞行排名当中。张开双翅飞行的雨燕其羽翼就像是两把镰刀,看起来颇具美感。
羽翼形似镰刀
当然,雨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候鸟,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雨燕每年都要长途跋涉地从北飞到南。
以生活在北京的雨燕为例,当时研究人员在它们的背部安置了重量仅为0.65克的微型光敏定位器,用来监测它们迁徙路径。
最终发现,这些雨燕从北京的颐和园出发之后,朝着西北方向飞行,途经了内蒙古和新疆,然后跨过了边境线朝着西南方向飞去。后来它们穿越了红海进入非洲,一路南下,经过了3个月的飞行最终抵达南非。
北京雨燕的迁徙路径
经过统计,这场迁徙往返至少飞行了3.8万千米左右,已经和地球的赤道长度差不多了。难以想象,重量只有几十克的小鸟,竟然能有这样的毅力飞这么远,并且每年都会重复这种行为。
所以,许多人认为雨燕是真的热爱飞行。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真的向往蓝天并属于蓝天的生灵。
一边睡一边飞
前文中我们提到研究人员对雨燕的迁徙轨迹进行了追踪,最终得出了它们飞行的距离。这场飞行开始于7月的下旬,结束于10月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飞这么远,就证明了雨燕的飞行能力确实不俗。
飞行中的白腰雨燕
根据研究结果来看,雨燕的飞行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8米/秒,时速大约是172.8千米。
当然它们也不会一直保持着超高速的飞行,所以一般的统计数据会指出雨燕的平飞速度在112千米/小时,也算得上是鸟类当中的飞行高手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用雨燕的飞行速度和鹰隼之类猛禽俯冲时的速度对比,指出它飞得并不快。这种比较没什么意义,因为雨燕属于长距离飞行高手,是动物界著名的“马拉松”选手。
飞行能力同样强悍的猛禽
雨燕在迁徙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赶路会连续不断地飞行,持续飞行的天数甚至能达到9天。
可能大家看到这会觉得,雨燕这小小的身体里也藏着太多能量了,竟然能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的飞这么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雨燕在飞行当中就会顺便完成睡觉、吃饭之类的事情,是出色的“一心多用”选手。
雨燕的身体结构
首先咱们来聊聊雨燕是怎么做到边飞边睡的,它们采用的是“半脑慢波睡眠”的方式。
这种方式意味着它们在睡觉时,只有一半的大脑在休息,另一半则继续维持工作。并且咱们在前文中提到了雨燕流畅的身材和镰刀般的羽翼,这都可以帮助它们在一定高度之下,顺着风滑翔。
这时候,往往不需要费太大的力就能向前飞行,所以雨燕才能轻松地做到睡觉、飞行两不误。
独特的半脑慢波睡眠
至于捕食与喝水,也都能在飞行当中完成。因为雨燕的主食本来就是空中的各种昆虫,所以边飞边干饭对它们来说并不难。
至于喝水,有些人可能会想难道这家伙等着天下雨,然后张嘴顺便喝点吗。那倒没有这么夸张,只是雨燕喝水并不像寻常的鸟类,需要在岸边或者石块上站立着,一次性补给完成。而是在飞过湖面的时候,蜻蜓点水般地掠过。
喝水无需停留
吃饭睡觉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那么不停飞行的雨燕是怎么交配、繁衍的呢?
这可以分为很多种情况,但一般来说,在飞行的过程当中确实可以完成交配。如果你看到雨燕在空中有“滑落”并且贴在一起的姿势,那么就说明它们正在交配当中。
飞行中也能完成交配
当然虽然交配能在飞行中完成,但是筑巢产卵还是要停止飞行的,不可能说随意在飞行当中就“下蛋”了,那小雨燕岂不是尚未见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就逝世了。
不过,雨燕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就算筑巢也会选择各种比较高的洞穴和缝隙当中,鲜少会选择低矮的房檐。
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副教授赵欣如表示,“雨燕属于攀禽,适合在悬崖峭壁、石洞上攀爬,原本只能依附于山体裸岩的缝隙和洞穴边缘,从高处向下俯冲的同时扇动翅膀才能升空。”
雨燕喜欢栖息在悬崖峭壁上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攀禽的意思,这其实正是雨燕“无脚鸟”外号的来源,而事实上它并不是没有脚,只是这双脚患有“残疾”。
“无脚鸟”为何落地如同死亡?
咱们都知道,鸟类的爪子是可以对握的,这使得它们可以抓握树枝和停留在地面上。而雨燕的4个脚趾确实齐齐向前的,这就意味着它们不仅无法对握,落地也没有足够的后蹬力,甚至都很难站稳。
残疾的爪子
所以并不是雨燕不愿意停下来,在地面上走走,而是身体的缺陷使得它落地就很难再起飞。而对它来说,不能起飞就意味着无法进食、取水,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沦为别人的盘中餐,就是被活活饿死,相当于已经被下了死亡判决书。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雨燕常常在高楼寰宇当中飞行,像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是它们最喜欢筑巢和停留的地点。
许多生活在北京的人就表示,上世纪经常能听到雨燕群发出尖利的叫声从头顶飞过,或者是在古建筑群之间嬉戏飞行,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古建筑群当中飞行的雨燕
由此可见,古时候所说的王谢堂前燕准确来说应该是雨燕,不飞入寻常百姓家生活,主要是因为房屋的高度不够,使得它们的下一次起飞受到了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让不少中国人倍感亲切的北京雨燕,随着城市的发展,种群数量减少了许多。
北京雨燕的“锐减”
大家可能不知道,北京在古时也叫燕京,这就说明燕子在城市文化的历史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说殷商时期的人,都认为燕子是它们的祖先,并且直接将其称为“玄鸟”。
飞行中的雨燕
可以说,雨燕陪伴北京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在这里兴起又衰落。可是到了如今,它们似乎迎来了自己衰落的时间。
北京古建筑的减少,使得大量的雨燕失去了可以栖息的家,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北京雨燕无法找到适宜的巢址,是其数量锐减的深刻原因。”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徐基良指出,出于文物保护目的,防止麻雀等鸟类的粪便腐蚀漆面和木材,许多古建筑都在斗拱的空隙前安装了防雀网。
迎着夕阳飞行的雨燕群
人与自然本应就是和谐共生的存在,这些陪伴我们历经沧桑的鸟类不该就这样消失。所以如今北京雨燕的保护正在稳步进行着,人们在看到不幸跌落的雨燕时,还会将其带到高楼之上,给它们营造能重新起飞的条件。
被人类救起的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