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6阅读
  • 1回复

[奇观]访红山遗址,说红山文化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9831
金币
1363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2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2-27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2-27) —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红山文化是我比较早地产生兴趣的考古学文化。大二的时候,张忠培老师为我们讲授新石器时代  考古课程,东北地区的重点就是红山文化。那时赤峰市所属的昭乌达盟属于辽宁管辖,作为辽宁人,我想毕业后很可能就要同红山文化发生关系,所以尽可能多地寻找有关资料,甚至把日本人的《赤峰红山后》也翻了一遍。但当时毕竟还是学生,纸上谈兵,体会不深。
四十几年过去,关于红山文化,已经有丰富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我此次踏上赤峰红山遗址,到访了红山文化博物馆,又细看了牛河梁和辽宁省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马桥沟山遗址,对于红山文化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在此便同大家分享这些认识。
红山文化发现的世纪史
红山原名九女山,是赤峰市郊英金河畔的九座小山。蒙元时代,蒙古人称它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就都称之为 “红山”


从红山文化博物馆远眺红山
1906年,日本考古学者鸟居龙藏被喀喇沁蒙古王公聘为教师。他曾在红山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环绕着石头的古墓,从而揭开了红山考古发现的序幕。此后法国人桑志华在1922年至1924年多次来赤峰考察,也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
1930年冬,中国考古学者梁思永在接触鸟居龙藏和桑志华的资料后,参加中国科学院考古组,到林西一带 考察,发现一些陶片,但因天气因素而中断。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带领所谓的“满蒙调查团”,于1935年夏天到达赤峰进行发掘,后将所获的实物资料出版考古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即红山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在很长时间内,日本人的资料是研究红山文化的一手材料。
此后,梁思永为尹达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作序,首次提出“红山文化”的定名。梁思永和尹达先生一致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是属于长城南北文化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


红山文化命名地:红山遗址群
上世纪70年代,在红山文化分布区不断发现玉龙等图腾性玉器,这些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上世纪80年代起,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等地的祭坛和积石冢的发现,将红山文化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将红山文化的年代范围大大前提,对其文化内涵和社会、经济、宗教等的认识也远非以前所比。
何谓红山文化?
在考古学中,所谓的“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因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陶器最具特征,所以“同样的陶器群”是确定一个文化的最重要标尺。
红山文化的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最常见,花纹多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


红山文化的彩陶罐
红山文化的石器以农业工具为主,烟叶形、草履形的石耜、桂叶形双孔石刀最富特征,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等;细石器工具发达,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工艺尤为精湛。


红山文化的石耜
红山文化的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的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器形有玉猪龙、玉凤、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红山文化的玉鸟
具有这样的遗物特征的红山文化遗址,以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也即距今6000-5000年左右,延续时间达千年以上。也有人认为红山文化的发源还要更早,也即出现于6500前。
红山文化的经济社会形态
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牧、渔、猎各业。建平马鞍桥山发现的聚落遗址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聚落周围有环壕,出土了石耜、石磨盘磨棒等工具。与之适应的社会形态,初期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马鞍桥山发现的红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址
从牛河梁的大型积石冢以及高规格的神庙、墓葬的发现可知,在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分化明显,出现特权阶层及王者式人物;玉雕工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玉器成为最主要的随葬品,形成玉礼制系统


红山文化的玉龙
从牛河梁遗址的发现看,这里似乎已形成系统化的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包括天地崇拜、祖先崇拜和以龙图腾为代表的动物崇拜。其表现如修建在山顶的坛、庙、冢,祭祀活动用的玉器如玉龙、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玉人、玉凤、玉鸮、玉龟,以及陶塑、泥塑或石雕的人像与专供祭祀活动使用的陶器。尤其是这里发现的女神像,为此时期中国考古所仅见,被称为是“红山女祖,中华共祖”。如果把此时的红山文化作为一个“古国”,那么,牛河梁就是其权力中心和宗教中心。


红山文化的祭祀仪式想象复原
以神权集中权力,以玉辨身份、明等级,表明红山文化晚期已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红山文化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但红山文化的军事色彩比较淡,在这里还没有找到如中原地区那样的中心遗址和城墙城壕等防卫设施,也少见如长江流域那样丰富的斧钺类武器。


红山文化的陶塑人像
红山文化从何而来?
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它的出现当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发现与确立,使探讨红山文化源头成为可能。


红山文化居民生活场景复原
兴隆洼文化与红山文化在分布地域上大体相同,其年代经C14测定,为距今7500-6500年,早于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片,已具备中国古代龙形象的基本特征,其大型石塑龙堪称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对红山文化的龙形有直接影响。
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7000 年。该文化在西辽河流域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表现出发达的原始宗教信仰,已经出现较为高级的神灵崇拜观念,其陶尊(小山尊形器)上的猪首蛇身灵物和生翼长尾的鹿纹灵物的出现,与后世龙崇拜现象密切相关。赵宝沟文化的分布范围也与红山文化大体相当,又都同属于耜耕农业文化。
红山文化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与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继承关系,但比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更丰富。可以认为,后两者的农业生产以及相当规模和数量的聚落址,是产生红山文化的繁荣的原始农业社会的基础,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应是红山文化的源头。


红山文化彩陶碗
红山文化的形成,还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研究者认为,距今6500年左右,生活在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后冈一期文化居民向北扩张,越过燕山,进入大凌河、老哈河流域,将当地的赵宝沟文化居民驱赶到西拉木伦河以北,二者相互吸收对方元素,从而形成了一支以夹砂之字纹筒形罐、泥质盆钵壶及彩陶共存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也构成了以西拉木伦河为界的红山文化的两个大的地方类型,因其居民主体,是隔河而居的土著居民和后冈一期文化移民两个不同的族群。
红山文化去向何处?
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西辽河流域的环境转向干冷,一度繁荣的红山文化急剧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小河沿文化。但有学者认为,小河沿文化的年代下限可能晚于红山文化,但它的年代上限不一定晚于红山文化,两者之间的共同因素,包括彩陶、壶类器等应是彼此借鉴、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非直接的承袭关系。总体上,小河沿文化的综合水平要落后于红山文化。似可推测,因为气候变化,红山文化的居民向远方迁徙,其中心地域逐渐被相对落后的小河沿居民所占据。


小河沿文化的彩陶器


牛河梁遗址新发掘的积石建筑
红山居民去向何方了呢?有人推测是向西,到了河北、陕西、山西北部,以石峁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就是他们后代创造的。在看了牛河梁的大型积石冢、神庙和祭坛之后,再联系石峁遗址的大规模的石造建筑,我比较相信这样的推测。
无论如何,正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牛河梁考古队长贾笑冰所说,红山文化所展示的特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精神内核。确实,红山文化的诸多因素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体系之中,同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区文化汇聚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日后几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稳步发展的坚实根基。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2-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5360
金币
1207680
道行
1965
原创
2223
奖券
2226
斑龄
29
道券
60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2-27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为赤峰市红山遗址群,是由梁思永先生在1930年代提出。

红山遗址群位于赤峰市郊区英金河畔,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在红山遗址群中,发现了大量的房址、窖穴、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在红山遗址群中,最著名的文物就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玉龙和玉凤。这些玉器反映了红山先民对龙、凤图腾的崇拜,是红山文化精神信仰的重要体现。此外,红山遗址群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等文物,为我们研究红山文化的物质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自20世纪初以来,红山文化的考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06年,日本考古学者鸟居龙藏就在红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古墓,揭开了红山考古的序幕。此后,法国人桑志华、中国考古学者梁思永等人都对红山文化进行了考察和发掘。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红山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玉龙等图腾性玉器,这些玉器反映了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此外,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等地的祭坛和积石冢的发现,将红山文化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使我们对红山文化的内涵和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红山遗址群作为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为我们研究史前人类的生活、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红山遗址的参观和对红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史前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2-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