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5阅读
  • 1回复

[饮食常识]在早市儿,看到东北社会结构的缩影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638
金币
37643
道行
36950
原创
102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7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5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4-09-23) —
何以为早?何以为市?
在早市儿,看到东北社会结构的缩影
其实,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早市。东北的早市儿,说到底,也脱胎自传统的山东大集。但它之所以有资格被拿出来特别强调,除了诸多不见于外地的土产,更是因为,在特殊风土的锤炼下,东北早市儿,有着许多不同于外地集市的有趣特色。
东北早市儿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早。早到披星戴月,早到令人发指。最极端的情况,在夏季六、七月份,凌晨三点半,广东人的夜粥可能才刚刚开食,你的佳木斯姥姥已经起床叠好被褥,准备去早市儿大杀四方了。

大兴安岭脚下的城镇。
摄影/卢文
那么,早市为何能如此之早?这首先,要归因于自然条件的催化。
东北拥有中国最东的经度和最高的纬度。东,让这里的实际日出时间早于北京时间。而北,则让这里在冬季昼短夜长,让人不得不更加珍惜宝贵的日照时间。再加上,除了一段短暂的夏季,东北的昼夜温差一般较大,夜里寒凉,做事便要尽量赶在白天。这些客观的状况,共同拨早了东北人的起床时间。

吉林早市。
摄影/邱会宁
而另一个促成早市之早的原因,其实更加重要。那就是:农村并不是东北早市的主战场,城市才是。
事实上,无论在沈阳、哈尔滨这样的东北大都会,还是鹤岗、盘锦这样的普通东北小城,早市,必然盘踞在其城市的中心地带。相比其他北方城市的大集或早市儿,东北城市中的早市儿,对这座城市而言,似乎更加不可或缺。

热闹无比的东北早市儿。
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按理说,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必然会发展出相对完备、现代化的集贸市场,并不会有让早市这种半自发式的集市占据市民日常采买之主流。我在南方城市中所见的集市,也多位于城乡结合部,完全不会侵入城市的核心地带。
然而,要知道,不少东北城市,是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的工矿城市。譬如我的家乡鹤岗,完全是因为近代煤矿的开发而崛起的。其城市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多年。可想而知,这种因为某一产业的兴起而迅速成长的聚落,在其城市生命的初期,自然缺乏足够有活力的商贸系统。

早市儿盘踞在城镇的街道上。
同样的,在这种新兴工矿城市的周边,也都是些由近现代的移民组成的“新乡村”,历史大多在一百年左右(农垦系统管辖的“连队”村庄可能更短)。浅薄的历史根基,让这些乡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对周边城市的强烈依赖。
这时,早市儿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脱胎自乡土的、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集市传统,迅速盘踞在了城市的核心区域,既迅速填补了新聚落商业之寡淡,又充分调动了城市中的工商力量的积极性,也盘活了城乡间人口与物资的流动。
比如在我小时候,鹤岗的早市上,不少商贩其实就是城郊的农民,他们带着几麻袋园子里新摘的果菜,乘着矿上的通勤列车来到早市儿,卖光了,便买些日用品,在城里逛逛,晚上又坐着通勤火车回到家中。

东北地区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图为横道河子机车库。
摄影/王嵬
说回“早”的话题: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像鹤岗这样、以某种重工业为单一支柱的城市,几乎整个城市的人都供职于矿务局一家单位。由于他们不得不在上班之前完成他们的采买,早市,也就不得不设置在他们统一的上班时间以前。
事实上,尽管东北如今长期处在萧条的氛围之中,早市儿,却难得地始终保持着它的活力。即使是上世纪末那些不得不从公职岗位上走下来的工人,也迅速转变成了城市中新的小作坊主和工商业者,一头扎入低成本、热闹、聚集着最旺盛人气的早市儿。可以说,早市儿,可能是晚间的烧烤店以外,最能让人感觉到这片土地生命力的地方了。


早市儿上的情景。
图1摄影/邱会宁,图2摄影/王艳
而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谈论东北早市儿,一个百试百灵的流量密码,就是说它的“便宜”。
东北早市有多便宜呢?这么说吧,如果你只是来吃饭的,揣五块钱来,保你吃饱,十块钱,保你吃好,多于这个数,请你自己为你的莽撞决定负责,毕竟浪费并不是一项好品质。


物美价廉东北早市。
图1摄影/Herman,图2摄影/王艳
一碗豆腐脑、一块油炸糕、一块苞米面贴饼子五毛钱,一张韭菜盒子、一张肉馅饼八毛钱,一个鸡蛋汉堡两块钱,一碗羊汤五块钱……短视频软件上的人们,以极其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陈述着这种荒诞的真实。南方的观众,一面惊叹于这种近乎于白给的便宜,另一面,更是惊叹于摊主们的爽快与性情:毕竟,在这场显然没那么赚钱的生意上,这些人似乎表现出了太多的快乐。

东北人有在秋季囤积过冬大白菜的传统,
图为进城卖冬菜的农民。
摄影/邱会宁
但这就是东北人最可贵的精神底色啊!其实有时候,我会在梦里回到小时候的早市儿,那里人声鼎沸,菜叶上凝着露水,红色的大浴盆里蹦跶着活鱼……对我而言,那早市儿的意义倒不在于物产有多丰盛、东西有多实惠,而在于那几缕轻盈的晨光之下,总有那么几张模糊却明媚无比的笑容。哪怕在今天,那些盘旋在我记忆中的灿烂笑容,仍在给安身异乡的我,输送着无穷的精神力量。
1条评分金币+13
chn001 金币 +13 - 09-2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1128
金币
1077585
道行
1951
原创
2152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0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5
东北的早市儿,作为中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早市形式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早市儿的出现,与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城乡关系以及社区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东北地区位于中国最东和最北的地理位置,这使得该地区的日出时间较早,日照时间宝贵。此外,除了夏季短暂的时间外,东北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夜里寒凉,因此人们更愿意在白天进行交易活动。这些自然条件为早市儿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是近现代工矿产业兴起而迅速发展的,如鹤岗、盘锦等。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历史较短,商贸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在这些城市中,早市儿这种半自发式的集市形式成为了市民日常采买的主流。

再次,从城乡关系来看,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联系更为紧密。这使得早市儿能够深入到城市的核心地带,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早市上,人们既能够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也能够交流信息、建立社交网络,从而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最后,从文化价值来看,早市儿反映了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早市上,人们重视实惠、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念,这种集市形式也成为了传承东北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东北的早市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通过了解早市儿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东北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1条评分金币+5
chn001 金币 +5 - 09-2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